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元杂剧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178481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实甫元杂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王实甫元杂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王实甫元杂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王实甫元杂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王实甫元杂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实甫元杂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实甫元杂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背景材料(仅供参考)一、西厢记作品年代概况: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最早成于元代成宗大德三年(公元 1299年),最晚成于元代成宗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 年)。如按最晚的时间算,2007 年是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诞生700 年。(王季思、黄天骥四大名剧岳麓出版社)二、王实甫生平概况:西厢记作者王实甫为北京人,“名德信,大都人”。(钟嗣成录鬼簿)王实甫准确出生年月已不可考,但略晚于关汉卿的观点得到史学界承认。三、西厢记的演变:西厢记的文学源头为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形成最早为唐德宗贞元末 年(约公元 802 年至804 年),距今大约1200 年。莺莺传并不是唐传奇中 最优秀的作品,但

2、却是影响最大的作品。有“今世大夫极谈幽玄,访奇述异,无 不举此(指崔张故事)以为美谈”之说。莺莺传中的基本矛盾是张生与莺莺 的矛盾,是爱情与负心的矛盾,结局是悲剧性的。金代(公元 1189 年至 1208年),出现了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史称“董西厢”。在“董西厢”中,人物基本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为张生与莺莺共同追求爱情幸福而与封建家长之间的矛盾,成为爱情与礼教的矛盾,结局是喜剧性的,“董西厢”用崔、张二人共同追求幸福爱情的动人故事,取代了莺莺传“始乱终弃”的悲剧结局。到了元代,西厢记终于定型,主题逐渐从一个“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 发展成“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爱情理想宣言,形式上也从

3、说唱文学过渡到 元杂剧。王实甫的西厢记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个性化;艺术上更加精美成 熟,;结构严谨完整,情节起伏跌宕不落窠臼;心理描写与人物性格、戏剧情节 紧密相关;语言华美、富有个性化。王实甫以赞扬的笔调,细腻的笔触,充分描 写了莺莺和张生作为初恋的少男少女的真实而强烈的感情,而不再认为这是一种 罪过,也不再考虑是否会误国误身。简而言之,杂剧中的莺莺,不再是妖孽、不 再是尤物,而是一个具有鲜活生命的寻求爱情幸福的纯情少女。作者对爱情给予 了的高度肯定,对人的正常的权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王实甫的西厢记打破了传统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格局,学习南戏的体制, 首创性地以五本二十折(或作二十一折)的宏

4、大篇幅,来给以足够的表现;又打破 全戏由一角唱到底的体制,让张生、莺莺、红娘甚至配角惠明都唱,一出之中也 灵活转换唱的角色,用丰富变化的手段来表现丰富变化的内容。现在通行的西厢记刊本以暖红室复刻凌梦初本为底本,并以王骥德、金 圣叹、毛西河、刘龙田、何璧、张深之诸本以及雍熙乐府参校。校点时,参 用了集评校注西厢记(王季思校注,张人和集评,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4 月出版)和西厢记新注(张燕瑾、弥松颐校注)的研究成果。四、西厢记的历史评价:“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明贾仲明凌波仙)。“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明:王世贞曲藻)。“读西厢记,必焚香读之;必对花读之;必与美人并坐读之;必与道

5、人 对坐读之”(金圣叹)。“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 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古戏必以西厢称首”(明王骥德曲律杂论三十九)。“西厢无所不工,西厢之妙,以神以韵”(明王骥德新注古本西 厢记附评语)。“令前无作者,后掩来哲,遂擅千古绝调”(明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序)。“吾于古曲中,取其全本不懈,多瑜鲜瑕者,惟西厢能之”(清初李渔 闲情偶寄)。西厢记评本数量之多和评论的名家之多,皆遥遥领先于其它戏曲、文学 名著,不仅在中国文艺史上而且在世界文艺史上也是罕有伦比的。西厢记在明清两代有著名的徐士范、李卓吾、徐文长、王凤洲、沈璟、 汤显祖

6、、王骥德、陈继儒、徐奋鹏、凌豫初、闵遇五、金圣叹、毛西河、周昂等 十数家评本,荟萃明清一流文艺理论家,并多有理论建树,尤其如金批西厢, 乃代表中国评点文学的高峰著作之一,与金批水浒同为后世之楷模,直接启 示了毛声山第七才子书琵琶记、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本、张竹坡金瓶 梅评点本、聊斋志异诸种评点本和红楼梦脂砚斋评点本及哈斯宝译评 本、三家评本等一系列评论和理论名著的产生,对明清两代的文艺理论和美学的 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影响巨大而深远。西厢记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的崇高地位,也渐得各国研究家的正确评价。如俄国柯尔施主编、瓦西里耶夫著的中国文学史纲要说:“单就剧情的发展来和我们最优秀的歌剧比较,即使在全

7、欧洲恐怕也找不到多少像这样完美的剧本。”日本河竹登志夫的戏剧概论将西厢记和古希腊索福克勒斯俄狄浦 斯王、印度迦梨陀娑沙恭达罗并列为世界古典三大名剧,则从更广阔的世 界戏剧史的高度,给西厢记以精当的评价。五、西厢记的社会影响:西厢记是中国戏剧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周锡山西厢记新论) 2001年 12 月吉林出版社出版)。西厢记是中国戏剧史上最重要的爱情剧目之一,是“四大爱情戏之首”(另三部是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艺术上的异常精美成熟,而且还在于它体现丰富的民族文化心理内涵。郭沫若说:“西厢记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的而且普遍的生命。”(郭沫若全集 15 卷)

8、在中国戏曲史上,有些戏曲名著,并不一定是文学名著,而西厢记既是 戏曲名著,又是文学名著。“如果有人问,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剧作是哪几部?我 们可以毫不迟疑地回答:应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 (王季思四大名剧 ,岳麓书社1992 年第 1版)西厢记是元代戏剧中的最高成就,是中国第一部才子佳人的作品,是中国第一部舞台喜剧。元代,关汉卿和王实甫被誉为元代的双子星座,若以单个作家论,关汉卿最富开创性,有奠基意义,贡献卓著;若是以单部作品论,西厢记是元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精致的典范之作。西厢记被金圣叹称为“第六才子书”,金批本大约完成于清顺治十三年 (1656)。它与金批水浒(称为“第五才子

9、书”)一样,在清一代颇负盛名, 妇孺皆耳熟能详,成为西厢记诸版本中流传最广,翻印最多的一种。金批西厢记,把它等同于离骚史记杜诗等儒家经典,把它 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去评价,这在当时,没有一定的胆识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西厢记中的张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第一位“知识分子”;崔莺莺是中国 古典文学中第一位“怀春少女”;尤其红娘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第一位登上文学 殿堂的“草根”。在中国文学的人物形象中,有两个人是家喻户晓,一个是“孙 悟空”,另一个就是西厢记中的“红娘”。西厢记的社会影响巨大,它的艺术生命力和舞台生命力特别强。无论是 古老剧种、新兴剧种、大剧种、小剧种皆有本戏或折戏被搬上舞台。 在中国古典文

10、学的传承中,有“先西厢,后牡丹,再红楼”之说。“西厢 记描写的知音互赏式的爱情模式为中国和世界文艺发展史所作出的巨大的首创 性的杰出贡献,并引领牡丹亭红楼梦等取得领先性的杰出艺术成就”。 牡丹亭是西厢记出现三百年之后才出现的,而红楼梦则更晚。红 楼梦中借鉴了大量西厢记的描写手法,故有“第二西厢”之说,为此,西 厢记和红楼梦则被誉为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无与伦比的“双璧之作”(赵景 深明刊本西厢记研究序),其文学艺术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无人出其左 右。“其实西厢记不仅仅是一部元杂剧,它可以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一个非常独特的切入点从这里进去,唐传奇、唐诗、宋词、元杂剧,一气贯穿。元杂剧中取材于唐传奇的当然还

11、有,但是崔莺莺的故事太迷人了,从这个故事中获取资源的创作活动持续了好几百年。更何况西厢记文辞之高华优美,几乎登峰造极。”(江晓原:迷恋西厢记)六、西厢记历史上在海外的影响: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是目前被译成外文最多的中国戏曲名著。自 1872 年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被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以来,至今已有120 多年。目前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已有英、法、德、意、拉丁、俄、日、朝、越等文种的译本。在日本,王实甫元杂剧西厢记译成日文竟有8 种版本。西厢记是最早在西方国家公映的中国影片。1927 年由黎民伟的民新公 司根据王实甫元杂剧改编出品拍摄,由侯曜执导的古装无声片西厢记是目前 留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古装电影。

12、1928 年夏天,该片在巴黎公映。1940 年上海国华影业公司再次把西厢记搬上电影银幕,由当时的著名电影演员周旋扮演崔莺莺。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 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 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 愿 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 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 的戏剧性。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 妙的抒情诗。曹雪芹在红楼梦

13、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曲词警 人,余香满口”。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 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从它那里不同程度 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 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 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 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 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 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思想内容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

14、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 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 度的主题。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 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 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 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 赖婚、逼试等一系列 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 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莺 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 迫

15、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莺莺在长亭 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 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 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 想的进步性。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发布时间: 2007-8-19 9:06:30 被阅览数: 66 次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西厢记的思想内容1. 西厢记的全名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全剧通过描写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崔、张 红娘等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同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之间尖锐的冲突,深刻地揭示出封建势 力的残酷性与虚伪性,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爱情婚姻自由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尤其是作者明确地提出 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进步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