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经济学3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630289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管理经济学3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现代管理经济学3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现代管理经济学3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现代管理经济学3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现代管理经济学3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管理经济学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经济学3(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经济学第三阶段作业第一部分:1. 根据成本是否可分离到每一单位产品的生产中,企业用于取暖所发生的燃料费、照明费、办公费以及管理费属于( D )。A 固定成本 B 可变成本C 直接成本 D 间接成本 P1652. 企业为自己提供的服务、资金、房地产和专利,在成本计算时被视为( B )。A 外显成本 B 隐含成本 C 营业外支出 D 营业附加费用3. 如果某投资者可将10 000元投资于A、B、C、D四项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而每一项投资的预期收益分为:10 200元、11 200元、13 400元和15 200元,则该投资将资金投资于C投资项目的成本为( D )。 A 10 000元 B 10

2、 200元 C 11 200元 D 15 200元4. 经济利润是指(A)A. 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B. 销售收入减去会计利润C. 营业外收入减去机会成本D. 企业总收入减去会计成本 5在做管理决策时( B )A 应尽量使用机会成本 B 必须使用机会成本C 在能确定机会成本的地方,最好使用机会成本D 因机会成本很确定,不使用也可以6. 当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机会成本时,企业利润称之为( B )A 会计利润 B 正常利润C 经济利润 D 最大利润7. .边际成本是指( D )A. 总成本除以产量B. 平均成本除以产量C 投入的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D 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给总成本带来多大的

3、变化8. 由于决策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是( C )。 A 边际成本 B 净投资量 C 增量成本 D 追加成本9. 某先生辞去月薪1 000元的工作,取出月息为1%的自有存款100 000元,办一独资企业。如果不考虑商业风险,则该先生自办企业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是(A) A. 2 000元 B. 4 000元 C. 10 000元 D. 100 000元 10. 用作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的成本概念是( B )A. 会计成本 B. 机会成本C .固定成本 D. 沉没成本 11. 单位贡献是( D )。 A 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B 销售收入减去总成本 C 销售收入减去总变动成本 D 商品价

4、格减去单位变动成本12. 对于“贡献”概念表述正确的是( B )。 A “贡献”就是企业利润的创造 B “贡献”是对固定成本的补偿及利润的提供 C “贡献”是企业收入的真正价值 D “贡献”是对企业全部成本的补偿 13. 假定生产一种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 600元,产品价格为11元件,变动成本为6元,要求利润为400元,产量至少应达到( A ) A 400件 B 500件 C 600件 D 800件 14. 贡献分析法使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其主要应用于( C )。 A 企业产品价格决定 B 企业生产成本确认 C 决策生产何种产品 D 确定产品销售渠道15. 盈亏平衡分析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5、( D )。 A 决策是否接受新任任务 B 决策生产何种新产品 C 决策零部件自制与外购 D 确定企业的安全边际16. 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以( C )为定价基础。 A 单位固定成本 B 单位变动成本 C 单位全部成本 D 机会成本17. 利用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利润最大化下的产品价格,企业( A )。 A 不用花费调研成本估计需求曲线 B 必须花费调研成本估计需求曲线 C 必须具备精确的边际收益数据 D 必须具备精确的边际成本数据 P18218. 对于两种商品,最优的商品数量组合在等收益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 B ), A 交点处 B 切点处 C 重叠处 D 两条曲线围合的区域内 19. 对于属于联

6、产品的两种产品A、B,如果在利润最大化下所决定的产销量使得为负,则应该将产品A( A )。 A 产销量和价格确定在处 B 产销量和价格确定在最大部位 C 产销量和价格确定在任意一处 D 停止产品A的全部生产 20. 对于在需求上相互联系的两种商品,企业在产品定价时应充分考虑(A )。, A 两种产品的替代性或互补性 B 两种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C 两种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 D 两种产品在价格上的互补性21. 捆绑商品在定价时相对较低,其结果是( B )。 A 比分开销售所获取的利润较低 B 比分开销售所获取的利润较高 C 可增加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 D 可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地位22. 一个企业在生

7、产多种竞争性或互补性产品时,在确定产品价格必须考虑( D )。 A 各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 B 产品价格之间的相容性 C 各产品的预期销售量 D 产品需求之间及生产上的相互联系23. 对于一些商品,如果销售者分开销售,欲获取最大利润,就必须提高每一商品的销售价格。如果做商品捆绑出售,销售者将捆绑商品价格( B )。 A 高于捆绑商品中各商品价格总和 B 低于捆绑商品中各商品价格总和 C 确定在各商品的平均价格水平上 D 确定在各商品生产者剩余最大处24. 之所以有些人要购买以大包装数量出现的捆绑商品,是因为捆绑商品中的额外单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 C )。 A 额外效用是消费者期望的 B 消费者

8、剩余更大 C 增量成本小于保留价格 D 效用更为满意25. 在捆绑商品中,消费者可以对所有的商品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所需的商品,但在购买这些商品时也要( B )。 A 对一些商品付出意愿外的价格购买 B 购买一些不一定需要的其他商品 C 以较高的平均价格购买所有的商品 D 依据所求决定购买每一类商品数量第二部分1. 一般均衡只有在( D )时才能得以实现。 A 所有生产者仅能获取正常利润 B 消费者可获取最大消费者剩余 C 生产者市场供给达到最大 D 不同产品在不同个人之间实现最优分配2. 如果既定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至少使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其他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改变称为( A )。 A

9、 帕累托改进 B 资源最优化增进 C 最优外部经济 D 资源协调配置 3. 如果人们通过变换使商品和服务的配置达到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能使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人的状况变坏,则交换实现了( B )。 A 个人效用最大 B 帕累托最优 C 恩格尔最优 D 马歇尔最优 4. 如果生产要素在不同产品生产之间的配置达到“不能增加一种产品的产出而不减少另一些产品的产出”,则这种生产要素( C )。 A 配置尚未达到最优 B 具有无可替代性 C 配置具有生产效率 D 处于边际效益递减5. 生产出的各种产品的数量和价格正是消费者想购买的数量和愿意支付的价格,即所有市场都出清,则实现了( C )。 A

10、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B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C 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D 社会的财富最大化6. 只要两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 B )存在差异,就说明当前的资源配置是缺乏效率的。因而就存在着通过交换使双方获益的可能性。 A 边际效用 B 边际替代率 C 交换意愿 D 欲望与需求7. 对于两种商品的生产和两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如果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两种商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 A )时,则生产要素的配置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A 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B 要素组合比例相等 C 要素组合的效率相等 D 要素边际产量相等 8. 实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是有条件的,其中一个条件是( B )。A 资源不存在稀缺性 B 不存在交易成本C 资源配置不存在障碍 D 市场存在高效率9. 企业根据要素市场价格可以了解本企业生产要素配置的有效性,但生产要素的交易是有交易成本的,这一成本的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C )。A 频繁的交易次数和巨大的交易数量 B 要素的流动性与价格的波动性C 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不确定性 D 要素的多样性与需求的组合性10. 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