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41935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 李旭梅教学内容:二年级(下)第63-64页的例3和“想想做做”1-5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经历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能对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能较有条理的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会联系加、减法的含义正确列式解决问题,学会检验实际问题的方法。2.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有条理的思考,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初步了解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结构,在不同方法的解题思路中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倾听

2、、表达、思考、检验的学习习惯,为后续的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教材简析:“两步计算的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是在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乘坐公交车”这一生活情境,根据条件解决“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有序的观察、有条理的思考,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解释每一步的含义:为什么用加法,为什么用减法,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同时关注学生出现的不同解题思路。让学生初步了解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结构,感受解决两步加减法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即“整理条件和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列式计算检验”。在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过程中

3、,让学生逐步养成按规范的步骤解题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知道检验的方法并养成检验的学习习惯,为以后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实际问题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第一次接触了解决实际问题,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求被减数、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也学会解答连续两问的加减法实际问题,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这节课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即“整理条件和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列式计算检

4、验”。能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鼓励让学生能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学重点: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能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分析,正确解决两步计算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做过公交车吗?公交车到站后会有人上车,也会有人下车,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公交车上的数学问题。二、探索新知1.理解题意:整理条件和问题(1)出示主题图问: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2)根据学生回答把条件和问题摘录在黑板上,并向学生说明:我们把数学信息也叫解决这道问题的条件。(3)问题中的“离站”是

5、什么意思?2.确定解题思路(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2)小组学生活动,教师巡视。(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方法1:可以用原来的34人减去下车的15人,然后加上上车的18人,最后得出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教师追问:他这种方法是先用了哪2个条件求出了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原来的34人减去下车的15人”用减法?算出的得数加上上车的18人用加法呢 ?方法2:可以用原来的34人先加上上车的18人,然后再减去下车的15人,最后也能求出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教师追问:他这种方法是先用了哪2个条件求出了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用原来的34人先

6、加上上车的人数18人”用加法?算出的得数减下车的15人用减法呢 ?方法3:还可以用上车的18人减去下车的15人,再加上原来的34人,最后也能求出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教师追问:他这种方法是先用了哪2个条件求出了什么,再求什么?“上车的18人减去下车的15人”算出来是什么?算出的得数为什么要加上原来的34人?3.列式计算(1)同学们想了很多的方法,现在请按自己的想法选一种方法在学习单上列出计算。(2)同桌交流:说说你的算式每一步算的是什么?(3)全班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汇报时,师板书并规范书写格式,追问学生:你第一步先算的什么?第二步呢?学生1:34+18=52(人)52-15=37

7、(人)学生2:34-15=19(人)19+18=37(人)学生3:18-15=3(人)34+3=37(人)4.检验答案(1)提出疑问:刚才大家都算出离站时车上有37人,那怎样知道计算是否正确呢?那可以用方法检验?(2)学生交流再算一遍:师引导,思路正确的话,可以用这种方法;如果思路不正确,再算一遍能检验出答案是否正确吗?换一种方法:当一道题有几种解法时,可以换一种解法来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倒着推算的方法:用离站时的人数减去上车的人数,再加上下车的人数,看是否等于原来车上的人数。(3)在学习单上算式的右边写出检验过程。(4)学生汇报师板书检验的过程。(5)通过刚才的检验我们知道了你们计算的答案是正

8、确的,请同学们一起口答。5.回顾总结(1)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让学生明确第一步是整理条件和问题,第二步是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确定解题的思路,第三步是根据解题的思路列式计算,第四步是对答案进行检验。(2) 揭示课题:对比:同学们看看今天学习的解决实际问题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板贴课题)三、巩固新知1.挑战第一关:“想想做做1”(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后提问:题目中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呢?(2)谁来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3)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4)请按自己的想法在学习单上列

9、式计算,并写出检验过程。(5)全班交流。2.挑战第二关:“想想做做3”(1)出示题目:工地上运来了一些水泥:上午运来45袋,下午运来54袋,用去88袋,还剩下多少袋?(2)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条件和问题?(3)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直条图来整理条件和问题(课件出示)(4)题目中说用去88袋,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大约是哪一部分吗?那剩下的这一部分就是我们要求的还剩下多少袋。(5)这个题目你们会解决吗?在学习单上列式计算(6)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追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先求的什么?还有没有其他办法?3.挑战第三关:“想想做做5”(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后提问:从题目中知道什么条件和问题?(2)追问:题目中“他们

10、班不会游泳和不会溜冰的人各有多少人?”这个“各”是什么意思?(3)你有什么想法?(4)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在学习单上列式计算。(5)全班交流。四、全课总结1.你能说说“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的步骤吗?你觉得最关键的是哪一步?小结:这四个环节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以后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去解决问题。2.你还有什么收获?五、 作业布置:“想想做做”2、4、5六、 拓展提升根据算式,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52-25=27 27+36=63板书设计: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原有34人下车15人上车18人离站时有多少人?思路流程图3思路流程图2思路流程图1 34-15=19(人) 34+18=52(人) 18-15=3(人) 19+18=37(人) 52-15=37(人) 34+3=37(人)检验:37-18=19(人) 19+15=34(人) 答:离站时车上有37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