山东省青岛市高中高二语文走进孟子的思想世界主题单元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639705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高中高二语文走进孟子的思想世界主题单元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中高二语文走进孟子的思想世界主题单元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中高二语文走进孟子的思想世界主题单元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中高二语文走进孟子的思想世界主题单元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中高二语文走进孟子的思想世界主题单元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高中高二语文走进孟子的思想世界主题单元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高中高二语文走进孟子的思想世界主题单元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山东省青岛市高中2020学年高二语文 走进孟子的思想世界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走进孟子的思想世界作者姓名周芬所属单位青岛十七中联系地址青岛十七中联系电话86671481电子邮箱邮政编码266031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二年级所需时间课内3课时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

2、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孟子是继孔子之后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语言、思想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和政治观点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单元将引领学生通过学习孟子的经典文章,结合孟子的的人生经历,走进孟子的思想世界。本单元选题源自鲁教版的论语孟子选读中的第四六单元,学生自初中以来已经学习了孟子的一些思想,有了一些初步粗浅的理解,本单元将依托本单元几篇文章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孟子论理想人格的塑造。指导学生了解孟子的理想人格。设计

3、“走进孟子”的专题写作,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专题二,孟子的政治思想。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孟子的政治理想。专题三,孟子的民本思想。进行班级内的简单交流。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孟子的生平经历 2、分析孟子的人生经历对其思想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学习孟子作品,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在学习孟子作品的过程中,掌握其思想精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2、感悟孟子的理想人格,涵养自己胸中的浩然正气。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对应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4、准(实验)(12-13页)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2、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

5、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4、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孟子的理想人格是什么?2、孟子的政治思想是什么?3、孟子的孟子的民本思想有哪些? 专题划分专题一:孟子论理想人格的塑造专题二:孟子的政治思想专题三:孟子的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专题一专题一:孟子论理想人格的塑造所需课时课内1课时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

6、习成果)孟子学说中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告子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孟子尽心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孟子认为人只有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人只有在忧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凡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本次专题活动围绕这六篇文章,让学生进一步研读孟子的理想人格,并让学生背诵下来,深刻体会,并进一步运用到写作中去。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

7、标)1、阅读孟子的六篇文章,能够比较准确地翻译文章内容。2、体悟并背诵关于孟子理想人格的经典名句成语并运用之。3、为孟子写颁奖词、对联或随笔。本专题问题设计1、孟子的人格魅力2、试论孟子的阳刚之美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常规资源中学语文教材:论语孟子选读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活动一:引导学生诵读教材上的篇目公孙丑下离娄上离娄下万章下告子下尽心上活动二:这六篇文章体现了孟子什么样的理想人格?引导学生将重点语段画出来,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活动三:

8、学习孟子的理想人格的相关名句成语,背诵,并举行名句抢答赛。 活动四:选取你最喜欢或体会最深的一句,进一步品味,然后说一说这一句适用于哪些话题作文。活动五:为孟子写颁奖词、对联或随笔,进行班级内交流,展示。活动六:将展示的作品分组,办成手抄报,进一步交流。布置作业: 1、阅读曾扬华孟子的人格魅力2、背诵孟子关于理想人格塑造的名句。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2、赏析句子时要有自己的感悟,注意联想到相关话题作文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专题二专题二:孟子的政治思想所需课时课内1课时专题二概述 (

9、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孟子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他的“仁政”、“王道”政治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通过学习六篇文章进一步了解孟子的政治思想,并背诵下来运用于写作之中。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阅读孟子的六篇文章,能够比较准确地翻译文章

10、内容。2、背诵关于孟子政治思想的经典名句并运用之。本专题问题设计1、 孟子的政治思想是什么?2、如何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常规资源中学语文教材:论语孟子选读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活动一:检查名句、成语的背诵情况。活动二:探究思考孟子散文传达出了他的睿智和雄辩,参阅孟子文学风格略论一文体味门子的文学特色。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能够背诵孟子的政治思想的名言;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3撰写文学随笔,

11、能够抒发自己对人物思想的独到认识,并进行交流。专题三专题三:孟子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所需课时课内1课时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孟子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此外,在孟子政治学说中还有“王道”与“霸道”之辨、义利之辨等。本专题主要是想探究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本专题学习目

12、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3.探索孟子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本专题问题设计1、如何理解民贵君轻思想2、认识孟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常规资源中学语文教材:论语孟子选读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活动一:课前布置背诵任务。小组讨论所选名句和推荐人选,每组不少于2人。活动二: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随笔(内容:审视孟子思想),每组推选两篇优秀文章,参加全班评选。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展开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3篇同学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2、学生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