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考点统计与备考建议(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51460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考点统计与备考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近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考点统计与备考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考点统计与备考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考点统计与备考建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考点统计与备考建议一级考点二级考点三级考点考点统计与备考建议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在哲学中,有4个一级考点,有33个二级考点,有73个三级考点。其中高频考点26个,重点考点27个。其中第一单元考查较少,第三单元考查较多。2.有一些整合性强的考点,如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过程、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认识社会等,应高度关注,通过知识网络或表格建构的方式整合知识。3.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知识,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考纲的概括性过强,需要分解为矛的普遍

2、性、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在考纲上没有明确表达,我们需要在掌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拓展。4.哲学的考点多,教材、考纲、高考三者之间的匹配性差。我们应统筹把握,互为补充,化繁为简,拓展知识,整合知识,主要围绕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和价值观来建构网络。这样才能提高知识掌握的质量。(2)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哲学与时代精神(4)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

3、点(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生理基础(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尊重客观规

4、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1)实践的概念(2)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具体性(3)真理的条件性(4)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2)认识的无限性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客观性(3)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系

5、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概念(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7.辩证的否定观(1)辩证否定(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2)创新的社会作用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的

6、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概念(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1)价值和价值观(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价值的实现方式(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