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263720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是充满活力的新课题,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接下来由店铺给大家介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 心得的有关,希望对大家会有帮助。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一)4 月 23 日我参加了中学生心理健康培训,通过培训了解了新时期对 健康理念的重视使我们不容忽视。现将本次的感悟总结如下:本次学习让我更深刻的意识到教师心理健康学习刻不容缓。无论 是从教师自身,还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我们教师都有必要去学习这方 面的知识。其实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只是有些时候大家 忽视了它的存在,或者有意识的否认它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一个一个正 常的人都需要

2、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更何况我们这些被称为灵魂 的工程师的教师呢?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我们面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事 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着复杂情感的人。有句话说得很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 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更是直接 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因此 ,教师心理健康是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对于培养合格人才促 进教育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 -既关注学生的 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

3、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 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 响工作和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 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 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感。教师不断地 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 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 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 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

4、越的才能以及高尚 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 ,真正作到为人师 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 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已经开展了好长时间了 ,对于一 名非人员来说,我有点力不从心,总是在摸索中前进,创设育人情境,营造 优美的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 学校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和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书画长廊、名人名 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密不可

5、 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 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 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 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我们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 还配备了的。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 和矛盾。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心理 疏导。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 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

6、关系问题,无法自制 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 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 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 ,指导 他们自我调空,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 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 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心理咨询师外,学 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等。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 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

7、,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 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了解,学生 喜欢你的课,学习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 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 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一次 ,我到心理咨 询室了解情况,我发现高一二班学生某某徘徊在门外,我觉得应该帮助他 于是经常找他闲聊,了解到他因学习压力过重,致使学习紧张、焦虑,成绩 下降,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结果恶性循环。找出症后就能“对症下药”,我 与他分析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他初中成绩拔尖,父母期望过高,高中基础不 扎实,学习竞争激

8、烈,一时不能摆脱失败的困惑,便产生焦虑、烦躁等消极 情绪,无法静下心来学习。三、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 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 ,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 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 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 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材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 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 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父 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

9、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三)21 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 合作,富于创造是21 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 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 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 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 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柳斌同志在素质教育 的再思考一文谈到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中,他指出: 素质教育的第二 要义,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一个是心理素质,承受挫 折的能力。带着样的心态来看社会的问题非常重要。一个学生的

10、心理 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 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系到学生 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 前提和基础,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提 高。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 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互借

11、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 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 ;最 重要的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 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在一项对 475 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 取决于智力因素,高成就者 (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成绩 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预期 )差别的产生,与性格 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对学业兴趣较浓,按时完成作业, 关心学习成绩,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难自我规 范,较冲动放

12、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 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较不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 己辩护,愤恨他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通组介上下 之间,尚属正常。由此可见,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和性格特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 ;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 的发展也依赖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 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形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 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的形象与 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或与同

13、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 自卑,倘不能正确对待,也对身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以上所述表 明,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通过心理教育,维护心理健 康,提高心理素质,是提供这种心理条件的重要措施。不仅如此,良好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能的充分发挥也 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造型美、生气美等身体美的各要素还是力量、 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这些素质的发展无不需要相应的心理 条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适于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动,内向性的人完成 目标的动机强,适宜进行精细、准确的任务。同时,身体潜能能通过 运动技能的提高得到发挥。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精 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

14、中。运动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与智慧 技能有联系。运动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动 作,也不是如同摇头那样简单的肌肉反应,他受到内部心理过程的控 制。因此,提高动作技能,发挥人的的身体潜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 心理素质的发展。最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是形成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 件。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心理上的修养,审美的修养不可。 此外,许多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内在美的表现,也是美感素质形成和 发展的条件。例如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客观、全面、公允地看 待问题,能正确地正视现实,热学习和工作,聪明才智得到正常发挥, 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能正确评价,行为举止得体等,都是理智美的表 现。又如对人富有同情心,诚恳,正直,正义,不畏强暴,乐群,对 学习与工作勤奋、细心认真、有首创性,不卑不亢,严于律己,自信、 谦虚,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这些优 良的心理素质,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审美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是充满活力的新 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