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15947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的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日本的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日本的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日本的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日本的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的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的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的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一、 战后日本金融体制(一)日本的金融机构体系日本的金融机构体系是由中央银行、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机构等构成,其中中央银行居于核心地位,整个金融体系是以中央银行-日本银行为领导,民间金融机构为主体,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为补充的模式。日本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88年。942年颁布日本银行法。149年成立政策委员会。19年修订日本银行法并于1998年4月日正式生效。日本银行的重要职责是:1)通过保持物价稳定增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2)保证结算系统顺利、平稳运营,从而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同别的中央银行同样,日本银行扮演着“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

2、”等重要角色,引导者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营。但在中央银行同政府的关系上,日本同她国有某些不同之处,其重要体现就是中央银行在执行金融政策方面自主性和独立性相对较弱,在政府面前几乎是无条件的服从。(二)日本金融体系的特点日本的金融体制带有浓厚的欧美色彩,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1) 分业经营。其长期金融和短期金融、银行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国内金融和国际金融等业务军事严格辨别、由不同的金融机构从事。具体来说,以短期金融业务为主的是一般商业银行,有都市银行地方银行和日本的外籍银行,这些银行是日本银行业的重要部分;提供长期资金融通的重要是长期信用银行、信托银行等,其重要职责是为了减轻一般银行的长期资金供应承当

3、。日本银行业与证券投资业相分离的原则是在1947年的证券交易法中确立的。194年的外汇及外贸管理法规定,只有制定的外汇专业银行才干在外汇市场上从事国际金融业务活动,进入20世纪年代以来,日本开展金融改革以履行经济自由化政策,其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开始松动。 2)间接金融占主导地位。在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中,由于经济体制、民族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证券市场的发展极为缓慢。日本公司筹措资金的手段除了内部积累外,重要是通过借取长期资金。间接金融在日本金融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二、 日本的货币政策概述(一) 日本的货币政策目的 根据新日本银行法规定,日本银行作为日本的中央银行,其目的为控制钞票和货币,维持物价稳

4、定,以增进国民经济建康发展。日本银行设定隔夜信用拆借利率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的。 (二) 日本的货币政策决定 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及日本银行的管理。委员会成员共9名,由日本银行总裁和两位副总裁以及六名审议委员构成。六名审议委员来自不同的行业背景。委员会原则上每月召开两次会议,讨论有关货币政策的重大决策。会后委员会将发布会议的议事摘要,涉及公开市场操作的方针、贴现率的变动以及央行对目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根据日本银行法第55条规定,日本银行将在操作之前发布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的成果,披露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操作期限以及决定利率的手段。除此之外,日本银行还会发布操作的交易对手的资

5、格和规定。公开市场操作之后,日本银行将发布操作的所有数据、涉及交易数量和利率。(日本银行对各类须披露的信息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详见参照文献)(三) 日本货币政策的实行 日本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来调节金融机构在日本银行准备金账户(ABs)的头寸,继而通过调节货币市场利率来控制货币。同步货币市场利率又会影响各个市场的利率,从而实现整个市场的价格稳定。 1、 准备金账户(CABs) 准备金账户的目的是为满足金融机构之间的支付清算,以及达到日本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存款的规定而设立。金融机构一般会通过货币市场的借贷来管理准备金账户。因此日本银行可通过对准备金账户头寸的资金量控制影响货币供应

6、量和货币市场利率。、货币市场的公开市场操作日本公开市场操作由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的货币政策会议决定。操作工具涉及买卖短期贴现国债(TBs)、短期政府债券(FBs)、商业票据、日本政府公债(JGB)等等。一般状况下,日本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目的是保持隔夜信用拆借利率在拟定的目的利率范畴内。但从3月起,日本银行开始采用新的操作措施,将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账户(CABs)头寸作为操作目的。3月,日本央行又重新恢复隔夜信用拆借利率为操作目的3、 日本银行的再贷款 日本银行的再贷款既涉及票据贴现,如日本政府公债(JB),也涉及由日本银行认定的票据抵押担保后对金融机构的贷款。随着日本金融改革的推动,日本

7、银行更多的依托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市场利率,再贷款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逐渐削弱。三、 日本货币政策历程(一) 1988 年,扩张的货币政策与泡沫形成。 0 世纪 0 年代中期,由于日本对美贸易大量盈余,日美贸易磨擦日益激化。195 年9 月 2 日,美日等五国财长与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签订了“广场合同”,旨在减少美元对日元等货币的汇率。其成果导致了日元的急剧升值。卢浮宫会议后日本银行把公定贴现率减少到25%,并将其保持了两年零三个月。并且,在 1987 年到1990 年期间,日本广义货币供应量(2+CD)增长超过了 10%。由于这种宽松金融货币政策,公司资金筹措容易,社会资金流动加快,

8、大量低利剩余资金开始谋求回收期短、收益率高的投资对象。房地产、股票由此成为首选,过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开发、股票市场导致资产价格异乎寻常地上涨,由此浮现了“资产价格膨胀”现象。当时的日本政府虽然将“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目的,但“资产价格”却没有被纳入物价体系考虑,因此在相称长的时期内对资产价格的上涨没有予以注重,基本上持听之任之的态度,导致泡沫的形成。并且,在超低利息率的背景下,中小公司所筹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金融机构,同步,金融机构自身也积极地参与股票和土地的投机活动,从而也为泡沫崩溃后金融机构形成大量的不良债权埋下了隐患 由此可见,在日元升值的外部压力下,过度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产生了如下传导过程

9、:缓和贸易摩擦和日元升值压力降息,扩张货币政策公定贴现率减少低利率过剩流动性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膨胀泡沫产生。 (二) 1989年 月至 1 年 7月,紧缩性货币政策与泡沫经济的崩溃泡沫总是要破灭的。为了避免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发生,日本银行从1989 年中期开始紧缩银根。尽管从 9 年 5 月到12 月日本银行三次上调了贴现率,但市场有关方面仍然信奉“永远超低利率的神话”,对于日本银行紧缩金融的倾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重,股价和地价仍然继续高涨。直到90年 2 月传出日本银行将第四次提高贴现率时,市场才产生了利率趋于升高的预感,因而在 1990年 月到4月间日本发生了股票下跌、日元贬值

10、和债券下跌的“三重下跌”。特别是 990 年爆发“海湾战争”之后,原油和石油产品价格上涨,日本银行为了避免国内通货膨胀的发生,于 190 年 月将中央银行贴现率提高到 6%。日本银行的决策立即反映到了市场上,从 990年9月开始,股市开始下滑。与此同步,房地产的泡沫经济也开始崩溃,东京、大版等大都市的地价开始大幅下跌。尽管日本的大证券公司和大银行都拼命宣传股价将继续攀升与只要购买土地就可赚钱的“土地神话”,但泡沫经济还是迅速的崩溃了。 从上可以看出,日本政府的本意是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使股价和房地产价格有秩序地回落,使经济泡沫逐渐收缩,但由于政策实行过急过猛,导致日本经济中的泡沫忽然破裂,经济形

11、势急转直下,增长率由 98 年的 5.%下降到 991 年的 4%,在其后数年中更是急剧下滑。泡沫经济虽然促成日本的“平成景气”,但是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也使日本陷入长期停滞与萧条。 这次的忽然紧缩的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如下:为控制通胀避免过热紧缩银根提高公定贴现率短期利率提高股价市值、地价不断下跌需求减退,公司破产金融业巨额不良债权与金融机构破产经济增长率急剧下降,失业增多泡沫破灭,经济产生危机。(三) 91 年 7月至 19年,治疗泡沫经济留下来的后遗症,货币政策力不从心。(1)1991 年 7 月至95 年上半年,货币政策由紧到松,放松银根刺激经济回升 面对泡沫经济忽然崩溃的严重局面,日本政

12、府最初反映迟钝,基本没有采用什么措施。1991 年 月 l日,日本银行把公定贴现率由 6%下调到 5.5%。这标志着日本政府货币政策由紧到松的重大方向性转变。不久之后,进一步下调到 和4.5%。192年年终,又进一步降到 .5%,1993 年 2 月公定贴现率重新回到泡沫经济时期的 .的水平。随着公定贴现率的不断下降,短期利息率从 991 年下半年开始也不断下降。显然,日本政府意识到紧缩政策的失误,而对泡沫经济破灭导致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趋冷局面,力图通过放松货币以恢复景气。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与0年代末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的状况不同,在上述一系列的降息举措下,日本政府实行的放松货币以刺激经济

13、增长的政策并没有得到公众的积极回应。日本金融机构的贷款量继续下降,货币供应量增长在 1992 年度发明了0.%的历史最低记录。在这种状况下,1992 年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到 .%,193年又进一步下降到 01%。在通过了两年半的衰退之后,由于公共投资和住宅建筑的增长,993 年第四季度日本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是从 1995年第二季度开始,受日元升值的影响,日本经济复苏的过程又陷于停止。为了应付日元升值对经济增长的悲观影响,日本银行在 1995年 4 月将公定贴现率由75%减少到 l%,同年 9月又进一步降到05%。货币供应增长速度从 94年下半年起开始从2的水平增长,95 年第一季度达到

14、3.%。日本政府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和在此期间采用的财政刺激措施终于获得了一定的效果,1995 年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回升到 1.4%,996 年达到3.6%。 由此可见,这次调节的传导过程为: 面对通缩和经济趋冷局面,扩张货币政策重新出台公定贴现率减少低利率金融机构贷款量与货币供应量反映不明显投资反映不明显利率效应传导受阻经济复苏堪忧。()199年1 年,信贷收缩政策 合法天本经济开始回升时,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就始终困扰着日本的不良债权问题在 1995年下半年忽然急剧恶化,爆发了一场以不良债权为重要体现的严重金融危机。 最初,日本政府在对不良债权的估计上存在严重偏差。从货币政策效果来看,金融系统的不

15、良债权过多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零利率政策基本失灵。由于存在大量不良债权,银行为减少风险,浮现了严重的“慎贷”或“惜贷”现象,这对以间接金融为主的日本来说,无疑堵塞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使公司特别是中小公司间接融资困难。再加上风险投资不发达以及股市不旺,直接融资难度也在加大。投资需求不旺和传导机制堵塞导致利率杠杆失灵。也就是说,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向商业银行增长的货币供应,又通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等形式回流到中央银行,形成了资金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循环,而生产和服务领域却得不到需要的资金,成果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扩张作用传递不到经济部门,货币政策严重失灵。 日本经济中的信贷紧缩政策大大制约了日本的经济增长,在货币政策步履维艰的同步,转而依托财政政策也非明智之举。日本政府在 99年实行的不合时宜的财政重建筹划也对日本经济的回升导致了严重影响。日本自战后以来多次发行国债,到 1997 年日本的债务余额对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达到912%。17 年日本经济增长速度从 1996 年的 3.6%急剧回落到 0.7%。 由上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日本,货币政策的实行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长期的经济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