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丰泽苑项目思路报告(1)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623002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2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昌·丰泽苑项目思路报告(1)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武昌·丰泽苑项目思路报告(1)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武昌·丰泽苑项目思路报告(1)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武昌·丰泽苑项目思路报告(1)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武昌·丰泽苑项目思路报告(1)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昌·丰泽苑项目思路报告(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昌·丰泽苑项目思路报告(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昌丰泽苑项目思路报告前 言我们的工作是基于市场调查之上的主动导向行为。这种行为是科学的、可求证的;是有效的、经济的;是独特的和激发创意灵感的。我们力图在思维和实践的过程,注重长远的发展观点,追求效果的恒温性;我们力图采用动态的全程模式,结合各种系统手段主动发现、发掘、创造、获取市场资源,实现目标价值。因而,工作流程应包括市场调研、分析、营销策略、销售技巧和控制措施等方面内容。本报告将力求对以下内容做出明确的阐述:1宏观市场分析与调查;2项目发展方向重点定位。本报告的数据来源包括:1武汉市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2亿房网关于武汉市中高档楼盘的调查报告3武汉市统计局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2、统计公报41999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第一章 宏观市场背景1武汉市概况马渡沙头苜蓿香, 片云片雨渡潇湘;东风吹醒英雄梦, 不是咸阳是洛阳。 朱元璋作于汉口潇湘湖畔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西横距134公里,南北纵距155公里,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支流汉水在市区内交汇,将市区一分为三,形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武汉市东邻黄州市、鄂州市、大冶市,南接咸宁市、嘉鱼市、洪湖市,西界仙桃市、汉川市、孝感市,北与大悟县、红安县、麻城市接壤。全市现辖13个行政区,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7

3、40万人。武汉市面积8467.1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963.6平方公里,郊区面积763.51平方公里,市辖县面积3740平方公里。在大地构造上属残丘性冲击平原,中间低平,大部分在海拨50米以下;北部丘陵林立,为大别山绵延部分,其余均属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低洼,长江汉水横亘其间,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所以武汉又有“千湖之城”的美誉。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雨量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旱涝更替、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武汉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据考证,位于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明清时代,汉口成为全国闻名的商埠

4、,是当时四大名镇之一。近代武汉,作为民主革命的发祥地,更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武汉风景秀丽,名胜众多。名闻天下的黄鹤楼、“江城明珠”东湖、“佛都古刹”归元禅寺、古琴台、晴川阁、楚天台等古迹名胜,令人流连忘返。武汉位于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东去上海、西抵重庆、南下广州、北上京城,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1992年被确定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后,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2-1998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16%,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的第六位。2000年国内

5、生产总值达到1207亿元,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12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8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1亿元,比上年增长72%,占GDP的比重达39.7%。投资结构日趋完善。武汉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达到530亿元,增长14%,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8.8%,电信、交通、金融、房地产、居民服务等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工业稳步发展,增加值达到387亿元,增长10%。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工业产品结构继续调整。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信息通信类产品增长较快,有一定市场需求的汽车、水泥、电力、纯碱、啤酒、饮料、食用植物油及机制纸等产品仍保持一定增幅。农业结构调整

6、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和观光型农业转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作为中国内陆最大的商贸流通之一,武汉市场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潜力巨大。全市现有商业网点9.4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商业网点128个。2000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大型零售商场(超市)有14家;3家商业集团、3家零售商场跻身全国重点商业集团和重点大型商场销售额、零售额百强行列。2000年武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60.63元(约合813美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2995元(约合360美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3%。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科技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

7、3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2000年底,全市有34所普通高校,普通中学499所,职业技术学校109所。武汉市已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已建成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34个。另外,武汉还有736个科研设计单位,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教育科研基础雄厚,设施完善,技术支持能力强。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武汉市各类人才和劳动力不仅供给充足,素质较高,而且价格较低。1.1能源供应武汉煤碳、电力、石油、液化气等能源供应充足,价格合理,完全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所需。全市拥有液化气贮存能力6000余吨;液化气输送管道14.4公里;煤气中压干管900多公

8、里。1.2交通武汉是全国铁路主枢纽之一。京广、京九、武大、汉丹四条铁路干线在武汉交汇。营业里程1077.7公里,每天到发旅客列车40多对,贷物列车80多对。国道106、107、316、318及建设中的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汇。市境内里程235.13公里,在册通车里程2974.2公里,长途客运班线1007条,日发班次3439个,客货运输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区。市区内共有公交线路228条,线路总长度4016公里,公共汽、电车4461台。出租汽车12260台,中巴客运车361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9台,在全国大城市中居领先水平。武汉港是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之一。武汉拥有码头泊位615个,年吞吐

9、能力4400万砘。拥有各类船舶2080艘,总载重量150万吨、载客量6万客位,货轮可直达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港澳地区。货运量居长江内河港口第3位,客运量居首位。武汉是我国重要航空指挥中心和航空港之一。航线可抵达全国56个大中城市,并开通了至香港、澳门及日本福冈、韩国清州四条国际航线,至韩国汉城和俄罗斯的国际航线亦在筹划之中。武汉航空客运量居全国第9位。1.3邮政武汉邮政局是全国七大一级中心局和八大航空邮运中心之一,是中国南方七省(鄂、湘、粤、桂、川、滇、黔)的通信与邮政的传输、集散中心,并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邮及380个城市、130多个国家(地区)开办了特快专递业务(EMS)。1.

10、4电信武汉是全国主要的通信枢纽,京广汉同轴电缆与沪宁汉渝光缆通信干线在汉交汇。武汉拥有光纤、数字微波、中同轴载波和长途、市话程控交换、公用分组交换及数字网络为代表的现代通信手段。目前,全市已形成功能齐全的现代通信网络,可与国内900多个城市和国际150多个国家(地区)直接通话。2000年市内电话装机容量305.69万门,市话用户129万户。移动通信和国际互联网发展迅猛,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50.79万户,网络用户也达5.4万户。市区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45.48部,其中移动电话每百人拥有11.21部。市郊实现了村村通电话。1.5供水全市有供水企业15个(其中公用自来水厂12个),日总供水量42

11、9.9吨,供水能力仅次于上海、广州居全国第三位。1.6医疗卫生2000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74个,其中医院220个。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5.64万人,医院病床2.77万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33.2人,拥有医院病床44.5张。1.7“三废”治理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8.86%,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工业废气处理能力114.22万标立方米/小时;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255万吨/年。2人文环境与城市文脉2.1三镇际会武昌,汉阳、汉口形成市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在西汉时此处归江夏郡管辖。隋统一大业后,江东归江夏,隶属江夏郡,江西归汉津,隶属沔阳郡。不久,汉津县改名为汉

12、阳县。自此,江夏与汉阳两县的建制沿袭下来,直到清末。唐朝将江夏郡更名鄂州,江夏县是州政府机关的所在地,江夏县又有鄂州的别称。元政府改鄂州为武昌路;湖广行中书省与武昌路的政府机关设在江夏县。汉阳军改为汉阳府,恢复汉阳县建制。明朝以前本无汉口。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汉水改道,从汉阳龟山北麓入江。以新河道为界,汉口从汉阳分出,从此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格局。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置汉口镇,归汉阳县管辖。1858年天津条约使汉口辟为通商口后,商贸地位日趋显著。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口设夏口厅,与汉阳县分治,隶属汉阳府。1912年,民国政府将夏口厅更名为夏日县。在称呼上,人们习惯称夏口县

13、为汉口镇。不久,改江夏县为武昌县,今日武昌正式定名。至此,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名遐中外,更呈合一而治的趋势。1926年9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汉阳、汉口,国民政府成立汉口市(兼辖汉阳城区)。10月,国民革命军攻占武昌,不久设武昌市政厅,以管辖武昌城区。国民政府宣布汉口、武昌、汉阳城区为京兆区(国家最高机关所在地),定为首都。1927年4月16日,成立武汉市政府,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1949年武汉解放,人民政府正式将三镇合为一市,定名武汉市,为湖北省会。2.2文墨雅集2.2.1距今3600多年的商代方国盘龙城址的发掘揭开了武汉城市的历史。湖北是古楚国的中心区域,武汉地区则是楚文化向东南传播的重要通道

14、。战国末,秦国大举伐楚,楚国名臣、爱国诗人屈原怀着“宗国之念”的忧愤心情,过夏口,南行至洞庭湖畔,在汩罗江投水自沉。今人取楚辞渔文中“行吟泽畔”的辞意,在东湖之滨建“行吟阁”,以寄托后人对文化名人屈原的思念。始建于北宋的汉阳月湖“古琴台”,源自纪念春秋时期的琴人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之间“相识满天下、识音能几人”的动人故事。记述江夏古城最早的繁荣景象是东汉学者蔡邕著汉律赋,而与蔡邕同时代的名士祢衡被黄祖杀害后,所葬之地就已祢衡的名作鹦鹉赋而取名为鹦鹉洲。2.2.2文兴与豪情自古就是武汉最丰盛的物产。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

15、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代诗人崔颢一曲黄鹤楼让天下所有愁肠尽化一掬相思泪。黄鹤楼建于公元223年,原楼在蛇山西麓的黄鹤矾上,作军事上的瞭望楼。到唐代,黄鹤楼已成为供人游览的江南名楼。自此一千多年,黄鹤楼屡经焚毁和重建。1985年竣工的新建黄鹤楼,从原位置后移到蛇山腰,以清朝同治七年所建黄鹤楼为依据,飞檐五层,拔地而起,翘角凌空,更加雄伟壮观。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毛泽东 1927年春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志士以黄鹤楼起兴,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楹联文章,其中以盛唐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为千古绝唱。虽然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承认“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是一曲送孟浩然之广陵依旧传唱天下: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2.3唐宋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武汉(时称鄂州)成为南方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