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173332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三)期中测试班级 姓名 评价_一、综合学习1.根据拼音填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执ni( ) 璀cn( ) 睥n( ) 眼y ( ) n待( )酷肖( ) 绯红( ) 滞留( ) 文绉绉( ) 黝黑( )2.用横线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字选项后面的括号内。 A任劳任怨 广袤无垠 油然而生 暗然失色 ( )B粗制烂造 精巧绝伦 器宇轩昂 深恶痛疾 ( )C颔首低眉 众目睽睽 胜气凌人 正襟危坐 ( )D翻来覆去 冥思暇想 拖泥带水 抑扬顿挫 (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指泥塑木雕

2、,象征统治集团。)B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指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C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指束缚、限制。)D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比喻单纯模仿,不加改变。)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列夫托尔斯泰选自茨威格写的三作家,作者用他力透纸背又妙趣横生的笔触不仅描绘了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而且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内心世界。B雪是鲁迅先生的一首散文诗,其中描绘了两幅各具特色又和谐统一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对南国的雪那种独立与张扬个性的看重。C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D胡适是

3、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她的我的母亲一文是他在中年时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怀念敬爱的母亲而写下的一篇传记。5.下面一段话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在我校新落成的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同学们排着长队等候办理图书。图书管理员说:“请同学们不要着急,不要拥挤,我校除原有的图书外,最近,又购买了许多小说、散文和文学作品,可以满足同学们的阅读需求。”第_句有误,应改为:第_句有误,应改为:6.古诗词默写。 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诗人对仕宦浮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 ,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

4、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其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 , 。好友相别,你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略显伤感,还不如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来鼓励和安慰老朋友。7.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这是一个广告泛滥的时代。你在尽情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有没有对某些广告语心生赞赏之意呢?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两条广告语,要求:耐人寻味、富有美感,令人难忘。 这是一个流行歌曲汹涌的时代。古代广为传唱的歌曲已成为我们正在学习的经典诗词。如改自一剪梅的月满西楼、改自水调歌头的但愿人长久等。今天还有打动你的文采斐然、情韵兼美或富有哲理的歌词吗?请写出一句并

5、简要分析。示例: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倾其一片海;如果你想摘一片红叶,我愿意送你整个枫林和云彩。赏析:词作者将“一滴水”和“一片海”,“一片红叶”和“整个枫林和云彩”分别进行了对比,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冲击的同时,又让人心生温暖。歌词质朴里不乏典雅,简净中突显韵致,寓意只要乐善好施,大爱无边,我们的世界就能春暖花开。这是一个手机极为普及的时代。短信已经成为人们表情达意的一种常见方式。5月的第二个周日是母亲节,请你拟写一则短信,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与祝福之意。要求:情感真挚,语言简洁,并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二、自主阅读(一)诗歌鉴赏 (一)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

6、雀春深锁二乔。8赤壁一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9“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属于何种表达方式?其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在诗人看来,赤壁之战成败的关键在于“_”两个字上。成语中有一句常用来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这个成语是_ , _。 (二)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

7、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1.文章的作者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我们还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 。 12.把下面句译成现代汉语。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13.作者是怎样引用古人之言评价自己的?在原文填空 14.文中的“不求甚解”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不求甚解”意思一样吗?文中指什么?现在指什么? 15.五柳先生传和归园田居都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境,请写出归园田居是表现这种心境的句子。 16.请概括指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藤野

8、先生(节选)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17.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18.“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_,

9、表达出作者_的情感。“这样”指代_,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19.“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0.“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你怎么理解?21.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三、拓展阅读 悠长的铃声毕淑敏雨天,是城市的忌日。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

10、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逊的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

11、,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

12、,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侯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

13、忙不迭地追问。“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选文有改动) 22.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 23.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文中加点的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 24.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点评价。 2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回答。 (1)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评析。(2)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我选 题。 26.文中“我”与打铃的老师傅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给人很多的感想。请根据你对“默契”一词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四、作文(50分)27.岁月轻轻滑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但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因为这种记忆是美丽的,芬芳的,让人心情愉悦的,能够温暖人心的 请以“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篇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