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茶馆》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55868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茶馆》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茶馆》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茶馆》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茶馆》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茶馆》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茶馆》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茶馆》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馆教案【背景资料】 一、老舍先生简历 生于1899年,逝于1966年,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13年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先后任北京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市南开中学语文教员等。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同时进行文学创作。有长篇讽刺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1930年回国后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创作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另出版有:老舍幽默诗文集及论文集老

2、牛破车。1937年,其代表作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问世。抗日战争爆发后,开始写作剧本,主要作品有: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作)、面子问题、桃李春风(与赵清阁合作)、张自忠、大地龙蛇、谁先到重庆及归去来兮等。另创作有长篇小说火葬,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和通俗文艺集三四一。1944年开始创作以沦陷了的北平为题材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创作了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西望长安、女店员、红大院、全家福、神拳等。 二、茶馆第一、三幕剧情简介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

3、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这表明了当时政

4、治的黑暗。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老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他们的下一代。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的攀谈。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头,

5、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对此,王利发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示范教案】茶 馆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鉴赏剧本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的方法。 2了解剧本独特的、被人称为“卷轴画式”的结构及人物形象。 3鉴赏剧本浓郁的北京方言特色。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指导学生理

6、清课文情节并归纳概括剧情。 2训练学生朗读剧本的能力,掌握不同角色的语言分寸。 三、德育渗透目标 1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 2认识人民与时代息息相关的道理。 四、美育渗透目标 通过典型语言,理解台词的动作性和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京腔京味。学法指导 1从概括主要场景入手,了解本文“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的特点。本文的主要场景为:李三的困苦 难民的哀告 兵警的敲诈 唐铁嘴的生意 常、松二人的境遇 吴宋两特务的敲诈 康顺子的遭遇 刘麻子的生意 崔久峰的悲哀 刘麻子的悲剧 2通过上述场景的归类、弄清剧本的主要矛盾冲突,了解课文反映的社会现实,可归为下面

7、三类: 人民生活的苦难。 黑暗势力横行霸道,鱼肉百姓。 劳动人民朴素的爱国和反抗意识;遗老遗少的哀叹。3从上面三类场景中,各选出一场进行分析,看看王利发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从而做到全面、准确地把握人物思想性格。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剧本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人们的悲惨遭遇和命运,折射出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大的或小的冲突都暗示着:这是人物与时代之间的冲突,这种矛盾冲突,就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茶馆的结构较之其他话剧比较独特,它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统一的情节线索,而是以写人来带

8、动情节的发展,因此,在分析课文时,不能硬性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这就是学习课文的难点。 二、解决办法 1理清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 2介绍本剧独特的“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3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命运和时代的关系。师生互动设计 1课前阅读,了解全剧剧情;课堂分角色朗读,了解剧中人物身份。 2梳理情节,归纳并分析人物形象(讨论)。 3欣赏人物语言,体会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 4写一篇短评。5组织学生观看该剧录像。课时安排3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该剧本第二幕剧情及结构。 2了解茶馆中的众多人物。 二、整体感知 1课文为三幕话剧茶馆中的第二幕,第一幕与第三幕的剧情见课文注

9、解 2简介作者及其艺术成就。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17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任小学校长、中学语文教员等职。“五四”运动后开始文学创作。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底回国。解放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作品数量也很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骆驼样子、离婚、四世同堂等;短篇小说月牙儿等。话剧有龙须沟、方珍珠、茶馆等。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1957年发

10、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其一) 老舍先生的茶馆,以旧北京城中的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画面,诅咒了这三个黑暗年代,宣告了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茶馆全剧共三幕:第一幕展示了戊戌变法失败,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末路的社会面貌;第二幕展示了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时期的社会面貌;第三幕展示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面貌。(其二) 从标题入手,用作者谈茶馆创作的话: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11、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老舍说到: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 2简介茶馆的第一、三幕剧情后,阅读课文内容,即茶馆第二幕。了解剧本中先后出场的人物,理清全文的主要情节。提示学生:课文以茶馆为舞台,围绕人民与时代的主要矛盾展开情节。 3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言行举止,概括情节。(见板书设计)总结、扩展 茶馆的剧情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物言行来带动情节的发展,这与中

12、外传统的戏剧写法完全不同。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或表现人民生活,或揭露黑暗势力,或流露劳动者的反抗意识等,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布置作业 1熟悉课文,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2继续完成课堂练习,梳理情节。 附:板书设计 情 节 概 括 表 现 的 内 容1李三的困苦2难民的哀告 人民生活的苦难3康顺子的求工1巡警摊派索贿2大兵强取豪夺 黑暗势力横行霸道鱼肉百姓3特务蛮横敲诈4地痞流氓的肮脏交易1常四爷愤世嫉俗参加义和团 1劳动人民朴素的爱国感情和反抗意识2松二爷软弱无力回忆大清国 2遗老遗少的哀叹第二课时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第

13、二幕。 2注意揣摩人物的语言,力求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与时代的联系。 3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二、整体感知 1该幕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 2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的关系。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没有过于追究他们个人品质上的某些邪恶之处。老舍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三、教学过程 1温习并检查上节课对情节的梳

14、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剧中的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等角色由平时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担任。 3分析人物形象是本节课的重点。 4从人物的形象看旧时代的黑暗是本课难点。 5引导学生讨论: (1)王利发的形象 (2)常四爷的形象(3)松二爷的形象总结扩展 剧本紧紧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描写了各类人物的言行举止,写他们各自的经历、各自的故事,汇成一个总的故事,就是那个时代的故事。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常二爷的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松二爷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板书设计 人物形象分析 1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精明、干练、自私、圆滑、善于应酬。对不同人取不同态度: 对逃难的饥民:强硬、少怜悯(自私) 对大兵警察特务:讨好、巧应付、怕得罪(圆滑、世故) 对唐铁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