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浓硫酸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490183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浓硫酸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一化学浓硫酸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一化学浓硫酸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浓硫酸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浓硫酸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浓硫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中学化学中,浓硫酸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含氧强酸,是中学化学学习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化学教学大纲要求,“浓硫酸的化学性质”为D级.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巩固稀硫酸的性质;熟悉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掌握浓硫酸的三大特性;了解浓硫酸的用途。2、 过程与方法目标三、 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加以证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四、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化学性质五、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六、 教学过程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浓硫酸写给水的情书引入:话说化学是一门理性思维很强的学科,但他也有浪漫的一面,下面请看一封

2、由浓硫酸写给水的情书,看完后请思考该封情书中体现了浓硫酸什么性质?【回忆】在实验室里我们是如何稀释浓硫酸的?学生:把浓硫酸缓缓地注入水中,期间还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使散热均匀。【小结】一、浓H2SO4的物理性质:A色 态: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B沸 点:约338难挥发酸(高沸点酸)C密 度:1.84g/cm3高密度酸 D溶解性:跟水任意比互溶,溶解放出大量热。可利用浓硫酸的难挥发性,用于制易挥发性的酸,如盐酸。浓硫酸的特性思考:(1)从H2SO4 = 2H+ +SO42-看,硫酸属于哪类酸? (2)酸的通性有哪些?【探究实验】实验4-9 Cu与浓H2SO4反应在试管里放入一根可抽动的铜丝,注入

3、少量的浓硫酸,观察是否发生反应。给试管加热,然后塞上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将玻璃导管的另一端插入带有双孔塞的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再把导管通入盛有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注意:该试管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堵住试管口),观察实验现象。把试管里的溶液和固体倒在盛有少量水的小烧杯中,观察溶液的颜色。思考:(1)本实验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2)反应前后溶液及铜丝有哪些变化? (3)实验发生后品红溶液(或紫色的石蕊试液)有何变化?由此得出什么结论?盛石蕊溶液试管口的棉花起什么作用? (2)反应后溶液变为蓝色,加热后铜丝变黑 (3)品红褪色、石蕊变红 产生SO2 棉花的作用:吸收未反应完的SO2现象:加热前无现

4、象;加热后铜丝表面变黑;产生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将反应后液体倒入盛有水的试管后溶液变为蓝色。棉花作用:棉花蘸有NaOH溶液,吸收SO2,防止SO2气体逸出。结论: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反应,加热时发生反应。Cu +2H2SO4 (浓)= CuSO4 +SO2+2H2O思考与讨论在上述反应中:(1) 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什么?(2) 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3) 该反应中体现浓硫酸什么性质?(4) 计算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归纳总结: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释疑: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金属反应被还原生成SO2,无H2产生,故实验室里不能用浓硫酸反应制取H2。

5、小结: 二、浓H2SO4的特性 (一)强氧化性 1、与金属的反应 a 加热时,绝大多数金属(Au、Pt除外)能被浓硫酸氧化。 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 b 在常温下,使铝、铁等金属钝化。 钝化是因为形成了致密、坚固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了内部金属继续跟浓硫酸反应 应用:常温下,用Fe、Al制容器来盛装浓硫酸。 浓硫酸除了能和金属反应,还能与非金属反应浓硫酸 木炭 白色变蓝色 褪色 颜色变浅 不褪色 变浑浊 思考:由以上反应的实验现象推测木炭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有哪些?并试着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演示实验:取10g蔗糖放入小烧杯中,用2ml水调成糊状,再加入1ml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物质的颜色、体积变化并闻产生气体的气味。学生活动: 现象:a.蔗糖由白变黑;b.放出大量的热;c.蔗糖体积显著膨胀,呈疏松海绵状;d.有刺激性酸味气体生成 结论:浓硫酸能是蔗糖碳化,原理是: C12H22O11 12C+11H2O C + 2H2SO4(浓)= CO2+ 2SO2+2H2O浓硫酸的用途三、浓H2SO4的用途1 高沸点制取挥发性酸。2 吸水性做干燥剂。3 脱水性做催化剂。4 酸 性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制取硫酸盐、制造化肥。5 强氧化性制炸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