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大事记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15664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史大事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文化史大事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文化史大事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史大事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史大事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化史大事记先秦(巫、礼文化):距今170万年前 云南元谋人为现今考古发现之最早中国人类。距今约80万年 陕西蓝田人。距今约69万年 北京人为中国直立猿人的代表。生活于旧石器时代,主要使用打制石器,已能使用天然火。距今1.8万年 北京山顶洞人。生活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使用磨制石器。有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中国人类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具有朴素的审美观念。距今7000年 河姆渡母系氏族(浙江余姚)。能够制作陶器。种植水稻。能够建筑木结构的房屋,过着定居生活。距今7000年 仰韶彩陶文化(河南)。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使用磨制石器。能够制作彩陶。出现了陶符。使用弓箭。能够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2、距今6000年 半坡母系氏族(陕西西安)。距今45000年 大汶口文化(山东)。中晚期为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能够酿酒。距今约4000年前 传说中炎帝、黄帝生活在这一时期。炎、黄发生阪泉之战,炎帝战败。黄帝联合炎帝,与蚩尤领导的南方苗蛮部落发生涿鹿之战,蚩尤战败被杀。炎、黄部落融合,奠定了华夏民族的主干。黄河文明大放光彩。中国人从此自称为“炎黄子孙”。距今约4000年前 传说中尧、舜、禹生活在这一时期。禅让制(传说中的一种原始民主政治制度)。龙的崇拜(民族大融合的象征)。阴阳八卦(一种用来解释宇宙自然生成、变化的理论模式,是哲学思维的一次飞跃)。影响较大的几个神话与传说(女

3、娲造人与补天、伏羲画八卦、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共工怒触不周山)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 夏的建立。国家的开始。世袭制。夏小正。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 商的建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殷商开始走向鼎盛。巫、史文化勃兴(尊神重巫)。甲骨文(中国现存最古文字)和钟鼎文(金文)。造字法(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青铜艺术。人牲与殉葬。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西周时期。礼乐文化发达,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走向。附: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见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礼包含分封制、宗法制以及各种社会礼俗。用乐的等级制度。

4、诗、乐、舞合一。井田制。敬天保民与德的思想。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与周召共和,史称共和元年,是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东周时期(前770前256)。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6前221)时期。六经的出现与定型(诗、书、礼、乐、易、春秋)。平王东迁(770B.C.),洛邑(洛阳)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春秋五霸与尊王攮夷、夷夏之防。“礼崩乐坏”。私学的兴起。士的兴起。“百家争鸣”与诸子之学。古九州与大一统(尚书)。微言大义(春秋)。三不朽说(左传)。三世说:衰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公羊传)。周易哲学(观物取象;万物交感;发展变化)。赵武灵公胡服

5、骑射。楚巫文化(屈原与楚辞)。附:1、儒家:孔子:仁、礼、忠、恕。正名。崇古。中庸。曾子:孝。省身。孟子:性善论。义利之辩。王道与霸道。养气说。荀子:性恶论。隆礼重法(礼治)。2、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天志与明鬼。尚贤。尚同。三表法。3、道家:老子:道。自然。无为。朴素辩证法。绝圣弃知与小国寡民。杨朱:为我。轻物重生。庄子:不可知论。颠覆常识的相对论。逍遥游(对个人快乐与精神自由的绝对追求)。神秘主义的方法论:心斋、坐忘。对语言局限性的认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言不尽意。得意忘言。对儒家主张的抨击。“全生避害”的人生哲学:顺世(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玩世(和光同尘、材与

6、不材、游戏于污渎中)、超世(逍遥游、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4、法家:政治学说三要素:势(慎到)、术(申不害)、法(商鞅)。韩非子:法后王。明赏罚。以法治国。5、名家:颠覆常识的逻辑论。惠施:十论。公孙龙:白马非马论。坚白论。6、阴阳家:邹衍:五行相生相克。五德终始说。神仙说。其他:纵横家(苏秦、张仪)、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农家(许行、陈相)、兵家(孙武、吴起、司马穰苴、孙膑)。秦汉(经学文化):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 秦的统一。确立中央封建集权制度(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秦律(严密而严酷的法律制度:连坐、族株)。统一度量衡、货币与文字。修建万里长城。

7、公元前213年至公元前212年 焚书坑儒事件。公元前202年 西汉王朝建立。尚黄老之学(陆贾、贾谊)。公元前104年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被尊称为圣人。设立经学博士。开始了儒学的经学化时代。董仲舒(179B.C.104B.C.):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天人感应说;三统说(黑、白、赤);大一统。恢复实行夏历(公元前104年),民间传统节日多始于或兴盛于汉。司马迁完成史记,树立“不虚美”的作史原则。今古文之争:今文学派源流:易:田何施雠、孟喜、梁丘贺;诗:三家诗(齐、鲁、韩)。尚书:伏胜晁错欧阳高、夏侯胜、夏侯建(汉宣帝时立于学官,

8、置博士一名)。礼:高堂生大、小戴(戴德、戴圣)、庆普。春秋:颜安乐、严彭祖、董仲舒(公羊学)何休(公羊学)。古文学派源流:诗:毛诗(毛亨、毛苌)刘歆马融郑玄。尚书:孔安国刘歆(王莽时立于学官)杜林贾逵服虔马融郑玄。左传:刘歆贾逵杜预。今文学派以经世致用为目的,好讲微言大义,其治学方式是“六经注我”,其学长于思辩言理,流于空疏,而思想家往往从此中出;古文学派专以通经为目的,重在解释名物制度,其治学方式是“我注六经”,其学长于实证,流于保守,而古代文献与文化往往得到传承。今、古文学派无论在学术上还是政治上都是对立的,斗争得很厉害。刘向父子校阅古籍,完成了七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

9、、方技略、辑略【总序】),奠定了目录学的基础。公元前2年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魏书释老志),这是史书第一次确切记载的中国人接触佛教的情形。公元25年 东汉王朝建立。谶纬之风兴起。王充(27年100年?)论衡:“疾虚妄”。班固完成汉书。蔡伦完善了造纸术。古文学家许慎说文解字,对中国文字作了一次大清理,奠定了古文字学的基础。出现了融合古、今文学的学术大师马融和郑玄。佛教的传入(汉明帝时白马驮经的传说)。白虎观会议(汉章帝建初四年,56年,“讲议五经同异”,成白虎通义,经学与神学相结合,谶纬正式成为钦定法典)。东汉末年,人物品评风行,著名的有许氏兄弟的“

10、月旦评”,后有刘劭的人物志,并与党人之风联系紧密。道教的创立(张角的太平道,张陵的天师道,张修、张鲁的五斗米道)。汉代的艺术(建筑、雕塑、绘画、汉赋)。魏晋南北朝(玄学、佛学文化):220年 曹丕建立魏国。是为三国的开始。确立九品中正制的选拔管理制度。士族制度的确立。齐王曹芳正始年间(240249)玄风盛行。何晏、王弼、竹林七贤在世。265年 西晋王朝建立。280年 西晋实现短暂统一。317年 司马睿南渡长江,在金陵(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士族制度充分发展。清谈之风盛行。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420年至589年 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先后更迭。386年 拓跋氏建立北魏。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471年至499年 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采取与汉族同化政策,迁都洛阳,改少数民族姓氏为汉姓,并鼓励学习汉族文化。534年 北魏分裂成东、西魏。550年 东魏为高洋建立的北齐所代。557年 西魏为宇文觉建立的北周所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