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615397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例分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导读 作者:宁青青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概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单核巨噬细 胞系统增生性疾病,该病在发展中国家多见于儿童和少年,成人患病 率相对较低。EBV病毒可侵犯扁桃体B淋巴细胞,使B淋巴细胞形成的B细胞 具备EBV核抗原(EBNA)、EA(早期抗原)、病毒衣壳抗原(VCA)阳性, 不断增殖形成异型淋巴细胞。二、传播途径 经口亲密接触,如接吻等,故本病也称为接吻病,而性行为、飞沫、 母乳喂养、血液制品等虽也有传播可能,但并不是主要传播途径, 发生率较低。三、临床表现 当患者同时出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时,应考虑为传染性

2、单核细胞增多症确诊有赖于EB病毒抗体测定。四、诊断标准 异型淋巴细胞A 10%以及伴有眼睑水肿、发热、咽峡炎及淋巴 结、肝、脾肿大中的 3 项; 同时具备以下血清学证据中的任一项:双份血清抗 CA-IgG 抗体 效价4倍以上;抗CA-IgM抗体阴性,抗CA-IgG抗体阳性;抗CA-IgM 抗体阳性、抗CA-IgG抗体阳性、抗NA-IgG阴性。五、病理特点 正常结构不同程度紊乱:滤泡间区增生、扩大;病变早期:单核细胞样B细胞增生伴反应性滤泡增生淋巴窦存在;继 之免疫母细胞、浆细胞和浆母细胞弥漫增生,正常结构不易辨认;增生细胞包括免疫母细胞、小淋巴细胞、浆母细胞及浆细胞和组 织细胞,构成B细胞成熟

3、谱系;核分裂像易见,可见坏死。六、免疫组化病变早期以B细胞为主,CD20表达强弱不一,CD30异质性表 达;CD15 (-)随着病程演变,细胞毒性 T 细胞增多,表达 CD8、TIA-1, EBER(+),lg 重排(-),TCR 重排(-)七、病例分享女, 28岁,发热,伴颈部淋巴结增大10余天;乏力、嗜睡:无既往病史B超示:右颈部及双颌下多发淋巴结肿大,最大者约2 .0cmPET-CT:颈部、颌下,腋窝、腹股沟、腹腔多发淋巴结增 大,SUVmax12.4;脾脏明显增大,SUVmax14.4,考虑淋巴瘤浸润(多部 位累及)镜下形态:正常结构紊乱,淋巴结整体淡染细胞胞浆比较丰富,免疫母细胞、浆

4、细胞和浆母细胞弥漫增生,可见核分裂。免疫组化CD30 (+)八、鉴别诊断EBV 感染性淋巴结炎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儿童系统性EBV阳性的T细胞淋巴瘤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九、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自限性疾病,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治 疗为主,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及护理,避免严重并发症,可 给子抗病毒治疗,常选用阿昔洛韦,陈淑燕等认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上增加阿昔洛韦,能促进症状的改善,并减少咽部排毒 ,减轻呼吸道梗 阻症状,加快血 EBV-DNA 转阴,继而促进治疗疗效的提升,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预后大多良好,病程一般 24 周。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

5、症也可并发细菌感染如咽部、腭扁桃体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治 疗时可同扁桃体炎治疗一样加用抗菌治疗,li nbajieEBV 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 增多,即CD8+T细胞明显增多,在免疫防御中有关键作用。患儿治疗1 周后CD8、NK细胞绝对值较入院下降,1个月后淋巴细胞亚群逐渐恢 复正常范围。检测EBV感染患儿外周血液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EB病毒 感染免疫功能评估,帮助 EB 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出 院随诊监测EBV载量和细胞免疫功能可反映EBV感染后免疫状态和疾 病进展的风险。参考文献1郭欣然;刘涛;郭邓微;周长明.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为主要临床 表现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22,28(01):116-117.2钱冰涛;汤殿维;刘海涛;毕淑英;刘芳;王萌;宋庆.儿童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J.河北医 药,2022,(06):838-8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