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新课标下——浅谈美术课堂教学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560630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美术新课标下——浅谈美术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美术新课标下——浅谈美术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美术新课标下——浅谈美术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美术新课标下——浅谈美术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美术新课标下——浅谈美术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美术新课标下——浅谈美术课堂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美术新课标下浅谈美术课堂教学南明实验二小 罗风洪小学美术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创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

2、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学习方式。那么,老师作为学习的组织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活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有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我通过这两学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得出以下几点经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一、绘画教学要摆脱“像”传统的绘画技法课主张你这幅画画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如果一堂课上下来,学生一个都画得不好,一个画都不像。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如今,我们要摆脱这种旧理念观点,我们应该更明确认识到让学生学习美术不是让每一个位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而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滋润的发展。如学生在学习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彩墨游戏一课时,在讲解动物头部和身体形状时,

3、要求学生画出不同动物的头和身体,要求后一位学生画得不能重复前一位学生的形状,逼着学生创新求异,再让学生对不同动物和身体进行比较,本来只要学生掌握动物的特征,通过一活动,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有益于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如想像、记忆、联想等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二、创作教学要突出“变”绘画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明白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重要性。可是实际教学实践中往往会碰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如遇到有的学生根本想不出你如何去进行铺设让他想象,他还是“纹丝不动”。又如遇到有的学生他想创造出立意的作品,可是他画不出,表达

4、不出。在以前对于这类式的学生,教师们就让他们顺其自然,随之任之,放纵他们,这样就把学生的想象力给扼杀了。现在我们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可以采取把好的作品进行改一改、变一变、补一补,这样同样是一种想象,一种创作,如有六年级美术教材第四单元绘画创作儿歌配画、古诗配画教学时,不要限定学生的绘画方法,不要用像不像,形准不准或符合不符合透视原理等等制约学生。六年级学生已经眼高手低,不敢放手作画,所以要打消他们思想上和创作上的一切障碍,鼓励他们大胆作画。要求学生在理解儿歌、诗的意境基础上,可以把书中的范画进行修改和补充,把画面的内容改成自己喜欢的内容,或者把色彩变一变,暖调色变成冷调色等。

5、从而使学生也体会到通过想象得到自己满意的画,同样也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工艺教学要追求“异”小学工艺教学对工具、材料准备的依赖性很强,也就是说,工艺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和学生准备的材料。如果没有材料、工艺教学就成了“无鱼之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部份学生怕上工艺课甚至不喜欢上工艺课,不仅仅是因为上一节工艺美术课要准备大量的材料,还因为他们中有不少的同学实在无法达到把作品做成所谓的“工艺品”或老师期望的效果。要解决上述的问题,教学中要追求“异”。常用的方法是这样进行的:让学生准备一只“百宝箱”,专门收集各类材料,可以是一些废旧材料,比如各类塑料瓶,化妆品瓶(盒),装饰纸盒

6、,玩具废品等等,也可以是一些自己喜欢的小材料,如:小弹子、名片、小梳子、扣子、旧毛线、小卵石等,这只“百宝箱”就是学生进行工艺创作的源泉。除之之外,还要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工艺作品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还有比制作更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追求“异”作品的人的因素,即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以及完成作品后的整个过程,都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热情、个人的性格爱好等情感因素来赋予作品之中,而不要被制作技巧牵着鼻子走。有些比较困难的制作技巧可以不用或“绕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材料与作品的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让材料发挥“异”材料自身的作用和价

7、值,例如:教三年级美术教材下册(湘版)追风快乐时,在活动二、活动三的课前准备,我强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追求“异”型小车,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超越自我,按自己喜好设计进行收集各类材料,寻求造型的新异与美观。在教学活动中,我有意选择几个固定的特征的材料,让不同的学生尝试组拼,大家从不同角度品评、选择,一方面启发学生思考,让更多的学生利用同一材料再次“翻新”求“异”。另一方面可发现问题,共同思考解决的办法。造型独特,这此课,学生完全摆脱了制作技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感受。从而达到了追求“异”的效果。四、欣赏教学要显示“新”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

8、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对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的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是语言、文字、实物及挂图媒体的传播,即教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学生对学的欣赏知识难以消化,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无疑为美术欣赏课打了一剂“催化剂”,使欣赏课显示出“新”味。学生所学的知识很快得以消化,而且大大加强了课堂教学容量,则使美术课成为教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现代教学媒体,这样就为枯燥无味的欣赏课注入了“新鲜”味。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而且大大节约了时间,例如六年级美术教材第一课中国现代绘画艺术欣赏、传统美术课最多只拥有几幅挂图,学生往往不专心

9、,而且两节课很难讲完。为此我课前用扫描方法把书中的范画输入计算机加以动静结合做成美术课件,教学中再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架起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桥梁,用动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以激发学生对艺术表现的联想与想象,使学生增长绘画种类知识,提高欣赏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从而渗透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学生对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特点得以了解消化,而且两课时顺利完成。以上感受只是我对美术教学新课标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个人之见,但是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只有我与从事美术工作的同志一起在教学实践中,相互协作,相互研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新课标下,不断探索,才能把美术教学推上一个新的台阶。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