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参数设计的数学模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423441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零件参数设计的数学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零件参数设计的数学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零件参数设计的数学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零件参数设计的数学模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零件参数设计的数学模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零件参数设计的数学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件参数设计的数学模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零件参数设计的数学模型 零件参数设计的数学模型指导老师 数学建模教练组 李俊(热9501) 罗建梅(热9502) 王震宇(供9502)摘 要:本文基于Y偏离Y0 造成的损失和零件成本,根据原设计给定的标定值和容差,使用网格法和随机搜索法,利用计算机编程计算产品分别为正品、次品、废品时的概率,进而分析产品是正品、次品、废品的概率的稳定性,得到较为精确且合理的结果,最后求出原设计的总费用(损失费+成本费)为313.4万元。 本文通过分析参数x1,x2,x7对y的影响,在原设计的标定值附近找出一个使y在其附近的变化比较稳定的点,并使y=1.5,再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综合判断容差等级方案,确定出比较理

2、想的标定值和容差等级方案:最后确定的方案比原设定节约费用271.2425万元。 一、问题的重述 一件产品由若干零件组装而成,标志产品性能的某个参数取决于这些零件的参数。零件参数包括标定值和容差两部分。进行批量生产时,标定值表示一批零件该参数的平均值,容差则给出了参数偏离其标定值的容许范围。若将零件参数视为随机变量,则标定值代表期望值,在生产部门无特殊要求时,容差通常规定为均方差的3倍。 在进行零件参数设计时,由于零件组装产品的参数偏离预先设定的目标值,所以造成质量损失,偏离越大,损失越大;且零件的容差大小决定了其制造成本,容差设计的越小,成本越高。 有一种离子分离器某参数(记作Y)由7个零件的

3、参数(记作X1 ,X2 , X7)决定,经验公式为: Y=174.42Y的目标值(记作Y0)为1.50。若Y偏离Y00.1时,产品为次品,质量损失1000(元);若Y偏离Y00.3时,产品为废品,损失9000(元)。 零件参数的标定值有一定的容许变化范围;容差分为A、B、C三个等级,用与标定值的相对值来表示 ,A等为1%,B等为5%,C等为10%。7个零件参数标定值的容许范围及不同容差等级零件的成本(元)如下表(符号 / 表示无此等级零件):标定值容许范围 C等 B等 A等 X10.075,0.125 / 25 / X20.225,0.375 20 50 / X30.075,0.125 20

4、50 200 X40.075,0.125 50 100 500 X51.125,1.875 50 / / X612,20 10 25 100 X70.5625,0.935 / 25 100现进行成批生产,每批产量1000个。在原设计中,7个零件参数的标定值为:X1=0.1,X2=0.3,X3=0.1,X4=0.1,X5=1.5,X6=16,X7=0.75;容差均取最便宜的等级。 综合考虑Y偏离Y0造成的损失和零件成本,重新设计零件参数(包括标定值和容差),并与原设计的总费用相比较。 二、模型假设及符号约定模型假设 1零件的总损失取决于各种类型的零件出现的概率; 2零件的参数符合正态分布; 3符

5、合要求的零件只考虑自身成本,而不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符号约定M 表示成批生产时每批产量的个数,此题为1000个;a 表示产品为次品时的质量损失为1000元; b 表示产品为废品时的质量损失为9000元; 表示第i个零件参数对应的均方差; 表示一批零件第i个零件参数的平均值,即期望值; 表示第i个零件(变量)的新值;Ri 表示变量Xi对的搜索区域;Kd 表示区域缩减系数,其值正数;r 表示0,1之间服从均匀分布的伪随机数;k 表示随机概率的分布系数,是个正奇数;z y偏离的绝对值;P y偏离造成的损失;P 表示零件的成本;Q y偏离造成的损失和零件成本 三、问题的分析 由于标志产品性能的参数是

6、由零件的参数所决定的。而零件的参数包括标定值和容差两部分。如果将零件参数视为随机变量,则标定值代表期望值。那么,根据原理,在其中的概率为:0.9974。显然,在此之外的概率为:0.0026。相比之下,在其之外的可以忽略不计。故此,在生产部门无特殊要求时,容差规定为均方差的3倍是合理的。由题意,我们还可以得到:容差与标定值的相对值可以判断容差的等级(进而可以确定零件的成本),即: A等: B等:0.10.3 C等:进行零件参数设计,就是要确定其标定值和容差。此时要考虑到产品的损失和零件成本,而产品的损失和零件的成本都是由零件参数决定。所以,我们就先从产品的零件参数着手,逐步求优。 零件参数x1,

7、x2,x7对y的影响由经验公式: 来确定,因的目标值(记作)为1.50。且已知:当偏离时,产品为次品,质量损失为1,000(元);当偏离时,产品为废品,损失为9,000(元)。可见,选定的标定值x1,x2,x7使得y的值接近1.5,且在(x1,x2,x7)附近y的取值稳定在1.5附近。所以,我们所设计零件参数,就要尽可能使产品为正品的数量多,次品的数量少、尽量使废品不出现,从而使得总费用(损失费+成本费)最小。 四、模型的建立 在原设计中,组成离子分离器的七个零件参数的标定值已知为: X1=0.1,X2=0.3,X3=0.1,X4=0.1,X5=1.5,X6=16,X7=0.75 将以上标定值

8、代入公式: 得出: 显然: 大于0.1且小于0.3由y的取值符合正态分布,可以看出在该标定值下,产品出现“次品”和“废品”的概率较大。 由于零件的容差均取最便宜的等级,故此,可得出七个零件参数可能的取值范围如下表: X1 X2 X3 X4 X5 X6 X7取值范围0.095,0.1050.27,0.330.09,0.110.09,0.111.35,1.6514.4,17.60.7125,0.7875 为了计算造成的损失和零件成本。我们给出了两个模型。模型一 首先考虑造成的损失,由于给出的零件参数都有一定的容差,所以零件成本即可确定。进一步,由零件的参数决定的产品参数也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要确定

9、损失,首要问题就是要确定生产一批产品中正品、次品、废品出现的数量。在此之前,我们先对一批产品中正品、次品、废品的概率做一计算;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建立了以下的模型: 其中为参数Xi标定值容许范围,为容差等级。模型二 利用随机搜索法,由于零件的参数是随机的(参数)且符合正态分布,所以,我们构造出另一模型: 其中为随机概率的分布系数,是个正奇数,以保证值可正可负,其值通常取1,3,5,7等,其中K的值越大,则所构成的函数就越窄,反之越缓。但是在K大于7时在多数情况下,对搜索不很有利,降低了收敛速度。所以,我们在对取值时应尽量避开大于7的数。由正态分布的特点可知:当=1时,显然是不可取的。但是,的取值有

10、规律,即x的取值范围(也就是零件的容差)越小,就越大,反之越小。 五、模型求解及结果分析模型一 我们利用网格法(亦称枚举法)求解,把划定的区域分成若干个“网格点”,然后就各个网格所在的产品规格做一分析,得出正品、次品、废品的概率,从而得出总的费用。于是得出求解方程 所以 从上式可以看出,求解需进行七次积分,如不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显然很难得出结果,此时我们就编程利用计算机求解。 在此,我们利用数学软件编程(源程序及求解过程见附录1)求解得: P=293.4(万元) 由于零件的等级均取最便宜的,所以,零件的成本为: P=20(万元)总的代价为: P总=P+P=293.4+20=313.4(万元)

11、 在此,我们为了使模型具有可靠性,还利用了数学软件在零件参数范围之内随机取值得出结果。当随机循环比较小时,P总的变化比较大,即P总的值不稳定,而当随机循环次数比较大时,P总的值趋向一稳定值。我们把随机循环的次数为20万次与50万次的做一统计: 20万次时,P总=313.4(万元); 50万次时,P总=314(万元)。由于在产品中只要出现一个废品,其费用就要增加9000元,而上面得出的结果只相差6000元。所以,可以验证以上得出的结果具有稳定性。模型二 我们把模型二结合已知的数据,对模型 中的参数做一分析:把记作零件参数的标定值,零件的容差决定了的取值范围。由于正是用来确定的取值。而是(-1,1

12、)之间的值。所以,我们把记为。 我们编程(程序参见附录二:程序)利用计算机求得P正 、P次 、P废的概率分别为0.09、0.695、0.215,求得在原设计中y 偏离y0造成的损失和零件成本共283000元。在编程进行的随机搜索法中,我们发现和d的选择对算法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当靠近最优点时,增大和减小d的值,可使P废的概率增大,经过一定次数的迭代,取d=1,K=3.这样我们的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由于我们所建模型时伪随机数r的个数不同,导致在不同次数的计算中,r的值不能一一对应相等。r的个数越多,在我们所编程序中运行次数越多,即步长越小,搜索越细,相对来说计算结果就越精确,所以由于计算时间的限制我们的计算结果免不了会有误差存在。 从以上两个模型结果可以看出,计算结果相差无几,这也许是由于随机误差的原因,因为只要在产品中增加一个废品,那么总费用将增加9000元,而两模型的结果相差不到两万元,故此,这点误差是可以容忍的。 由于在模型二中,一些参数带有主观色彩,使得计算结果就不能确定其完全可靠,但经过模型一及计算机随机发生器产生的结果检验。而且,当我们计算的循环次数越多,其结果越稳定。故此,模型二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 对于模型一,虽然比较严密,但是计算量特别大,我们设计的程序运行将近两个小时,而模型二只需10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