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止咳药之概述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556400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止咳药之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止咳药之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止咳药之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止咳药之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止咳药之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止咳药之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止咳药之概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止咳药之概述凡具有祛除或消除痰浊作用的药物, 称化痰药;能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的药物, 称止咳平喘药。 痰、咳喘三者,在病机上相互影响。咳嗽喘息病证每挟有痰涎, 痰浊壅盛又能刺激或阻塞气道, 引起咳嗽气喘。而化痰药多兼止咳平喘之功,止咳平喘药亦多有化痰之效。所以,这两类药合于一章,总称之为化痰止咳药。化痰药适用于各种痰证。 痰是一种病理性的致病因素, 既是人体水液代谢和津液运行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又可作为致病因素引起多种病证。 它“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故痰之为病,部位广泛,病证复杂,随痰浊停留阻滞的部位不同,症状特点各异。如痰停脏腑,阻于肺窍,则发为咳喘有痰;阻于胸中

2、则为胸痹;停于脘腹发为痞满证;若痰浊上蒙清窍可引起眩晕、痫证、癫狂;肝风夹痰上犯可致中风、惊风;痰阻经络则可见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火互结形成瘰疬、瘿瘤;痰凝肌肉,流注骨节发为阴疽流注等。 一般说来,化痰药,主要用于痰多咳嗽或痰饮气喘,咯痰不爽等证。若痰流于经络,肌肤所致的瘿瘤瘰疬, 阴疽流注;或痰浊蒙蔽心窍引起的癫痫惊厥、中风等证,因病机上与痰有密切的关系,故亦可用化痰药治疗。止咳平喘药,具有宣肺祛痰,润肺止咳,降气平喘等作用,主要用于外感、内伤所引起的各种咳嗽和喘息。应用本章药物, 除应根据病证不同, 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化痰药及止咳、平喘药外,因咳喘每多夹痰,痰多易发咳嗽,故化痰

3、、止咳、平喘三者常配伍同用。痰、咳、喘是病之标,非病之本,故临床须审症求因, 辨证论治。张介宾倡导“见痰休治痰”,即应根据痰、咳、喘的不同病因病机而配伍,以治病求本,标本兼顾。如外感而致者,当配解表散邪药;火热而致者,应配清热泻火药;里寒者,配温里散寒药;虚劳者,配补虚药。此外,如癫痫、惊厥,眩晕、昏迷者,则当配平肝息风、开窍、安神药;痰核,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之品,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某些温燥之性强烈的化痰药, 凡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 宜慎用,否则有促使出血之虞。 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一般以清宣疏解为主,不宜单用止咳,尤不宜用温燥或有收敛之性的化痰止咳药,以免助热敛邪而

4、影响麻疹的透发。名医别录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白芥 Sinapis albaL 的种子。生用或炒用。【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本草纲目:白芥子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故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韩懋医通:凡老人苦于痰气喘嗽,胸满懒食,不可妄投燥利之药,反耗真气。懋因人求治其亲,静中处三子养亲治之,随试随效。盖白芥子白色主痰,下气宽中。紫苏子紫而主气,定喘止嗽。萝卜子白种者主食,开痞降气。各微炒研破,看所主为君。每剂不过三、 四钱,用生绢袋盛入, 煮汤饮之,勿煎太过,则味苦辣。若大便素实者,入蜜一匙。冬月加姜一片,尤良。本经疏证:白芥子布种于秋尽,采实于夏初,以生以长

5、,咸在冬凑,而于夏秋反若无所与者,殊不知发生于冬,长养于春,皆其胚胎之际,而夏秋则其原始要终之会也。味之辛得于秋尽,气之温得于夏初,是辛感于水而生, 温孕于寒而育,温不能离辛,辛不能离温,则辛温之用,皆萃于水矣。辛者所以通,温者所以发,痰冷阻中,则气难横达而一于上行为上气,气难横达,则痰冷益无所泄,而惟留于胸膈,于是碍脾之磨荡而黄发于面,一温而胸膈痰冷无不发越,一辛而气机上逆无不宣通,皆由横达之功,并非泄降之力,故后世称其能除皮里膜外之痰,四支骨节之痛,亦为此耳。然得谓凡痰凡痛皆可治以是欤,盖亦有界限矣。夫大则空虚,小则坚实,他物之恒情。惟白芥之茎小者反中空,大者中实,仍系一类二种可同为用,中

6、空者象痰之逼窄气道,中实者象痰之壅肿径隧。 是故用以治内,其证必兼上气,用以治外,其证必兼肿痛, 则凡痰在骨节及皮里膜外之候,必里有痰而外为肿痛已久而按之不空者,方与此宜,以是为其轸域可也。【功效与应用】1温肺化痰,用于寒痰喘咳,悬饮等。本品辛温走散,利气机,通经络,化寒痰,逐饮邪,善治“皮里膜外之痰”。治寒痰壅肺,咳喘胸闷痰多,配苏子、莱菔子,即三子养亲汤。若悬饮咳喘胸满胁痛者,配甘遂、大戟等以逐饮,如控涎丹。2利气散结,用于阴疽流注及痰阻经络关节之肢体麻木,关节肿痛等。本品能祛经络之痰,又能消肿散结,通络止痛。治阴疽流注,配鹿角胶、肉桂、熟地等,以温阳通滞,消痰散结,如阳和汤。治痰湿阻滞经

7、络之肢体麻木或关节肿痛,配马钱子、没药等。此外,本品捣烂外敷,有活血消肿、散寒逐饮的功效,可用于胸胁刺痛、寒痰哮喘的轻症。【处方用名】白芥子(炒至微焦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3 6g 。煎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白芥子辛散温通而利气, 既能祛寒痰壅滞于肺络, 以治肺寒喘咳;又能祛寒饮壅滞于胸膈, 以治胸满胁痛; 并可搜皮里膜外或筋骨间之痰结,以治流注阴疽等症。 因它的袪痰力量较强, 故称它有豁痰之功。本品辛散容易耗气,性温容易动火伤阴,故对肺虚久咳、阴虚火旺及胃火炽盛者忌用。【方剂举例】控涎丹三因方:白芥子、甘遂、大戟。治痰涎停留胸膈。治上气呕吐:芥子二升,末之,蜜丸,

8、寅时井花水服,如梧子七丸,日二服;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可酒浸服,并治脐下绞痛。(千金方)治耳聋:芥子捣碎,以人乳和,绵裹内之。(千金方)【使用注意】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过量易致胃肠炎,产生腹痛、腹泻。本品外敷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易发泡。有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忌内服,及皮肤过敏者不宜外用。【现代研究】本品含芥子苷、芥子碱、芥子酶等。芥子苷水解后的产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致充血、发泡。白芥子内服可催吐、祛痰,其水浸剂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化痰药之天南星神农本草经为 天 南 星 科 多 年 生 草 本 植 物 天 南 星Arisaemaerubescens(

9、Wall )Schott异叶天南星 AheterophyllumBl或东北天南星AamurenseMaxim的块茎。晒干,即生南星;用姜汁、明矾制过用,为制南星。以牛胆汁拌制,成胆南星。【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本草汇言:天南星,开结闭。散风痰之药也。但其性味辛燥而烈,与半夏略同,而毒则过之。半夏之性,燥而稍缓,南星之性,燥而颇急;半夏之辛,劣而能守,南星之辛,劣而善行。若风痰湿痰,急闭涎痰,非南星不能散。【功效与应用】1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寒痰证。本品燥湿化痰功似半夏而温燥之性更甚,祛痰作用较强。 治顽痰阻肺,咳喘胸闷,痰多色白清稀,常配半夏、枳实等,如导痰汤,若属痰热咳

10、嗽,咯痰黄稠,则须配黄芩、瓜蒌等清热化痰药用之。2祛风解痉,用于风痰证,如眩晕,中风,癫痫,口眼歪斜及破伤风等。本品专走经络,善祛风痰而止痉。治风痰眩晕,配半夏、天麻等。治风痰留滞经络,半身不遂,手足顽麻,口眼歪斜等,则配半夏、川乌、白附子等。治破伤风角弓反张, 痰涎壅盛,则配白附子、天麻、防风等,如玉真散。治疗癫痫,痰浊踞扰包络,上蒙清窍,用本品配半夏、石菖蒲等豁痰开郁。3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痈肿痰核,毒蛇咬伤等。本品外用有消肿散结止痛之功。治痈疽肿痛、痰核,可研末醋调敷,治毒蛇咬伤,可配雄黄外敷。【用法用量】煎服,一钱至三钱, 3 10g ,多制用。外用适量。胆南星以牛胆汁制过, 性凉。能清

11、热化痰,息风定惊,主要用于热痰、风痰之中风、惊痫、眩晕、喘咳等证。【处方用名】制南星(制法与制半夏相同)、生南星(生用,有毒,多作外用)【附药】胆南星:又叫陈胆星。即南星经过牛胆汁制, 燥性已减。性味苦凉。能化痰息风定惊,适用于痰热惊风抽搐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天南星苦温性烈,善能开泄。前人说它“治痰功同半夏”。然半夏虽属辛散,专理脾胃湿痰,且能止呕;南星辛散之力胜过半夏,专主经络风痰。南星所主治的,一般多属风痰、湿痰入于经络所引起的症候,如中风麻痹、口噤身强、筋脉拘挛,以及惊痫、破伤风等。南星有毒,内服须经炮制,方可使用。本品用苦寒的胆汁制后,燥烈之性已减,故常用于痰热内盛、惊风

12、抽搐等症。【方剂举例】玉真散本事方:天南星、防风。治破伤风急跌扑损伤,项强口噤。通络片上海中成药:姜制生南星、地龙、生地、生川乌、枫茄子。治风寒潮湿引起的关节疼痛、腰背酸痛、肌体麻木、怕冷的风湿痛等症。治热痰咳嗽其脉洪而面赤烦热心痛唇口干燥多喜笑: 天南星(汤洗)一两半夏(汤洗)一两黄芩一两上为细末姜汁浸蒸饼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生姜汤下食后(保命集小黄丸)治痈疽肿结通用能散能溃:天南星(上等大者)一两草乌头、白芷各半两木鳖子仁一个(研)上为细末分两次法醋入蜜调敷纱贴之(证治准绳拔毒散)治痈疽疮肿: 天南星二两赤小豆三两白及四两 上三味各为细末和匀冷水调摊上四面肿处用绢压之(鬼遗方收脓散)【使用注意】本品辛烈温燥,故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现代研究】本品主含三萜皂苷、安息香酸、氨基酸、 D-甘露醇等。煎剂具有祛痰及抗惊厥、镇静、镇痛作用,水提取液对小鼠实验性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 近年来以生南星内服或局部应用治癌肿有一定效果,以子宫颈癌为多用。此外,提取物二酮哌嗪类生物碱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