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145714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辰溪二中校本课程八年级历史(岳麓版)上册导学案第6课 戊戌变法八年级历史备课组:张仁育(主备人) 时间: 9月23日学习目标1、知道“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记住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学习重点百日维新的内容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习方法“四环七步”教学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公车上书 阅读教材2829页第二段,回答以下问题。、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时间、地点、发动者、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会兴起?宣传维新变法的刊物有哪些?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 阅读教材29页第三段31页 、“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揭竿斩木,

2、已可忧危”是谁的上书内容?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的清朝皇帝是谁? 戊戌变法发生于何年?其主要内容有哪些?、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什么?、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派和大部分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顽固派的实力强大(客观原因)。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力量较弱。袁世凯的出卖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直接原因)。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根本原因)。戊戌变法有何作用?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教训)?二、合作探究1、“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里的“民”具体是指什么人?戊戌变法的哪些内容对封建旧势力冲击最大?2在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说明了什么问题?三、学

3、生交流展示四、教师(或学生)点评五、教师精讲1、公车上书的时间、组织者、影响。2、戊戌变法时间、内容、作用。六、学生识记以下内容1、公车上书的时间、组织者、影响。2、戊戌变法时间、内容、作用。七、课堂检测1、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湖南浏阳人( )A蔡锷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2、19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掀起了救亡图存的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3、下列人物中,支持变法的地方官员是( )A康有为 B袁世凯 C陈宝箴 D翁同龢4、近代

4、史上,哪位清朝皇帝 “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5、北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屈辱。1895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A、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B、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C、慈禧太后仓皇出逃 D、开国大典6、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变法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 B.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变法的主要领导人是李鸿章D.变法因光绪帝的镇压而失败7、下列人物与戊戌变法密切相关的是: ( ) A B C D8、近代化就是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我国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9、戊戌变法内容中惟一被保留下来的是“京师大学堂”,请问“京师大学堂”是下列哪所大学的前身。 ( )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C北京师范大学 D中国人民大学10、康有为在一次上书中说,局势“譬犹地雷四伏,药线交通,一处火燃,四面皆应割台之后,两载遂有胶州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而不可得矣故当今日而思图存,舍变法外,更无他巧 ”。 上述材料中的“割台”指什么事? 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