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24课《猪八戒吃西瓜》word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150305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第24课《猪八戒吃西瓜》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第24课《猪八戒吃西瓜》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第24课《猪八戒吃西瓜》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第24课《猪八戒吃西瓜》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第24课《猪八戒吃西瓜》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第24课《猪八戒吃西瓜》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第24课《猪八戒吃西瓜》word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第24课猪八戒吃西瓜word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工具书学习并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2运用以前学过的阅读方法,读通、读懂课文,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故事中的道理。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自学能力。4了解猪八戒的性格特点,懂得做人不能自私自利,要替别人着想。结合心理活动描写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5朗读课文,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够自己读懂课文;理解猪八戒四次偷吃西瓜,四次跌倒的心理活动。难点:结合心理活动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通过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准备收集西游记中一些有关猪八戒的小故事。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

2、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西游记的故事你们都非常喜欢吧!那些惊险、神奇的鬼怪故事引人入胜,尤其是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记忆犹新。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的一位主人公,看看它是谁? 师:看过西游记的同学,你能说说你对猪八戒有哪些了解吗?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看看这又是怎样一个性格的猪八戒呢?(板书课题:猪八戒吃西瓜)二、自读课文,感知引疑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课文中哪些地方读不懂,勾画出来。3想想课文中的猪八戒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学生质疑词语,学生相互解答。2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四、学着概括,理清线索1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猪八戒在去给师傅寻找食物的途中偷吃了一个西瓜。孙悟空教训了他,使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2小组交流、思考:(1)哪几段写了猪八戒吃西瓜的经过?(第59段)(2)其他段写了什么?(第14段写猪八戒吃西瓜的原因,第1014段写猪八戒吃西瓜的结果。)(3)课文重点是什么?(第59段,猪八戒吃西瓜的经过。)3反馈:根据起因、经过和结果把课文分为找果子、吃西瓜和摔跟头三个部分,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4段)找果子(原因)第二部分:(第59段)吃西瓜(经过)第三部分:(第1014段)摔跟头(结果)五、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回忆学法。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

4、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生自由回答)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之前,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习这类课文都用过哪些学习方法。(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板书学习方法:读-划-想)2小组讨论交流。师:接下来我们就用“读划想”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感兴趣的部分学习,重点抓住猪八戒四次偷吃西瓜和四次跌倒的经过和心理活动,并把有关描写猪八戒心理活动的词句用笔划出来,再把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词句都说明了什么。 3全班交流。师:读一读你最感兴趣的地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说说猪八戒发现西瓜以后四次偷吃西瓜都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结果怎么样?4议议、说说。(1)议论对猪八戒的印象。通过文中词句说出形象

5、和性格特点,在读议中,教师应点拨一些重要词句,尤其是引导学生重点读议猪八戒偷吃西瓜时的心理活动描写。比如切瓜时心里矛盾、犹豫,每吃一块西瓜都要寻找理由。(2)自由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说书表演。先分组演练,再推选几个学生上台表演。鼓励学生勇于参与。 5想象说话。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一定觉得猪八戒又好笑又好气。此时,你想对猪八戒说什么?先自己练说,再请学生当众说。六、根据动画,展开想象复述故事师:这么有意思的故事,你们愿意试着给这段内容配音吗?(1)小组自由结合练习(播放无声音的动画)。(2)小组代表朗读配音,其他同学评价。七、总结师:由这个故事你想到什么?有什么收获?(指名说)师:希望同学们

6、能仔细地阅读原著,深入体会书中人物描写的生动具体。(向学生推荐西游记原著。)板书设计24* 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偷懒在树下睡觉猪八戒偷吃四块西瓜猪八戒四次跌倒_报应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第25课倔强的小红军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曾经”“终于”造句。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训练通过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教学重点训练通过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

7、二万五千里长征,导入新课。为了北上抗日,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两年的长征,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纵横11个省,翻越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粉碎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使红军失去了千千万万坚强战士,以敌人失败、我军胜利而告终。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讲的就是在红军过草地时,发生在一个小红军和一位首长身上的故事。(板书课题。)二、听朗读录音,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三、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陈赓同志遇到的小红军是什么样子的?四、默读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思考问题。1、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

8、马先走的?2、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红军的倔强?五、讨论交流。说说陈赓为什么要这样做,小红军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从中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至十自然段,特别要读好描写小红军言行的部分,读出小红军的倔强、可爱。七、默读第十一至十五自然段,思考问题。1、陈赓为什么要这样做?(1)调转马头,向来的路奔跑起来。(2)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2、“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陈赓“调转马头、奔跑起来”说明他已意识到小红军有因疲惫、饥饿而死亡的危险。“狠狠地打”表达了陈赓深深自责、十分悲痛的心情。他明白了:让小红军骑马,他为什么不肯骑;要同他一起走,他为什么找借口不肯和陈赓一块儿走;给他

9、青稞面,他为什么不肯接受,说自己的比陈赓的还多八、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是从哪些内容当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明白了小红军很倔强,一心为别人着想,即使自己因过度疲惫、饥饿而死,也不拖累别人。)九、课文中哪个词语说明陈赓对这件事十分动情,终生难忘?(“深情”“回顾”“往事”)十、各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十一、作业。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第二课时一、指名读课文。二、学习生字,书写生字新词。三、指导用“曾经”“终于”造句。1、出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体会用法。“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2、练习用“曾经”“终于”写句子。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整体把握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小红军倔强、一心为别人着想;陈赓关心、爱护小红军,小红军牺牲了,十分悲痛,深深自责。2、注意感情的变化,读好对话。3、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指导。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作业。1、书写生字词,带有生字的生词要能默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预习大森林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