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616394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知道几种特殊的测量长度的方法。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学习经验或测量技巧测量长度的办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2学情分析 本章是此套教材的起始章,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节,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必要性是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节首先给出两张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测量,认识到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

2、础的科学,而测量是各种实验的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有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内容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实际操作少,且生活中的测量常常比较粗略,不够规范。本课就从训练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开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尽量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学习有关测量长度和时间的知识,达到能够规范地使用测量仪器和进行正确测量的目的。本节介绍的物体的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学习物理,就需要从最基本的测量开始。先通过对长度这个物理量的了解,进而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本课贴近生活,可通过实验操作来进行新课的讲授。学生普遍来说都能专心听课,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3重点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

3、量长度,测量方法的选取。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法、实验法教学用具(学生分组)兵乒球、硬币、软线、三角板、刻度尺、地图册等。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投影出示:光凭视觉判断原本一样长度的线段和一样大小的圆,判断会出现失误,我们的视觉可靠吗?要想精确判断应该怎样去做?(需要用工具测量)(二)新课导航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光年kmmdmcmmmmnm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换算)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皮卷尺、钢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介绍各种工具量程及使用范围。进行实际物品与所选

4、工具的搭配。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三放、三看)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数字+单位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测量地图上弯弯曲曲河流的长度、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跑道的周长、圆锥体的高和乒乓球的直径等等物体。讨论可以用多少办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学习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A、软线法;B、累积法C、辅助法;D、滚轮法。(三)课堂小结懂得测量长度方法和用具(四)布置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