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三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47489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课三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课三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课三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课三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课三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课三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课三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课三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报告清流县实验幼儿园一课三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组雷凤英执笔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带给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的是全新的 挑战。贯彻、实施纲要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即要把纲要精神完全融入到幼儿园教育实践中。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对高质量的幼儿 教育的要求最终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即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期待。“一课三研”作为一种教研方式,同时关注了课程、幼儿与教师的发展,因此,实施课改以来即受到广 大幼教工作者的关注。一些发达地区如上海的部分优质幼儿园已率先对其作了有益

2、的尝试与探索。我园地处山区,教师们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相对滞后,对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指 导教育行为,教师们始终充满困惑,这就大大阻碍了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的步伐。为探讨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与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拟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这对加 快我园教研与课程的园本化,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应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判 断和行事的标准。也就是说,幼儿教师要具备研究与反思的能力。“研究型的教师”不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 新的理论趋势,而且也将成为我们幼儿教师即将面临的现实要求。正

3、如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指出的那样“倘 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2、纲要强调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 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园教育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评价的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 支持和合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 成长的重要途径”等等理念,为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角色与任务都提出更高的、新的要求。三、相关概念的界定一课三研:是指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活动(主要指幼儿园的学习活动),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 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在

4、研究活动中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 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等。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 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四、研究目标与内容目标: 通过研究,架设起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激发教师主动学习新理论知识,提高教师运用理论指导实 践的能力;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内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实践反思能力, 形成团结、合作、信任、支持的群体氛围。内容:1、了解我园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共同期待值及期待目标和方向。了解教师在教学实

5、践中共同存在的困 惑与问题。2 、在“一课一人三研”与“一课二人三研”的活动中探讨如何发挥个体优势和群体智慧,围绕预定专题 进行研讨,并将教研经验向日常、随机迁移与运用。五、研究方法和步骤1、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组长由园长亲自担任,课题组成员由园教研组成员担任。2、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法,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3、以“教师如何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研讨大方向,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 收集问题、并分类归纳,确定“活动目标的制定、材料的有效投放”、“如何实施有效提问”、“如何针对幼儿 个体差异实施有效引导”、“如何创设和谐、亲切、宽松的活动氛围”、“如何引导幼儿

6、细致观察”、“如何引导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表现”、“如何激发小班幼儿参与探究的欲望”等七个研讨小专题,以科学、艺术领域 为切入点,从“一课一人三研”(一人同课多轮)过渡到“一课二人三研”(同课异构),分别在大、中、小班 开展研讨活动。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重研“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轻研“课”(活动框架及环节), 凸显教师的主体性。第一阶段:(2006、92006、10)1 、做好开题论证工作,使全体成员明晰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步骤,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2 、设计调查问卷,以全园教师为调查对象,并进行访谈,充分了解我园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期待值 及期待目标和方向,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共同

7、的困惑及问题,。并撰写调查报告,针对统计结果提出相应的 对策。3、组织教师培训、学习相关理论,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意识,为课题研究创建和谐、信任的 人文环境。第二阶段:(2006、112007、6)1、选定四名课题组成员,以“一课一人三研”的形式,在“学习、实践、研讨、反思,再实践、研讨、 反思”的循环中,围绕既定专题开展教学研修,课题组主要成员观摩、评析、修正活动方案,并提交课例、 案例及个人在三研全程各阶段的反思记录。2、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向全园展示三研成果,分享有效的教育策略。第三阶段:(2007、92008、4)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1、以年段为单位,围绕选定的研究专题,以

8、“一课二人三研”的形式开展教学研修,解读自己与他人教 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取长补短,做到经验向理论的升华。2、总结教学策略,收集课案例及参与教学研讨活动各阶段的个人反思记录,进行整理归档,并向课题组 反馈情况。3、优选研究课,向全园展示。 第四阶段:(2008、52008、6)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撰写总课题的研究报告,汇编优秀课例、案例集,收集反思记录,在全园范围内交流研究成果。六、研究成效与分析 通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成员深有感悟,对研讨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教育观念到教学行为都 有了极大的转变,理论与实践水平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1、执教者的成长 执教老师在领到研讨任务后,首

9、先必须对所对应的研讨专题中的相关理论进行学习,内化,再提交教案 开展“一研”,“一研”活动结束后并不急于研讨,而是留下几天的时间给执教者进行自我反思与剖析,学习 用教育理论来解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形成书面反思材料,与课题组成员交流,在“研师”的氛围中,内化 群体的智慧,并接收来自群体的质疑:目标的制定是否适宜、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指导是否到位等等,而 后再反思,再研讨,如此循环反复,形成三研三反思。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改变了执教老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 教学行为,在反思中发现许多自己从未意识到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执教、反思,在磨练中提高了执教者的教 育教学能力

10、,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学会了考虑目标的设计要全面性和适宜性,做到明 确具体,能反思活动中采用的方法和教育策略,投放的教学具是否做到生动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 点,是否做到服务于教育目标,在实践、研讨、反思的循环中逐渐改进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加快由经验型 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步伐。以下是郑玉娇老师执教中班科学活动小手的秘密后进行的反思(一)、一研教学活动活动目标材料投放1、让幼儿了解手的外形特征自己的小手2、了解手上的指纹用放大境-观察手上的指纹3、对幼儿进行卫生习惯方面的培养幻灯-讲述一个不卫生的幼儿(讨厌的小 手)他的小手让小朋友讨厌会放嘴里、挖耳朵、 扣鼻子、揉眼

11、睛等观察记录:在与幼儿互动的游戏中幼儿认识了手的外形特征:手有手心、手背、手掌、有五个手指头及在手指头上 都有指甲等,一幼儿提出了手的功能说:“我的小手能穿衣、能画画等”,还有一幼儿在观察小手的秘密时观 察到了手上有许多线,说“有的粗、有的细、有的是横的、有的是竖的、有的看不清楚等”。分析、反思: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手的外形特征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让幼儿了解手 的一些功能。此外教师所提供的放大镜仅仅能够观察到幼儿手上粗略的纹路,对于指纹幼儿看不清,所以在 二研活动过程中教师将活动目标进行了调整、所选用的教具、幼儿操作材料也做了相应的改进与增减。二)、二研目标及材料的投

12、放调整:活动目标材料投放1、了解手的外形特征及功能增加投放各种触摸物(软硬不同、冷热不同、光滑粗糙的许多物体)用布盖着2、观察了解手上的指纹放大境、增加清晰的放大了的几种指纹图案观察记录如下:在对幼儿进行手的功能教育时,让幼儿在了解了手的作用大、功能多的基础上将手的触摸功能作为教学 重点,投放了大量的供幼儿触摸的物体,幼儿在触摸感知各个物体特征时十分兴趣、好奇,但由于触摸物是 用布掩盖者的,幼儿会忍不住去揭开布去看看是什么,这样用眼睛看的机率增加用手的触摸感知的成分就大 大减少了。此外,教师将有代表性的几种指纹图在幻灯投影中展示出来为幼儿提供更清晰的观察机会,给他 们进一步观察自己或别人的指纹

13、提供了依据,幼儿操作时更认真了。分析、反思:触摸材料的大量投放和使用放大了的指纹图大大提高了幼儿操作的兴趣,幼儿能自主地探索学习,这充 分体现了所投放的材料的有效性,能较好地促进了活动目标的达成。但在触摸材料投放、使用上,教师用的 普通的布作为掩盖物不够好,存在着弊端,需进一步改进。三)、三研再次目标及材料的投放调整:活动目标材料投放1、了解手的外形特征及功能探索箱3个内分别装有:表面光滑、粗糙 的石头;冷热的水袋;软硬不同的球封放在探 索箱中,从四周开小窗让幼儿将小手可伸进探 索箱中却看不见里面的东西2、观察了解手上的秘密-手纹(包括指纹)放大镜、幻灯、放大了的手纹、指纹图、印泥观察、记录:

14、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将在二研中用布掩盖着的触摸物放入了只能用手伸进去摸的探索箱中,却不能打开看 的探索箱中的东西。这样即有了一定的神秘感,又能让幼儿真正地感受到不用眼睛看只用手摸的方式来感知 物体的特征。即了解到了手的触摸功能又让幼儿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交流。他们对自己摸到的物体 是什么及有什么特点等十分感兴趣。由于所提供的触摸材料数量充足,能让每一位幼儿都亲身体验充分感知 所以能很好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幼儿的求知欲。由于幼儿在观察小手的秘密时往往是先观察到了手纹,为此教师还为幼儿提供了印泥,让幼儿能印出自 己的手纹,再进行详细的观察,使得探索难度加大,更进一层。分析、反思:在第

15、三次教研中所投放的材料能紧紧围绕此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为实现教学活动的目标服务,让幼儿亲 身体验,符合幼儿认知的规律,效果较好。2、交流者的成长相对于执教者在执教、反思中成长,交流者的成长则更多的来自于学习与研讨。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在听、 评课之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交一份反思心得,解析他人的教学行为,反思参与研讨活动的感悟。由 于研讨的小专题都来自于教学,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教师能较好地将研究的成果迁移到各自的教学实践中, 在模仿内化反思实践的循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一课三研活动中,每位教师都是教研的主人,在听、说、议中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把新的 教育理论、理念融入活动中,用教育理论来解决活动中的困惑,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牢固地掌握幼教法 规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从而激发了教师主动地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改变了以往理论学习中被动学习的无效局面。提高了教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理论 的了解并内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参与者能学习到每位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与教育策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 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点,并将研讨中反思的观点放到实践中去验证、提升,从而加快自己专业成长的步 伐。以下是一位参与研讨的老师提交的活动反思:课题活动反思时间:2007 年元月 11 日执教者:郑华英活动名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