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导游词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630287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导游词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江西导游词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江西导游词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江西导游词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江西导游词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导游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导游词(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导游词江西导游词作为一名特地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时常须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江西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江西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日将来到东台闻名的景点西溪。我姓陈名逸,大家可以叫我小逸,希望大家能玩得快乐。西溪一是国家4A级景区,那里景色秀丽,还是有“东台之根”的美誉呢!现在,我们就在董永七仙女文化园,看上面,这就是董永和七仙女的雕像。董永七仙女文化园,整体定位为汉唐风格,围绕孝贤文化和爱情传闻两大主题,园内还建有董孝贤祠、浮雕长廊、十八里亭、

2、老槐树、凤凰池、摹手阁、双鞋庄、鹤落埨、舍子头等24个景点,怎么样,是不是很壮丽?往前走,看,我们到了!前面是什么台呀?它就是海春轩塔!海春轩塔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为江苏第一古塔,由唐朝名将尉迟敬德监造,故称“尉迟塔”。此塔能为航海船舶回来导航,故又称“定海针”,是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这塔为砖塔,高20多米,七级八面。海春轩塔与千年古刹泰山寺交相辉映,形成了素斋馆、莲花广场、广福禅寺、慈孝文化馆和佛教文化集中体验区等特色景点。时间不多了,也该说再见了,还真有点舍不得,不过下次你们来的时候,我还会做你们的导游!江西导游词2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浙江杭州市区西部,

3、距离杭州西湖五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分为东部湿地生态爱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栉比如鳞、诸岛棋布,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集生态湿地、城市湿地、文化湿地于一身,堪称中国湿地第一园。1、历史沿革远古雏形,在四、五千年前,西溪的低湿之地,如受天目山春夏洪水的冲流,此处被沉没便成了湖泊,而干旱之时,湿地也就出现。湿地随

4、隐随现的现象,因此可以把它称为雏形阶段。从东汉熹平元年(172年)建立南湖算起,到唐末五代为止,大约有一千多年时间,是西溪湿地形成期。宋元发展到了宋元时期,在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朝廷正式在此建置西溪镇,这是西溪进入新阶段的起先,这也说明白西溪是个千年古镇。明清时期,西溪两岸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得到了多方面的进展,养鱼育蚕、种竹培笋与茶叶果蔬等农副业得到发展,成为郊区农业的特色民国萎缩民国后,湿地日渐萎缩。到了20世纪五十年头,西溪地域多个乡镇的建立,工厂企业的发展,使西溪湿地范围渐渐缩小。2、地理环境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横跨西湖区与余杭区两区,离杭州主城区武林门只有

5、6公里,距西湖仅5公里。公园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地质地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河流总长100多公里,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其间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栉比、诸岛棋布;陆地绿化率在85%以上,土壤主要有红壤、岩性土和水稻土3个土类,其中以红壤和水稻土分布最为广泛。气候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7,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1399mm,气候温柔,雨量充足,日照较长,四季分明。3、自然资源动物资源:昆虫: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昆虫标本有480种,两栖类:溪国家湿地公园有两栖类1目4科10种爬行类: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有爬行类3目8科15种鸟类:

6、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有鸟类15目41科126种,其中有松雀鹰、雀鹰、一般鵟、红隼、燕隼、游隼、褐翅鸦鹃和斑头鸺鶹等8种国家二级重点爱护动物。兽类: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有兽类5目7科14种鱼类: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有鱼类45种,隶属6目14科35属,其中10种鱼类为人工养殖品种。4、生态价值西溪湿地是杭州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能够调整大气环境,湿地内的丰富的动植物群落,能够汲取大量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同时它还能汲取有害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应对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为城市供应了足够的水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西溪湿地还是一个典型的多样化生态系统,湿地困难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供应了良好的栖息地

7、,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对于提高城市物种多样性有重要的作用。江西导游词3各位挚友,我们现在前往的是黄龙岩风情旅游区。在去巡游之前,我想大家还是先了解以下的概况: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排列其次十位。我们漳溪乡有“广东中心”之称,是全省七个民族乡之一,也是广东唯一的一个乡。人口近6000人,这里是人是明朝洪武年间由平远县热拓乡迁来的,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开基始祖为蓝氏江南二十八世(一百三十五世)宗德公,度名:千三郎。据说的祖先狗头人身,是龙犬的化身。为什么呢?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闻:自从盘瓠古开天地以来,黄帝有一个孙子叫高辛帝,高辛帝的老婆姓刘

8、,因为她的耳朵很大,人们都叫她大耳婆。有一年,大耳婆的耳朵张出一个肿瘤,太医从她的耳朵里割出一条虫子,有三寸长,放在盘子了,然后盖上“瓠”,就是我们祖先以前用的“勺子”。三年后的一天,突然间电闪雷鸣,金虫变成了一条龙犬,龙犬降声是祥瑞的兆头,全宫上下都很兴奋,高辛帝就命名它为盘瓠,盘瓠在军营里一每天的长大,常常跟士兵们出去巡营、打猎,学会了一身好本事,有一年边疆的一个番王的头来侵扰高辛帝,高辛帝的手下都招架不住了,便贴出皇榜,说有谁能取得番王的头,就让他在高辛帝的三个女儿中任选一个做老婆。但皇榜贴出许多天了,都没有人来揭榜,龙犬望见后,揭下皇榜去见高辛帝,高辛帝一时也没有其它的方法,只好派龙犬

9、去试一下,龙犬就连夜飘洋过海去见番王,因龙犬的本事很大,自称是来帮番王的,番王见到龙犬很兴奋,当天晚上就设宴款待龙犬,结果给龙犬灌了个大醉,龙犬就借个机会咬断番王的头带回去叫高辛帝,高辛帝便遵守自己的诺言,让三个女儿出来,任它选一个做老婆,龙犬选中的是三公主,可是皇后不同意,说你是狗我女儿是人,怎么能跟你结婚呢?龙犬说:你给我七天时间,我就变成人形,跟你女儿结婚,但这七天内不能有任何一个人来偷看我。当龙犬变到头的时候就不能再变了,所以就成为了狗头人身了。之后还是与三公主结了婚,结婚后生下三子一女,龙犬原来是没有姓的,就去请高辛帝赐姓于他的子女,大儿子去见高辛帝的时候,是用个盘子装着去的,所以就

10、赐他姓“盘”了;二儿子去见高辛帝的时候,是用一个竹蓝装着去的,高辛帝便赐他姓“蓝”了;三儿子去的时候,恰好打雷,便赐他姓“雷”了,女儿长大之后招了个驸马姓钟,就随夫姓钟,丈夫是瑶族人的祖先,但是姓钟的有一部分又跟母亲姓成为了。因此,就有了盘、蓝、雷、钟四姓同源一说。龙犬的大儿子叫蓝光辉,即是现在蓝姓人的直系祖先,又称“蓝大将军”,他手下有五名英勇善战的统领,分统五路兵马。至今,每年的四月初九,蓝姓畲民,必抬蓝大将军牌位挨家挨户去巡寨,五路兵马必与同行。江西导游词4今日,我们去的旅游点是李坑古村落。这里,我首先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给大家作个简要介绍。李坑,是个李姓聚居的村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

11、是公元1020_年,由一个叫李洞的“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为什么叫理田呢?村里的老人说:他们现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为远祖在帝尧时为部落首领时任大理(掌刑法之官),故以官职为姓。同时因先祖唐未由北方迁江南时,曾“占地从田之签”,李洞建村时数典不忘祖,取村名为“理田”。到了近代,人们慢慢以李姓居住在小溪(亦称“坑”)两岸,便俗称李坑了。他来此建村后注意教化,培育人才。据村谱记载,李洞的儿子李仁曾遵父命创建“盘谷书院”。此后,自宋至清几百年间,全村出了18名进士,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还出了一位状元,叫李知诚,出任七品以上的文武官员达32人,并有1名饱读诗书,能文善诗的文士

12、留下传世佳著29部。除以上外,村民的主流还是明清时外出经营的商人,他们的木材、茶叶生意做到了南京、姑苏、上海、广州等地,他们积攒了钱财回来,除了建立住宅处,也修宗祠、桥、路、亭、寺院等,使得李坑这个不傍大河通道,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山村,渐渐以展成为一个建筑类型很发达的革子,有大小宗祠12座,庙宇观阁17座,桥亭路亭17座,还有书院、私塾、文峰塔、公共园林等,当年号称“婺东第一村”。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中书桥”,它是婺源现存最古的桥之一,建于北宋未年,是座单孔砖拱桥,长4米,宽2。5米,高3米,砖拱上铺青石板。为何取名“中书桥”呢?据史书记载:宋大观三年(公元1120_年),村人李侃中进士后,官

13、至中书舍人。他在京城为官多年回乡省亲,一日闲逛村边,见这里行人挑担来往于溪上的木桥时,有摇摇欲坠之感,孩童游戏奔跑过桥时更令人感到胆怯,于是捐资建立了这座稳重大方的砖拱桥,桥落成后,村人为感谢他的恩德,就以李侃的官职定名为“中书桥”。江西导游词5李坑,是一个以李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_年,唐末皇帝唐宣宗的后裔孙李洞,自祁门浮溪新田迁居到此建村,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李坑村山环水绕、景色秀丽、人杰地灵。自宋至清数百年间,先后走出了十八位进士和一个武状元,出任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的达三十二人,并有十七位饱读经书、能文善诗的学士留下传世著作二十九部,一大批徽商富贾

14、卓有成就,堪舆大师、名医名士更是享誉乡里、远近著名。到清朝末年,李坑村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村里有总祠一座、支祠十二座、九百十七户人家,人口达五千多人,被誉为婺东第一村。今日的李坑村仍是一个有着二百六十多户,一千多人口的行政自然村。至中书桥现在我们来到了村中一座最古老的宋代廊桥一中书桥上,这座古桥建于北宋末年,桥长4米,宽2, 5米,高3米。桥面青石板铺就,为一座单孔砖拱桥,这座古老的桥为何取名中书桥呢?据李坑宗谱记载,宋大观三年(公元1120_年),李氏十一世祖李侃考中迸士后,官至中书舍人,在京城为官多年后,逐欲上疏归养,适闻父丧奔归,继遭内艰,志隐不出。是说李侃想回家养老,正好又遇到父亲死了,

15、便回家奔丧,之后就隐居在家不回朝廷了.回乡后,见这里行人挑担来往于破旧不堪的木桥,有摇摇欲坠之感,便确定捐资修建了这座桥,桥落成后,村人为感谢他的恩德,便以李侃的官职称之为中书桥。八百多年过去了,虽饱经风雨有些破败,却依旧矗立在村外的小溪上,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因此,也成为李坑唯一的一处省级文物爱护单位。不远处的那道石坝,村里人叫它杨柳碣,传闻建立年头比中书桥更远。牌坊,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牌坊文化源远流长。一般牌坊有二类、一类是旌表类,还有一类是标记类,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间四柱三楼的牌楼,就是李坑村的标记性建筑,额坊上题有李坑二字。或许有些挚友会问,村名为什么叫李坑?其实李洞

16、来此定居后,当时取名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据村里老人说,他们的远祖在尧帝时,担当大理(执掌刑法的官)因公允正直深得尧帝信任,后历经五朝,世代担当大理之职,故以大理官职命族,由赢姓改为理姓,后到商纣王时,理氏裔孙理徵,因直言纣王的残暴无道而被处死,他儿子利贞与一名叫契和氏的女子侥幸逃脱。逃难中,靠吃木子之果(即李子)得以活命,为不忘李子救命之恩,利贞遂改理姓为今日的木子李,李洞取村名为理田,意在不忘祖姓,永思祖德。到了元朝末年聚族而居的李姓人家,沿村中小溪两岸居住,由于当地人习惯把小溪叫坑,故而人们把理田俗称为李坑,从那时起理田村名慢慢被渐忘,代之的是李坑的叫法,清末民初,村里还留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叫李坑五百年。江西导游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