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第三次考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441458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第三次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第三次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第三次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第三次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第三次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第三次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第三次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罪愆 qin勾当 gu绸缪chumu羽扇纶巾 ln B牝pn马铁锚mio逦迤ly大腹便便pinC踯躅chch龟jn裂扁pin舟刽kui子手D凝睇d孛b老忧悒y筵yn席2、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皓腕 今霄 前合后偃 云销雨霁 B盗跖 诀窍 良辰美景 长弘化碧 C仓皇 寒蜩 良莠不齐 廊腰缦回 D狗彘 箜篌 舞榭歌台 雕栏玉沏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1月19日,市委书记协同镇党委领导一行来到群

2、联村慰问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馨关怀和诚挚的新年祝福。B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奇,或追求平易,又是一个高峰。C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全面回归和复兴,过去境遇冷落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歌舞,开始大模大样登上舞台。D春节前后股市暴涨暴跌,一张一弛,不如去年那样走势平稳,他随时准备一有机会就把手中被套住的股票抛出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和蛟龙号深潜试验的成功展现出我国高精尖科技力量的发展是有共睹的。B自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四十多年以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深受其影响。C在蛇山上傲立的

3、黄鹤楼,伴白云悠悠,送江流滚滚,气势非凡;它精美的建筑形式,厚重的文化底蕴,无不为游人所倾倒。D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更好地解决,保守和倒退解决不了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但是改革也绝不能只讲速度不讲质量。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娜塔莎节选自复活。B卡尔维诺的牲畜林内宁静安详,生机勃勃,没有血腥,没有恐惧,是战争的避难所。这样写,主要表现出作者对胜利的乐观思想。C在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中,新国王安排雷欧

4、提斯用涂有毒药的剑与哈姆莱特比剑。比赛中这把剑刺伤了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新国王。D.文学史上所说的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杂剧的优秀作品之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凝练的语言、深渊的意蕴成为散曲中的珍品。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的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并以格律诗的面貌流传至今。人们向来以唐诗、宋词并举,可见它已成为这个历史时期文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最初词的全称是“曲子词”。“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所以,“曲子”和“词”都是它的简称。后来“词”终

5、于占据了优势,成为通用名称,与诗并列为韵文中的一体。曲子词包括民间曲子词和欧阳炯所称的诗客曲子词。前者可以晚清在敦煌发现的云谣集杂曲子及其他曲子的残卷为代表,后者可以花间集为代表。试将二者加以比较,便可明了词的产生及其初期发展情况。敦煌曲子词绝大部分是无主的作品;而花间集里的作者除少数外,皆有行实可考。就语言方面比较,花间词派诗人的作品重词藻典雅,而敦煌曲子词则用朴素语言。词的内容原很丰富,敦煌曲子词保存了原始词的风貌,而花间集存词则显示出所谓“诗客”们接受民间曲子词的形式而加以发展的情状。词在民间初创阶段,体式尚不怎样严格。到了诗人手里,便从章句、声韵上去考究,使得形式渐渐固定下来。经过这样

6、一个阶段,词固然渐失其民间文学本色,但由于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奠定了后来其在两宋大发展的基础。词是乐章,因而在发展进程中,视其与音乐关系如何,形成了不同的两条道路:创新新调,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恢张词体,革新歌辞抒写的内容。北宋柳永、周邦彦等通晓音律,既本古乐以翻新调,又善于创作谐合音谱的歌辞。但张炎评论周邦彦时,还嫌他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可见婉约派对于合乐要求之高。与此相反的一条道路就是黄庭坚所谓“寓以诗人之句法”,要求“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这样的豪放派把协律放在第二位。苏轼“以诗为词”更为明显,他简直在词的发展中划下了一条分界线,给词另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前人对苏词的评价大都很高,看法

7、也大体相近。晁补之说:“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苏轼词的特点是音律渐疏,而内容更为丰富。作者的性情抱负更能表现于字里行间,因而词境扩大,词体始尊。因此,苏轼及其同派词人的贡献是扩大了词的歌咏范围,延长了词的生命,使其获得新的发展。他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这些爱国词人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上述两条道路虽各有所偏,但在创作实践中名家仍力求兼顾。如苏轼的词并非不能歌唱,不过要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晁以道尝见其酒酣自歌阳关曲,便说“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至精于音律的词家如周邦彦、姜夔、张炎等,也是词章能手,写了很多传诵至

8、今的词作。这两条道路一直贯串在词的发展史中并明显影响了词的风格。大体说来,重视音乐关系者词多婉约,不受束缚者词多豪放。(节选自宛敏灏唐宋词鉴赏辞典序言,有删改)6、下列关于词的论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词,作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讲究格律,流传至今,人们向来把唐诗、宋词并举,可见它已成为唐宋时期文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B、词在民间初创时,体式尚不怎样严格,但具有民间文学本色,后来诗人从章句、声韵上去考究,才使得词的形式渐渐固定下来,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C、词是乐章,在其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创制新调,还是恢张词体,均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把协律放在第一位。D、词大致沿着两条道路发展,风格

9、迥异,重视音乐关系者词多婉约,不受束缚者词多豪放,二者各有千秋,但后者传诵至今的佳作居多。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词之所以与诗并列为韵文中的一体,是因为词是“曲子”和“词”的统一体,“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B、词在初创阶段语言朴素,作者大多不可考,后经文人考究,其形式固定下来,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奠定了后来其在两宋大发展的基础。C、柳永、周邦彦属于主张并实践创制新调、追求合乐,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的婉约派词作者,而张炎、苏轼则不属于这一流派。D、周邦彦的词能歌唱,苏轼的词也能歌唱,不同的是苏词一定要关西大汉执铁板歌唱,而周词绝对不能这样歌唱。8、根据原

10、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对词的发展功不可没,其词内容丰富,词境扩大,大大提高了词的地位,影响深远,尽管其词多不谐音律,但自有特色。B、词在发展过程中,先是因“诗客”们接受民间曲子词的形式从事创作而得以发展,后来又沿着两条道路革新发展,最后到宋代繁盛一时。C、“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这些话可印证苏词以诗为词、风格豪放的特点。D、南宋爱国词人深受苏轼影响,继承并光大了豪放词风,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词篇,只是其词的艺术价值稍逊于苏轼词。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黄伯器传明杨士奇黄伯器,名

11、鼎,一字孟铉。其先旴人,宋淳熙中八世祖笏知吉之吉水县,遂家焉。父彦粲,直谅和厚,四子皆秀颖,伯器、季岳尤杰出。伯器天资绝人,八岁倍诵五经四书,成童为文章,驰骋司马子长、班孟坚,论议闳博不可穷。既冠,明于世务,自许贾谊。时翰林吴沈得其兄弟之文,读之,叹曰:“今之轼、辙也。”季岳颖悟超越,清修笃学,兄弟自相切磋,亦必推服其兄。用荐授镇江府知事,镇江隶京师密迩,庶事丛脞,简牒山积,伯器至,裁决数日而尽,素习者不能及,吏民畏服之。坐诖误罢官,退处山林,取旧所为文悉焚之,自圣人之经,至于近代之说,研精核微,而从学者日众。伯器善开谕,感之以诚,学者无贤愚少长,各有所成。其教人以实践为务,必使穷其理而体验于

12、身。叹学者专务科举之业,曰:“士固由科举进,然志于道者必不以是自足。”笃于孝友,恬澹守约,穷达一致。为文章脱略凡近,根据至理,粹然大雅。所著有四书五经精义若干卷、学古斋诗文若干卷,宋史论未成,卒,年三十八。君子曰:“师道立则善人多。”国家初兴,吉之宗师硕儒,林林比立也,一二十年物故尽矣。学者方伥伥如失所归,伯器后出,汲汲焉以成就来学为己任,所从学者众矣,其显者故大学士胡广、左庶子邹缉。余不及识伯器,而二子者皆与余久处,为余言伯器才高意广,襟度洒落,玉洁而春和,庶几程伯子之风,余未尝不仰而兴慕,俯而私憾未得亲炙也。注 司马子长、班孟坚: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 程伯子:宋代理学家程颢。9、对下列

13、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知吉之吉水县,遂家焉 家:安家B、坐诖误罢官,退处山林 坐:因为C、恬澹守约,穷达一致 穷:贫穷D、余未尝不仰而兴慕,俯而私憾未得亲炙也。 炙:熏陶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黄伯器勤于研学教人的一组是( )(3分)驰骋司马子长、班孟坚,论议闳博不可穷 伯器至,裁决数日而尽自圣人之经,至于近代之说,研精核微 必使穷其理而体验于身活澹守约,穷达一致 汲汲焉以成就来学为己任A、B、C、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黄伯器和他的弟弟季岳在众兄弟中尤为突出,当时的翰林吴沈看到他们兄弟写的文章,称赞他们是当世的苏氏兄

14、弟。B、黄伯器做镇江府知事时,面对堆积如山、琐碎庞杂的文件,几天就裁决完毕,一向熟悉事务的人也比不上他,官吏百姓都很敬畏服从他。C、黄伯器感叹现在的求学之人一味追求科举,他一向反对求学之人追求科举,认为有志于追求道的人不应该追求科举考试。D、作者虽然没有结识黄伯器,但与大学士胡广和左庶子邹缉是多年的相识,这两位认为黄伯器有理学家程颢的风采。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既冠,明于世务,自许贾谊。(3分)(2)伯器善开谕,感之以诚,学者无贤惠少长,各有所成。(3分)(3)伯器后出,汲汲焉以成就来学为己任,所从学者众矣。(3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选自宋濂吴德基传)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注 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 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 则甚:做什么。(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分)(2)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