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校本教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63394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古诗校本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古诗校本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古诗校本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古诗校本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古诗校本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古诗校本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古诗校本教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3、径:小路。4、斜:此字读xi,为倾斜的意思。5、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6、坐:因为。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8、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2.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注释】1、宿:住,过夜。2、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3、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4、语:说话。5、恐:唯恐,害怕。惊:惊动。3.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

2、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注释】1、荷尽:荷花枯萎。2、擎雨盖:托住雨珠的叶子。盖:伞,诗中比喻荷叶。3、菊残:菊花凋谢。4、傲霜:不怕风霜。5、君:您,古代对人的尊称。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4.惠崇春江晓景【北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注释】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2、蒌蒿:草

3、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5、上:指逆江而上。5.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释】1、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2、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3、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4、不及:不如。5、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

4、j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

5、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6.对韵歌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注释】、这几句对韵歌是声律启蒙中的一句。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7.三字经选段玉不

6、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注释】1、琢:雕琢。2、器:有用的材料。3、义:道义,伦理。4、少:年少。5、亲:亲近、尊敬。6、师:老师,师长。7、礼:礼貌。8.回乡偶书(其一)【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注释】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疏落,衰败。鬓毛衰:老年

7、人须发稀疏变白。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9.初秋行圃【宋】杨万里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不作声。【注释】1、圃: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行圃,即指在园子里散步。2、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形容距离很近。10.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注释】1、天净沙:曲牌名。2、残霞:晚霞。3、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4、飞鸿影下:雁影掠过。飞鸿:天空中的鸿雁。11.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8、注释】1、滞:滞留。长时间留在他乡,不能回家。2、将归: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将归”有二解:一、将归之人;二、将尽之岁。3、况属(zh):适值,恰好。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况,犹正也,适也。与况且之本义异。”修订本辞源“属”字条下引左传“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释“属”为“适值,恰好”。4、戎行(hng),军队。属当戎行,恰好在军队里。5、高风:指秋风。12.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释】1、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1-2。昏:傍晚。2、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3、古

9、道:古老荒凉的道路。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4、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1-25、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6、昏鸦:黄昏时的乌鸦。13.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11、观:欣赏。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3、碣(ji)石:山名。碣石山,在河北昌黎,面临渤海。汉献帝建安十年(1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4、沧:苍苍茫茫,这里指广阔

10、辽远,看不见边际的大海。5、海:指渤海。6、何:多么。7、澹澹(dndn):水波动荡的样子。8、竦峙(sngzh):高耸挺立。竦:通“耸”,高耸。峙,挺立。9、秋风萧瑟(xios):秋风吹动草木发出的悲凉的声音。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洪:大。11、日月:太阳和月亮。12、若:如同,好像是。13、星汉:指银河。14、幸:庆幸。15、甚:极其,很。16、至:极点。17、哉:语气词。18、幸甚至哉(zi):庆幸得很。最后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19、以:用。20、志:理想。21、歌以咏志: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

11、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22、咏志:既表达心志。咏:歌吟。14.溪村【宋】牛继芳雨洗山光绿静,波涵天影清空。草际自浮鹅鸭,柳阴分坐儿童。【注释】雨后的溪村景色,实际上表达出作者对悠闲安宁的生活的向往,宋代后期官场黑暗,矛盾日益突出,作者希望远离喧嚣浮华,借此诗表述。15.花影【宋】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注释】1、重重迭迭: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很浓厚。2、瑶台:华贵的亭台。3、几度:几次。4、童:男仆。这两句说,亭台上的花影太厚了,几次叫仆人扫都扫不掉。5、收拾去:指日落时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阳收拾走了。6、教:让。7、送将来: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出现,好像是月亮送来的。将,语气助词,用于动词之后。这两句说,太阳落了,花影刚刚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随着月光出现了。16.回乡偶书(二)【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注释】1、消磨:逐渐消失、消除。2、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