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点填空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326327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点填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点填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点填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点填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点填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点填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点填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 班别: 2012年中考基础知识第一部分 心理、品德1.(1)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2)珍爱生命的表现:A、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B、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C、 延伸生命的价值 (3)人的生命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 内涵,在于对社会作出贡献 (4)怎样追求有意义的人生:A、 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B、 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C、 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 2.(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和途径:A、 通过自我观察

2、认识自己 B、 通过他人认识自己 C、 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集体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2)怎样正确认识自己:A、 全面 认识自己。(如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B、用 发展 的眼光看待自己。(发现新的优点,不断改正缺点完善自己等)3.(1)少年期主要心理矛盾:A、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B、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 C、 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 D、 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2)克服青春期烦恼、调控心理冲动的方法:A、 可以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 ; B、 学会自己当自己的“心理医生” (即调控情绪的方法:A、B、C,参考下一题)4.(1)情绪的基本分

3、法: 喜、怒、哀、惧 ;(2)调控情绪的方法:A、 注意转移法 (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注意力;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改变环境)B、 合理发泄法 (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向他人宣泄;进行激烈的运动;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C、 理智控制法(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升华) 5.(1)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 (2)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方法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增强自身实力6.(1)闭锁心理是: 对人怀有很深的戒备,不愿与人交往,就像一把“心锁”封闭自己。 (2)闭锁心理的危害:不利于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利于 自己的健康成长 ,易形成 自

4、我封闭、自我孤立 孤僻性格,甚至会 导致悲观厌世和轻生念头 。(3)青少年具有 从众心理 和 好奇心 是正常现象。 盲目 的从众心理具有危害性。对待好奇心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 浓厚的兴趣,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7.(1)做人的基本品质是 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2)怎样正确对待社会影响:A、对长辈的思想言行: 分清是非,问个究竟,而不能无原则地一概服从 B、对传播媒体: 学会选择是最重要的 C、对社会流行: 独立思考,理性行动,不能随波逐浪,人云亦云 8.(1)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 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所这个好,我就说那个好等 (2)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心理,要 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

5、的反抗不无道理 (3)我们对父母的 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 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4)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 既惩罚了自己,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我们要克服 消极 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9.(1)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 向别人卑躬屈膝 ,也不 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 (2)自尊的表现:A、知耻 B、 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C、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和肯定 (3)自尊与知耻的关系:A、 知耻 是 自尊 的重要表现,自尊必 知耻 。(4) 自尊和尊重他人 是获得尊重的前提。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 尊重他人 。(5)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 对人有礼貌,尊重他

6、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10.(1) 自信 是成功的基石。自信的基础是 发现自己的长处 ;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是 实力 (2)自立就是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3)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 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11.(1)自强,进取的 动力 ;自强,通向成功的 阶梯 。(2) 理想 是自强的航标。 战胜自我 是自强的关键。 扬长避短 是自强的捷径。12.(1)人生难免有 挫折 ,挫折是 人生 的一部分。(2)造成挫折的因素有:A、 自然因素(天灾) B、 人为因素 C、 个人因素 (3)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A、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B要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

7、C、 应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D、 会自我疏导 (合理宣泄法、移情法、目标升华法等) 13.(1)A 坚持正确的人生目标 B 走出失败的阴影 C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D 成就一番事业 ,都需要坚强意志。 (2)事实证明,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 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 (3)怎样磨砺意志:A、 必须树立正确的目标 B、 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 C、 应善于管理自己 D、 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14.(1)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 人格 和 法律地位 上是的平等。(2)在人格上, 每个人都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 在法律地位上, 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

8、同样)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15.(1)礼貌是文明交往的 必要前提 ,是 尊重 的具体表现,是 文明 的体现。 (2)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 语言、态度和行为 等方面,要求: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3)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是最常用的三种合乎礼仪的姿态。16.(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既想人所想、理解至上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人对人的心理体验过程。换位思考的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备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是换位思考的一种表现 17.(1)宽容的含义: 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宽容是一种 美德 ,是一种 境界 。宽容合作的基础是: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18.(1)诚信的基本要求是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诚信的核心是 善 (2)诚信是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 ,是为人处事的 基本原则 (3)诚信守则:A 坚持实事求是 B 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C 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D 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19. 抚养教育监护 是父母对子女的义务。 孝敬父母 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 道德 义务和 法律 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 赡养扶助父母 的义务,不仅要受到 舆论的谴责 ,还要

10、受到 法律的惩罚 。20.(1)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时,积极的做法是: 架起沟通的桥梁 。 (2)与父母有效沟通的前提是 彼此了解 ,关键是 尊重理解 ,有效方法是 换位思考 ,结果是 求同存异 。(3)与父母交往的艺术:A、赞赏父母,增进亲情 B、认真聆听,获得教益 C、 帮助父母,感动亲人 D、 与父母不必太计较。21. 新型师生关系是建立在 民主平等 的基础上,师生之间 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 合作者 、 引导者 、 参与者 。22.如何与老师沟通?A、 角色互换,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 B、 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C、 原谅老师的错误 D、 礼貌待师

11、E、 注意场合 F、 勿失分寸 23.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要 互相尊重 ,又要 自尊自爱 ;既要 开放自己 , 又要 掌握分寸 ;既要 主动热情 又要 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24.(1)合作中竞争的目标是 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竞争中合作的真谛是 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 竞争 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 道德和法律 (3)合作(团队精神)的核心是 集体主义 (4)团队精神的含义是 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互相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 第二部分 法律25.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的三个特征:A、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法律靠国家

12、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C、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6. 我国法律的本质: 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法律的一般本质: 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7.(1)法律和道德的一致性: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2)法律和道德的区别:A、产生:道德 在社会生活逐渐形成 ;法律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保障手段:道德 舆论、习惯、信念的力量 ;法律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调节范围: 道德 大于 法律 28. 法律具有 制裁(规范) 功能,更具有 保护 功能。29.(1)违法行为是指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或者 做出法律所禁

13、止的行为 。(2)违法行为包括违反 宪法 的行为、违反 刑法 的行为、违反 民法 的行为、违反 行政法 的行为。 其中,一般违法行包括 民事违法行为 和 行政违法行为 。30.(1)犯罪,即违反 刑法 的行为,是 严重 的违法行为,是 刑事 违法行为。违法行为 不一定 是犯罪,犯罪 一定 是违法行为。 (2)所谓犯罪,是 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最本质特征: 严重危害性 法律标志: 刑事违法性 法律后果: 刑罚当罚性 31.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 沾染不良习气 开始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可能发展成为 违法犯罪 。32. 自觉抵制诱惑 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主观条件。 拒绝和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有:(1) 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