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200字苏东坡传读后感(共七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519273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东坡传读后感200字苏东坡传读后感(共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东坡传读后感200字苏东坡传读后感(共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东坡传读后感200字苏东坡传读后感(共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东坡传读后感200字苏东坡传读后感(共七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东坡传读后感200字苏东坡传读后感(共七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东坡传读后感200字苏东坡传读后感(共七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东坡传读后感200字苏东坡传读后感(共七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东坡传读后感200字苏东坡传读后感(共七篇)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300字:论苏东坡的人格论苏东坡的人格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她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究无用。因此,一个人的人格能够说是她的名气的骨干。苏东坡所处的时代和现在已经有千年之隔,而她的美名仍然历代为大家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她之因此如此,我想也和她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苏东坡的人格即使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能够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苏东坡即含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剧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

2、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一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小说: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全部是文章,全部是识见。唯独她那个聪慧漂亮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表现。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她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她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她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翱翔。初二年级读后感:读苏东坡传有感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望着夜幕中的那轮月,深邃的黑幕将我引向千年前的那抹身影。空明的月光如积水满溢整个庭院,影影绰绰的是似荇藻般交

3、叉错杂的竹和柏的影。似乎才情总和美酒为伴,她在月下举杯邀饮,衣角被清风带起,空气中久久回响那空灵的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位月下的漫步者,正是苏东坡。最先知晓苏东坡,是从她的诗、她的词开始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简简单单的几处景物便描绘出一幅江南的早春图;“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洋溢青春乐观的精神;“回首一直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道出人生的哲理。她的诗词一直大气磅礴,一如她的人。苏轼的一生,交织着才情和坎坷,亦是一首令人回味的诗。一首带着画,隐着情,有时天真,有时老练的史诗。在苏东坡传中,林语堂的笔下,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

4、生动的苏东坡。最吸引我的却是她刚正不阿,一心为民的品性。她在面对邪恶,面对错误,勇于提出,勇于批评。在她看来,荣华富贵,安宠荣辱不过是一己私欲,过眼云烟。她虽身在官场,心却在田野。她的双眼,关注的是百姓的愉悦和疾苦;她的目标,定位在百姓民生之上。就如西湖的苏堤,原来是苏轼在杭州做太守时,发觉西湖中有一个水草,破坏了湖的水质,影响了杭州百姓的生活用水。于是她率领大家清除水草。然而清除的水草无处可放,她便想到了在西湖中建堤。这么既为这些水草找到适宜放置的地方,同时还能够方便大家在西湖的出行。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举措。苏东坡也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真是好一

5、个“无一个不好人”啊!人之初,性本善。即使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也会有她善良的一面。但放眼现在,谁能说自己相信“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最多也不过是认为天下并非全全部是恶人罢了。不过这也有没有可奈何之处,现现在,我们无法识别她人脸上的表情是出于真心,亦或是假意。于是,我们不再相信陌生人,乃至于身边的亲近之人。说到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吧。所以,现在的我们或许无法了解古人是以怎样的心态说出这么的话,那份淳朴、挚诚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为人父母,苏轼却曾为她刚出生的儿子写下这么的诗句:“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不免让我有些许诧异,没有望子成龙的期盼,没有要其出人头地的要求,却只期望她儿子“愚且

6、鲁”,这是为何?细细一想,却也了然。她是明白的,她知道自己此生的多灾多难,多是因为她的才智。能力越高,身上的担子也就越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士人一直就多了一份责任,那兼济天下,关护黎民的责任。是了,或许糊涂是福啊。她自然不愿她的孩子如她般艰辛,这也是一个父亲最真切的祝福吧。她一生全部处于政治漩涡之中,却并不精于自谋,应该说她是放任不羁、风光霁月的。“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句苏轼的留侯论中的话,不也是她本身的写照吗?这么的她,是那般的令人倾倒而又望尘莫及。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首苏轼的绝命诗,写尽了她

7、一生坎坷。她的一生就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般大起大落,虽饱经忧患拂逆,她的人性却更趋温厚,而无尖酸刻薄。我想,我无法走近这位伟人,却也愿在这千年以后探寻她的足迹。春去秋来,朝午暮夜时,弹指间,流年暗换,物转星移,为之奈何。逝者如斯,惟余沧海桑田中的翩然一角。凝望那千年前的身影,泛舟湖上,谈笑风生间,淡看宦海沉浮。回想我对苏轼的记忆,从小学开始就开始接触她,中课时期更多的诗词,说起来人人会唱的希望人长久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她是宋代的着名书法家、画家。除此之外,大约就是初三那年一位讲作文的语文老师的讲述了吧。老师很喜爱苏轼,仔细的讲述了苏轼的生平,讲到最终竟声泪俱下,让人动容,给我很深的印象。然而,以

8、后想想也并没有什么实感。这次看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颇有感慨。为东坡潇洒之诗词所倾倒,为东坡人生之坎坷而叹息,为东坡不羁之情怀而钦佩,为东坡之真性情而感动。林语堂先生形容东坡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好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老实的法官,认为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30天夜的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全部这些全部能够和东坡一生的轨迹吻合。在这全部中,我以为真性情的乐天派最能形容东坡。她是那种心中有感慨不得不吐之为快的人,所以后代有了无数的好诗

9、词,也所以她自己一生全部被小人诽谤,但也不知“悔改”情动嘴开,自己也说“我真是不可救药”;她是那种游离在入世和出世之间的人,从年轻时的主动入世为官,到几经升迁贬职最终只想卸甲归田,她实施着佛教的思想在她所任职的一方为百姓造福也为自己修炼;她是那个一生全部不缺乏声誉的人,既以此享过好处同时也牵累过不少人,然而却能毫无架子躺在菜田里同农人谈天说地纵使农人并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她是那个纵情于山水、美酒之人,纵情山水的同时也装点山水,这便有了苏堤,品酒之时也尝试酿酒,即使只是在酿酒过程中把自己灌醉而已;她是那个能够忍受人生巨大起伏的人,坎坷的道路上我没有看到泪水,看到的是坦然、淡然和心平气和的喜悦,每到

10、一处地方,她全部和自然融合和当地的百姓融合;她是那个翛然落拓的浪漫主义者,在深夜扁舟,在承天寺夜游,在月下饮酒赋诗;她是那个深得几代皇后喜爱的诗人,让我对这几位女性产生了浓厚的爱好;她是一个胸怀宽广如海的人,“小舟今后逝,江海寄予生”。这些全部的零零碎碎的感慨,其实全部能是一个真性情的表现吧只有最纯真、最率性、最真实的人才能如此的可爱、如此的潇洒、如此的热爱生活、如此的另人感动。从东坡的身上,我能够感受到一个爱、喜悦、愉快、平和的力量,从她的诗中,从她的经历中散发出来。我彷佛能够看到她举着酒杯漫步在月下、拿着锄头愉快的耕耘并自比陶潜。在人的一生中,总要有多个精神偶像的,苏东坡就应该是其中一个。

11、在面对人生的坎坷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态度很主要,是笑对苦难呢?还是一蹶不振?有的时候是我们自己圈住了自己的心,慢慢得使自己不能放开,不能释怀,不能真真实实的去感受生活。不要怕苦难,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只有这么,才能感受到生活给予我们的是什么,才能真正专心去珍爱!从今天起:“小舟今后逝,江海寄予生”。20世纪四大传记(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吴晗的朱元璋传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读来风格各异,但最酣畅淋漓的莫过于苏东坡传。我一直以为,即使远隔千年,在文人气质上,林语堂和苏东坡的同声相求,却丝毫不因时光的阻隔而淡去。中华文化传承的穿透力,由此可见一斑。我对苏东坡的偏爱,是从读她的作品

12、开始的,豪放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深情如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豁达如赤壁赋,闲雅如记承天寺夜游从文字而想见其为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苏东坡的文学造诣当然是惊采绝艳,但在泱泱五千年的历史里,才华洋溢的不知其几。司马迁的史书为无韵之离骚,曹操的诗古直悲凉,江淹的赋文错彩镂金,柳永的词缠绵绻缱然而苏东坡,唯有苏东坡,才让我在欣赏其才华之外,产生感情上的依附。苏东坡的一生,起伏跌宕,几经沉浮。她少年得志,鲜衣怒马,文章遍行天下,上至xx之尊宋仁宗,朝堂领袖欧阳修,下至庶民,对她无一不欣赏推崇,爱惜有加;她为政一方,造福一地,千年以后,杭州的苏堤,仍在见证和诉说着对苏东坡的留恋。向太后当政期间,她得到

13、重用,位居龙图阁大学士,奔走于四方,纾解新政给百姓带来的疾苦。然而政坛多风雨,假如说王安石的改革派和苏东坡之间的分歧,仅仅是政见之不一样,那么王安石以后,所谓“改革派”的章停之流,对待异己者的迫害,已经远远超出王安石的“流放”,她们捏造莫须有的罪名,制造“乌台诗案”,更甚者,将元祐年间复被启用的以苏东坡为首的一批官员,污蔑为国之妖孽,将她们的姓名,镌刻在碑石上,欲将她们生生世世,钉在“耻辱”柱上,是为“元祐党人碑”也。其后苏东坡被一贬再贬,从岭南的惠州,到化外之地的海南,全部留下了她年迈而疲惫的身躯。不论是荣居高位,还是落魄南荒,苏东坡给后人的印象,或潇洒出尘,或平静自守,或童趣未泯。即使是低

14、潮期,当她冥想过去,也就是“回首一直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甚至在海南时,居无安身之处,病无可医之药,她仍保持着“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气魄。短短的六十多年,荣耀时不盛气凌人,艰辛时没有卑躬屈膝,怨天尤人。我对她的情感上的依附,正是来自于精神上的击节和共鸣。总结而言,苏东坡的气质,有儒家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勇者无惧,有道家任真自然、骋目游怀的顺从天道,还有佛家“和光同尘,和俗俯仰”的自得。这是文人的理想状态,然而能够真正身体力行者,几千年来,又能有几人?书的作者林语堂,也是我一直很喜爱的作家之一。她在京华烟云里塑造的姚思安和姚木兰这对父女,也是中华文化中道家思想的践行者。在

15、传记中,林语堂对苏东坡给了无上的赞誉。作为一个喜爱苏东坡的读者,读到这么的书,自然如遇知己。不过也正是因为她对苏东坡的欣赏,因此对当初另一位政治名人王安石,书中散发出强烈的厌恶感。甚至将一篇攻击王安石的伪作辩奸论算在苏东坡的父亲苏辙身上,连王安石的怪癖性格,也全部成了她做作以博取名声的罪名。我对王安石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但对于改革者,不论其最终止果怎样,我全部认为,最少她是时代的勇者。复旦大学隶属中学XX届12班 吴楠平凡的人对于“光芒夜半惊鬼神”的天才总是有种不可名状的畏惧,如徐渭、如梵高。但对于性情平易近人,骨子里流淌着温和谦恭血液的天才,则有一个和生俱来的喜爱和亲切感,比如苏东坡。苏东坡

16、是朴实的中国百姓脑海里一切美好形象的真切合体。她实实在在就那么人人眼、她轻轻松松就能够暖人心。她满足了我们对中国文人的全部幻想。顶着一副粗犷老农的外表,不是不英俊,而是让人看得太舒适。一脉浩然之气用尽,不只为自己,还将那福音传给大江南北的百姓。一声“如蝇在食,吐之方快”,可见她清狂而非轻狂。一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可知她用情之真思念之深。喜爱苏东坡,是因为她在那沧茫天地之间如同一株小草在奋力钻出黑暗的夹缝以后、在见到惨淡天光的那一刻,以不比常人的坚定之心相信光明,今后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郁郁葱葱,屹立不倒。沧桑笔直的树干是她的独善其身,伸展而开的绿冠是她的兼济天下。几十年人生跌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