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623996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05号修订后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已经2008年11月17日 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4月1日起施行。部长孟建柱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辖第三章调查取证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交通技术监控第四章行政强制措施适用第五章 行政处罚第一节 行政处罚的决定第二节行政处罚的执行第六章执法监督第七章其他规定第八章附则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管 辖第三章调查取证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交通技术监控第四章 行政强制措施适用第五章 行政处罚第一节 行

2、政处罚的决定第二节行政处罚的执行第六章 执法监督第七章 其他规定第八章 附 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保障公安机关交通 管理部门正确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以 下简称违法行为)的处理程序,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本规定实施。第三条 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当遵循合法、公正、文明、公开、及时的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公民、法人和其 他组织自觉遵守道

3、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 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第二章管辖第四条 交通警察执勤执法中发现的违法行为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公 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管辖。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确定管辖主体,并通知争议各方。第五条交通技术监控资料记录的违法行为可以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发现地 或者机动车登记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交通技术监控资料记录的违法行为 事实有异议的,应当向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由违法行为 发生地公安机关

4、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处理。第六条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警告、罚款或者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县 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对违法行为人处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 部门作出处罚决定。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行政拘留处罚的,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 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作出处罚决定。第三章调查取证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七条 交通警察调查违法行为时,应当表明执法身份。交通警察执勤执法应当严格执行安全防护规定,注意自身安全,在公路上执 勤执法不得少于两人。第八条 交通警察应当全面、及时、合法收集能够证实违法行为是否存在、 违法情节轻重的证据。第九条 交通警察调查违法行为时,应

5、当查验机动车驾驶证、行驶证、机动 车号牌、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等牌证以及机动车和驾驶人违法信息。对运载 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车辆驾驶人违法行为 调查的,还应当查验其他相关证件及信息。第十条 交通警察查验机动车驾驶证时,应当询问驾驶人姓名、住址、出生 年月并与驾驶证上记录的内容进行核对;对持证人的相貌与驾驶证上的照片进行 核对。必要时,可以要求驾驶人出示居民身份证进行核对。第十一条 调查中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依照法律、法规、本规定及国 家其他有关规定实施。第十二条交通警察对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的违法停放机动车行为,应当 在机动车侧门玻璃或者摩托车座位上粘贴违

6、法停车告知单,并采取拍照或者录像 方式固定相关证据。第十三条 调查中发现违法行为人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在依法对其道路交通 安全违法行为作出处理决定的同时,按照有关规定移送有管辖权的单位处理。涉 嫌构成犯罪的,转为刑事案件办理或者移送有权处理的主管机关、部门办理。第十四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于控告、举报的违法行为以及其他行政 主管部门移送的案件应当接受,并按规定处理。第二节交通技术监控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收集、固定违 法行为证据。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 检定合格后,方可用于收集违法行为证据。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应当定期进

7、行维护、保养、检测,保持功能完好。第十六条 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设置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合理的原则,设 置的地点应当有明确规范相应交通行为的交通信号。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设置地点应当向社会公布。第十七条使用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测速的路段,应当设置测速警告标 志。使用移动测速设备测速的,应当由交通警察操作。使用车载移动测速设备的, 还应当使用制式警车。第十八条作为处理依据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收集的违法行为记录资料,应 当清晰、准确地反映机动车类型、号牌、外观等特征以及违法时间、地点、事实。 第十九条 自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收集违法行为记录资料之日起的10日内,违法 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

8、对记录内容进行审核,经审核无误后录入 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违法行为的证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收集的违法行为记录内容应当 严格审核制度,完善审核程序。第二十条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信息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 管理系统后3日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向社会提供查询;并可以通过邮 寄、发送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第二十一条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或者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 的违法行为信息,有下列情形之一并经核实的,应当予以消除:(一)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的;(二)机动车被盗抢期间发生的;(三)有证据证明救助危

9、难或者紧急避险造成的;(四)现场已被交通警察处理的;(五)因交通信号指示不一致造成的;(六)不符合本规定第十八条规定要求的;(七)记录的机动车号牌信息错误的;(八)因使用伪造、变造或者其他机动车号牌发生违法行为造成合法机动车 被记录的;(九)其他应当消除的情形。第四章行政强制措施适用第二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依法可以 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一)扣留车辆;(二)扣留机动车驾驶证;(三)拖移机动车;(四)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含量;(五)收缴物品;(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第二十三条 采取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一)、(二)、(四)、

10、(五)项行政强 制措施,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一)口头告知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 拟作出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二)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 应当采纳。(三)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并告知当事人在15日内到指定地点接受处 理。(四)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由当事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并加 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印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行政强制措 施凭证上注明。(五)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拒收的,由交通警察在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注明,即为送达。现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可

11、以由1名交通警察实施,并在24小时内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报所属公安机关交通 管理部门备案。第二十四条 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车辆牌号、车 辆类型、违法事实、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种类和依据、接受处理的具体地点和期限、 决定机关名称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权利等内容。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扣留车辆:(一)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 标志,或者未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驾驶证的;(二)有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 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驾驶证或者使用其他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

12、格标志、保险标志嫌疑的;(三)未按照国家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四)公路客运车辆或者货运机动车超载的;(五)机动车有被盗抢嫌疑的;(六)机动车有拼装或者达到报废标准嫌疑的;(七)未申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八)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因收集证据需要的,可以依法扣留事故车辆。第二十六条 交通警察应当在扣留车辆后24小时内,将被扣留车辆交所属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车辆的,不得扣留车辆所载货物。对车辆所载货 物应当通知当事人自行处理,当事人无法自行处理或者不自行处理的,应当登记 并妥善保管,对容易腐

13、烂、损毁、灭失或者其他不具备保管条件的物品,经县级 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在拍照或者录像后变卖或者拍卖, 变卖、拍卖所得按照有关规定处理。第二十七条对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核定乘员、货运机动车超过核定载质 量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消除违法状态:(一)违法行为人可以自行消除违法状态的,应当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的监督下,自行将超载的乘车人转运、将超载的货物卸载。(二)违法行为人无法自行消除违法状态的,对超载的乘车人,公安机关交 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联系转运;对超载的货物,应当在指定的场地 卸载,并由违法行为人与指定场地的保管方签订卸载货物的保管合同。

14、消除违法状态的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违法状态消除后,应当立即退还被 扣留的机动车。第二十八条对扣留的车辆,当事人接受处理或者提供、补办的相关证明或 者手续经核实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及时退还。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实的时间不得超过10日;需要延长的,经县级以 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至15日。核实时间自车辆驾驶 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提供被扣留车辆合法来历证明,补办相应手续,或者接受 处理之日起计算。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因收集证据需要扣留车辆的,扣留车辆时间依照道路交 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扣留机动车驾驶证:(一)饮酒后驾驶机动车

15、的;(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 人驾驶的;(三)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四)驾驶有拼装或者达到报废标准嫌疑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五)在1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12分的。第三十条 交通警察应当在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后24小时内,将被扣留机动 车驾驶证交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具有本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一)、(二)、(三)、(四)项所列情形之一的,扣 留机动车驾驶证至作出处罚决定之日;处罚决定生效前先予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 扣留1日折抵暂扣期限1日。只对违法行为人作出罚款处罚的,缴纳罚款完毕后, 应当立即发还机动车驾驶证。具有本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五)项情形的,扣留机 动车驾驶证至考试合格之日。第三十一条 违反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 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 通警察可以将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 的地点。拖移机动车的,现场交通警察应当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固定违法事实和证 据。第三十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公开拖移机动车查询电话,并通过 设置拖移机动车专用标志牌明示或者以其他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