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63699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群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群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群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群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群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文阅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群文阅读跟着名家品秋天“秋天”教学设计 张嘉利【本组说明】本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安排了三位名家的经典之作:鲁迅的秋夜、叶圣陶的没有秋虫的地方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每一篇文章都向我们展示了或宁静淡雅或冷暖交错的“秋的意境与姿态”,表现形式含蓄隽永,情义至深。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在阅读这些文章时,要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享受秋天,珍惜时间,并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丰富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习这组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我

2、心中的秋天”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书本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生活充满热爱。【设计理念】主题:以“群文阅读.感受名家风范”策略为指导,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眷恋,感受秋天生活和四季轮回的美好。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秋天。情景:以“知识树”为线索,分享交流阅读成果,努力实现学生在阅读中主动体验,感悟,达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空的全面开放。【教学内容】鲁迅的秋夜、叶圣陶的没有秋虫的地方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教学重点】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所感受到的秋天,感受四季轮回的美妙。分享学生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奠定学生有效同步阅读

3、的基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同步阅读表【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聆听钢琴曲秋天的童话片刻,孩子们,秋天正如这美妙的旋律,在我们每个人儿时的记忆中欢快地流淌着。身处秋天,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在今天这堂课中,我们将要一起来欣赏、学习三篇出自名家之手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风采吧!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感悟童年。(出示课件)这是我们刚种下的一棵小树苗,相信通过我们努力,这棵知识树一定会开花结果,长势喜人!二、主题回顾1孩子们,通过以前课文的学习,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秋天生活呢?让我们一起来重温。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随机小结,提炼出中心词。天净沙。秋思:清静悲凉 秋天的怀念

4、:看花思母 秋天的图画 :丰收喜悦三、阅读概览1在我们的同步阅读中,也选编了多篇以秋天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其中的几篇(出示课件)。我们已经对这四篇文章进行了仔细的阅读,并填写了阅读记录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阅读的快乐。2这几篇文章你最喜欢哪一篇,主要写了什么?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接下来,请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你的收获。(同桌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附:阅读浏览表课文标题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的片段、句子想提出的问题故都的秋秋夜没有秋虫的地方3学生交流,概括出文章的梗概,教师引导并提炼出关键词。没有秋虫的地方:作者生活在一个这样的环境中?他眼中的秋是什么样子的?预设:写了作者身居没有

5、秋虫的城市中的一番感受。秋天来了,生活在深夜弦歌杂作、清晨轮震石响的环境中,“总听不到一丝的秋虫的声息”。 。(教师随机引导,提炼出关键词:苦闷悲凉 )秋夜:写秋天夜晚作者在室外、室内的所见所感。全篇借助于象征、暗示、隐喻等手法,描绘出一幅深秋之夜的图景。通过这幅画面,寄寓着作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愤怒与抗争,对被压迫者的弱小者的同情,对追求光明的未来,敢于向黑暗现实进行战斗的英雄的赞颂,反映了作者在寂寞中的韧性战斗精神。色彩冷峻,气氛肃杀,结尾以象征光明的火显示一层暖色。冷暖交错,动静映衬,体现了作品精巧的构思,给人以隽永的回味。(教师随机引导,提炼出关键词: 黑暗与光明 )故都的秋:文章通过一

6、系列北京秋色的描写表现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向往和眷恋之情。作者认为,北京秋天的特点是清静和悲凉。 作者凭着他广博的见识和敏锐的观察,把北京的秋意写得无处不在,色味郁厚,意境与姿态特别深沉动人。景、情、理三者融合,结构完美,情意至深。(教师随机引导,提炼出关键词:情深意切)4小结:通过刚才的阅读交流,孩子们接触了更多的秋天生活。这几篇文章又让我们感受到多姿多彩的金秋时光。四、片段分享,精彩赏析孩子们,你们此时的表情告诉我,你被文章的精彩情景所吸引,你被文章中优美的言语所打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多彩的秋天,美美地读一读你喜欢的语句或自由地谈一谈你感动的原因。(请告诉我们一起分享的文字的出处)(一

7、)秋夜1学生质疑:读了文章,你有什么问题想和大家一起来讨论?预设:如何理解文字中的(可是枣树坚信春天会到来,并已知道“春后还有秋”,斗争还会有反复。它虽然光秃秃地“单剩干子”,并还身带“皮伤”,但巍然屹立,像一柄利剑,伸出又长又直的干子,刺劈“夜气”,直逼“天空”,迫使这“天空”窘迫不安,退避躲藏,表现了坚韧、顽强的战斗精神。另一方面,它对在浓重的“繁霜”、“冷气”下瑟缩着的“小粉红花则充满着同情和理解。接着由室外写到室内。作者看到后窗许多“小飞虫”殒身不恤地扑向灯火,追求着光明。以无限崇敬的心情,赞颂它们是“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这段文字。(朗读形式多样,教师范读,抽

8、生读,齐读,读出坚定的语气)2教师引导从关键语句来体会情感的变化。明白作者这里采用的象征、暗示、隐喻等手法。预设:枣树具体象征哪一类人?“繁霜指什么?3你们能通过朗读来体现鲁迅先生的情感变化吗?(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文字,分别读出愤怒,正义慷慨之感。)4“”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这句话你怎么理解?5小结:全篇借助于象征、暗示、隐喻等手法,描绘出一幅深秋之夜的图景。通过这幅画面,寄寓着作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愤怒与抗争,对被压迫者的弱小者的同情,对追求光明的未来,敢于向黑暗现实进行战斗的英雄的赞颂,反映了作者在寂寞中的韧性战斗精神。色彩冷峻,气氛肃

9、杀,结尾以象征光明的火显示一层暖色。(二)故都的秋1学生分享精彩片段:预设(1):“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预设(2):“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A、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B、你喜欢南方的秋还是北方的秋?为什么?同桌讨论交流。(三)没有秋虫的地方1预设(1):“阶前看不

10、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枯燥无味呢。 ”体味作者是这样的一种情感?预设(2):“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A、句子只是单写秋虫吗?(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不屑之情。)预设(3):“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候满耳朵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地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和轻谈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和轻微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里唯一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

11、人间绝响的呢。”引导学生明白作者想象在乡间这时令的夜里,该是满耳朵的秋虫的合奏,对“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的向往和“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 的酸楚。 )3小结:作品含蓄而曲折地表达了“五四”落潮后,部分知识分于不甘寂寞又有所期待和追求的矛盾、苦闷的情思。五、主题拓展1同学们,通过我们心的交流,情的感悟,我们的知识树此时是生机盎然,闪烁着智慧的果实。秋天是丰收的宝贵时期,你们正幸福地生活其中,接下来,说说你眼中的秋天吧,把你的感受分享给大家。2由学生讲述自己眼中的秋天。3总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愿你们在如花如歌的秋天里,好好把握,好好珍惜,给自己创造一个无悔的秋天,不畏寒风来袭,张开你的双臂去拥抱美好的明天。待到明年山花烂漫时,你在丛中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