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 (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53135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明园的毁灭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圆明园的毁灭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圆明园的毁灭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圆明园的毁灭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圆明园的毁灭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明园的毁灭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明园的毁灭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模板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课堂教学,它要求说者能够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以下是说课模板,仅供参考。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形式新授教师程玥单位纺织城小学课题名称圆明园的毁灭教材版本人教版说课记录说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一、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

2、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得爱国行为。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方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

3、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我们知道,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为此,本课的重点设为:1、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2、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教学难点设为:1、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文章题目明明写的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为什么通篇竟花大笔墨来写它昔日的辉煌呢? 四、说学生学习情况首先,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总体学

4、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主要表现在:一是朗读特别出众的学生没有,二是朗读时对情感的把握不够到位,三是一部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不高。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第二课时: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辅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说教法围绕教学的主题和对以往教学的改进创新。通过学生的反复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

5、现它昔日的景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词句,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感性材料基础上,启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同频共振。说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实施探究性学生的教学模式,同时融入情景教学法。说教学过程本课对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的介绍,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只有学生充分的了解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才会对它产生爱的情感,有了深刻的爱,才能有对侵略者贪婪、野蛮的罪恶行经有更深刻的仇恨,才能对作者心灵相通,披文入情,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1、激情导入新课。本文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一是它的毁灭。在导入新课时,通过

6、大屏幕放出圆明园资料中的壮观景观,使学生尽快进入对美好景观的憧憬,然后在出示圆明园的毁灭遗址,使学生产生不能一见的遗憾,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渴望。2、 质疑导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入新课后,鼓励学生自由,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内容,这一步的设计打通课内外界限,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走向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疑导思、导读。3、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以诵读为主线,走出烦琐的分析的泥潭。在教学中,我从教学实际出发,抓住儿童心理特点,多种阅读形式交替使用,诵读训练要求明确,评价指导及时,以读引思,以读悟法在读中感悟和积累。尤其是文中再现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我搜集有关

7、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在理解内容后“赏读”使之感人肺腑,震撼人心。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我话锋一转,圆明园的建造历程经历了200多年花了大量的资金成为世界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是化为一片灰烬,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剪辑,再现了侵略者的贪婪野蛮。这一处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加速了学生感知和理解的进程,而且从不同的角度扩展了课文的内容。我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一步步把课文读懂、读深、读 透,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走了一个来回”。这样学生的情感是刻骨铭心的,远比仅凭文字的体验深刻的多。并且在次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使感情进一步升华。4、 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培养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

8、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师课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惧资料,收集资料,这样的设计勾通了课内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扩大了视野,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问题的提出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泻,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体现了侵略者如何把它化为灰烬的变化,也表现出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说其他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但是,设想付诸实施,课堂是生成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经验不足,这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也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出意见。我的说课就到这儿。谢谢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