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抚州一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同步测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631872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用抚州一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同步测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用抚州一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同步测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用抚州一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同步测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师用抚州一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同步测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师用抚州一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同步测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用抚州一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同步测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用抚州一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同步测试语文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抚州一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同步测试语文试卷命题:袁建中 谢允根 考试时间:2012年10月13日说明:本试题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请按照题号顺序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另附的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在此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第卷(选择题 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遒(qi)劲 创(chung)伤 鲰(zu)生 叱咤(ch)B.情谊(y) 镂(lu)空 旋(xun)风 榫(sn)头C.愀(qio)然 嫩(nn)绿 长篙(go) 炽(z

2、h)热D.稽(q)首 俨(yn)然 脂(zh)肪 洞穴(xu)参考答案:B【解析】A项叱咤(zh) C项嫩(nn)绿 炽(ch)热 D项稽(q)首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萃 宣泄 摄像机 插科打诨B.文身 影碟 元宵节 劈波斩浪C.脉搏 厮打 金钢钻 真知灼见 D.告罄 竣工 绊脚石 声名雀起参考答案:B【解析】A项精粹 C项金刚钻 D项声名鹊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B.任何一个尊重、沿袭中华传统文明和美德的人,面对小悦悦的遭遇都不会不动声色。C.校车的规范运营和监督管理严重缺

3、失,合理有效解决校车安全问题,在全国实施校车安全工程已经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D.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也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参考答案:A【解析】A项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B项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C项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强调主观。 D项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李娜是中国女子网球选手中少有的力量和速度兼备的选手,她曾获得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书写了中国乃至亚洲网球的辉煌篇章。B.我们要充

4、分调动公民参与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在全社会提高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C.这部小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文学评论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据相关人士透露,其整理是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著名剧作家的儿子,现已迁居回国。D.21岁的田强是湖北孝感学院的一名学生,他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白血病患者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经纷在网上留言,称他为“最美90后大学生”。参考答案:A【解析】B项“提高氛围”搭配不当;C项表意不明,“谁旅居海外多年”不知道;D项句式杂糅,应改为“他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白血病患者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网友纷纷在网上留言”。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5、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期, 。 吸收了魏晋南北朝文学抒情写景、语言修辞方面的艺术经验 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 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唐宋散文家 加以融合、发展, 使文章的体裁样式增多,艺术水平提高A B C D参考答案:C【解析】紧承开头话题;两句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三句,前句和后句分别构成条件和结果关系。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吉诃德遭到了一队过路商人的嘲笑,愤怒的堂吉诃德抓起长矛向他们刺去,却被打倒在地。爬起来后,他仍口出狂言,这惹恼了一位商人,把他打得遍体鳞伤。

6、(堂吉诃德)B.诸葛亮参与指挥的第一场战争是火烧博望坡,在“赤壁之战”中,整理先后用“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经典情节来突出其形象。(三国演义)C.金荣因为在学堂被勒令给秦钟磕头,回到家中仍气愤不已。金寡妇把此事告诉了小姑子贾璜之妻金氏。金氏听说后怒气冲冲,准备去宁国府找秦钟的姐姐可卿理论。后得知可卿身体欠安,一直在请医服药,金氏吓得没敢提这个话头便匆匆告辞。(红楼梦)D.孔子博古通今,德行高尚,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凭借自己的学识与德行,赢得了弟子的敬爱。颜渊赞誉他,说他的才德是不可逾越的日月;子贡赞誉他,说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参考答案:D【解析】子贡

7、赞誉孔子才德是不可逾越的日月,颜渊赞誉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散文写作中,最有兴味的或许就是笔调了。笔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现代散文中,有一种甚为风行的笔调,就是闲话笔调。胡适曾说:“白话散文很进步了。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含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可见所谓闲话笔调就是谈话风格的,或者说用谈话方式来作文。此种笔调经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提倡,便有了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之说。此种谈话风格的小品文笔调,林

8、语堂甚为醉心,并在许多文章中反复申说。林语堂因甚为欣赏谈话风格的行文,还力主扩充散文的篇幅,但要以此来挑战古文的简洁,就不足为训了。用谈话方式来作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谈话。若是真将那种谈话过程记录下来,也够得拉杂,更不用说话题的游移了。梁实秋先生力主行文的简练,就要明智得多。呼应于周作人的说法,林语堂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但又格外地张扬了幽默。幽默可为行文增添风趣,但若过分大张旗鼓地提倡,则本身可能成为一个幽默。闲话笔调是散文中较为自然的言说方式。此种笔调是用说话来交流的,心中存有一个交谈的对象,如此即可展开交流。至于所谈的题目并未限制,照林语堂的说法,正是宇宙之大

9、、苍蝇之微无所不谈。不过,作家的言说仍不离心灵或性情,因而所谈的题目也是有喜恶的。但不妨假定读者那方面也有同好,如此即可达成沟通。此种笔调虽说有一种涵盖作用,但并不碍于各人的谈论,并非千人一面,可各有面目。比如周作人的创作以闲适为主,从而讲求所谓生活的艺术。但在退隐的心态下,也不无书斋生活的苦闷,于是于闲适中渗出一股苦味来。林语堂虽说倾心幽默,倒也率意而谈,不无名士作风。至于以幽默见长的,或许要算梁实秋。但梁实秋也是心存雅致,幽默只不过是用来抵斥种种不雅的,所谓相反相成是也。而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则并不见佳。他显然是过于着重幽默了,并以之作为作文的主旨,却有可能落入油滑。其实,幽默表现于文中,

10、多是一种点缀,可为行文增添谐趣,但若要从头到尾地幽默下来,就往往吃力不讨好。因而即便同是闲话笔调,也可各有不同的,这才是真正的个人笔调。但个人应当以自我说话,而自我又处于大我与小我之间,这就得把握其中的分寸。比如周作人将载道与言志对立起来,从而将写作完全地由载道转为言志,却又囿于个人的性情,所得就小了,因此小品文也就沦为小摆设。其实,言志与载道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社会生活的特点就是形成了各种观念,也可谓各有其道。文中若尽是载道口吻,实则就是充当了各种观念的传声筒,这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但若想将自我完全游离于各种观念之外,恐怕也不现实,正如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一样,各种观念或道对人也有一种约束作用。

11、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的强。”换言之,重个性,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散文。若抹去个性,从而充当某种观念的传声筒,仍又是载道之文了。在散文中,笔调确乎是个人的。而所谓的个人笔调,就是要在散文中形成独具个性的言说方式。 (选自吴永福散文中的闲话笔调有删改)7、下列关于“闲话笔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 )A.闲话笔调深受林语堂的喜爱,但他的文章过于拉杂,有话题游移的缺点,不及梁实秋先生的行文简练。B.闲话笔调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采用谈话的方式和读者进行心灵或性情等方面的交流。C.闲话笔调是现代散文创作中非常流行的,是由周作人

12、、林语堂、胡适等作家提倡的一种创作风格。D.闲话笔调是散文的言说方式中比较自然的,所写的都是身边平凡的小事,却包含着丰富的意蕴。参考答案:B【解析】A项无中生有; C项胡适提倡无依据; D项材料中并没有相关阐述,同时“都是”说法过于绝对。8、以下关于各个作家创作风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作人以闲适为主,但在闲适中也带有书斋的苦闷。B.林语堂追求幽默,但是率意而谈,体现出名士作风。C.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刻意为之,适得其反,有一股油滑之风。D.梁实秋行文简练,文章雅致,用幽默来抵斥种种不雅。参考答案:C【解析】是有可能落入油滑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用平淡

13、的谈话方式来包藏深刻的意味是我国所有现代散文的一大特点,这是白话散文最重要的进步。B.一个作家是否成熟,关键是看他是否形成了真正的个人笔调,这种笔调的表现各有不同。C.因为用谈话的方式来写,便没有古文那样简洁,所以闲话笔调的散文篇幅往往都很长。D.文中如果都是载道口吻,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所以写作应该由载道转为言志,表现整理个性。参考答案:B【解析】A项不是所有的现代散文是; C项“篇幅往往都很长”无中生有; D项不能完全转为言志。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徐绩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绩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

14、,使者使绩杖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绩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绩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绩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绩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绩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大观三年,知太平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