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质课堂学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475893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式的性质课堂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等式的性质课堂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等式的性质课堂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式的性质课堂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等式的性质预习范围:课本P82-P84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知道解方程就是要将方程逐步化归为“x=a”的形式,初步感知“化归的思想”。学习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A/预习过程与内容:一 回顾:在小学里,你是如何解方程4x=24、x+1=3的?依据是什么?明确:这两个方程可以直接看出它们的解:方程4x=24的解是x=6,依据是:已知积与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就用积除以已知因数。方程x+1=3的解是x=2,住所是: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就用和减去已知加数。师:上面两个方程比较简单,可以直接看出它的解,但方程复杂些

2、我们就不能直接看出它的解了,就必须有一个解方程的办法。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此,我们先来探究“等式的性质”。二 观察、探究“等式的性质”观察P82图3.1-2和P83图3.1-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你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再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提示:等式a=b中的“=”相当于图中的“天平横杆”,a相当于天平左边托盘中的小圆球,b相当于天平右边托盘中的小方块。由图3.1-2发现了: ; 用数学式子表达: ;由图3.1-3发现了: ; 用数学式子表达: ;三 试着用上面的“等式性质”解一些简单方程:阅读P83例2。提示:对一个含未知数x的方程,我们很想知道其中的解x=?,因此,解方程的过程就是

3、要将所给方程逐步“化归”为x=a形式。四 阅读P84,搞清楚“为什么要检验?”,“如何检验?”五 试一试:P84练习B/课堂教学设计:一 检查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与认识:互动设计:教师先利用前面的预习设计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用数学式子如何表达?”,使学生明确“等式的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即:如果a=b,那么ac=bc. 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接着学生提问,教师答疑。教师可视情况进行补充说明,如:等式的性质中,a、b、c可以是数,也可以是

4、含字母的式子(当然,c作分母时要确保c0)最后,做几个巩固性练习:1 对等式“0.5=”,依次等号两边“+3”、“-2”、“4”、“5”,看两边还相等吗?2 讨论并回答:(1) 从 x = y 能不能得到 x +5 = y + 5 , 为什么?(2)从 x = y 能不能得到为什么?(3)从 a+2=b+2 能不能得到 a=b , 为什么?(4)从3a=3b 能不能得到 a=b 为什么?(5)从 3ac=4a 能不能得到 3c=4 , 为什么?3 讨论并回答:(1) 怎样从等式 5x=4x+3 得到等式 x=3? (2) 怎样从等式 4x=12 得到等式 x=3? (3) 怎样从等式 得到等式

5、 a=b? (4) 怎样从等式 2R=2r 得到等式R=r?二例2的处理:互动设计:1教师先强调解方程的过程就是要将所给方程逐步“化归”为x=a形式。并示范第(1)小题的解答。2学生合上书本,独立解答第(2)、(3)小题,然后教师利用投影机点评学生的解答。3教师强调“检验”,并解释“为什么要检验?”,“如何检验?”三检查预习时P84练习的完成情况,并作点评。四反馈练习:1用适当的数或式子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的(1) 如果 2x+7=10 , 那么 2x=10; (2) 如果 5x=4x+7 , 那么 5x =7;(3) 如果 2a=1.5 , 那么 6a=; (4) 如果 3x=18 , 那么 x=;(5) 如果 -5x=5y , 那么 x=; (6) 如果 a+8=b+8 , 那么 a=.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下列各式变形正确的是( ).4、利用等式性质2对方程 进行变形的是( ).A. B. C. D.5.用等式的性质求下列方程中的x,并注意检验你求出的x的值是否是原方程的解.(1) (2)(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