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不同温度下体积变化的研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136182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在不同温度下体积变化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水在不同温度下体积变化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水在不同温度下体积变化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水在不同温度下体积变化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水在不同温度下体积变化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在不同温度下体积变化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在不同温度下体积变化的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在不同温度下体积变化的研究研究者:金兰苑小学 三年1班 张雅茵、卢沁瑶 指导老师:黎彦君本学期(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课本第6单元冷与热中有一句话(P66页):“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想:1、为什么说“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不说“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是不是有些物体不会热胀冷缩呢?2、物体的热胀冷缩有些什么规律呢?黎老师说:你的想法很好!我们学习科学,就是要有你们这种多问几个“为什么?”的精神。我从资料上见过,确实有些物体不会热胀冷缩的,比如水在0-4摄氏度时,不但不会“热胀冷缩”,反倒过来“热缩冷胀”。

2、但我没有验证过,我和你们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好吗?同时还可以研究下一下水在不同温度时的体积变化。我们决定先研究水在不同温度下“热胀冷缩”的情况,然后再研究水在0-4摄氏度时, “热缩冷胀”的情况(因为要做这个实验要有个比较大的冰箱)。黎老师与我们一起制作和改进了三年级下册课本第63页“水的体积变化观察”中的实验装置,在原装置的橡皮塞中多插了一条温度计(如下图)。实验一:研究水在10摄氏度到60摄氏度之间温度上升或下降时,每上升(或下降)10摄氏度,水胀(或缩)的幅度是不是都一样的。(因为在0-10摄氏度这个范围中,0-4摄氏度可能会出现反常现常,所以不选这一温度范围,而超过60摄氏度的水容易

3、烫伤人,所以也不选用)因为现在是夏天,自然水温在二十几到三十摄氏度之间,所以我们用冰箱冷藏的方法把水温降到10摄氏度,用热水泡浸的方法把水温升到60摄氏度。第一次实验:常温下水的温度是28摄氏度,所以我们把装置泡在电磁炉上的水锅中加热到30摄氏度,然后在玻璃管上划下水位高度。继续加温,当温度上升到40、50、60摄氏度时,分别在玻璃管上划下水位高度。然后,等水温下降,准备记录20、10摄氏度时的高度,但温度降得很慢,于是我们把装置泡在凉水中,让它快速降温,然后放入冰箱中,使温度继续下降,分别记录下20、10摄氏度时的水位高度。然后,把玻璃管上的刻度复制在白纸上,用尺子量出每个温度范围水位升降的

4、幅度。根据测量的数据,做出下面的记录表:温度变化范围(摄氏度)10-2020-3030-4040-5050-60第一次实验液柱上升距离(MM)283731387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水在10-60摄氏度时,是会热胀冷缩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面,温度越高热胀冷缩的幅度越大。比如在10-20摄氏度时幅度是28MM,而50-60摄氏度时幅度是71MM。但是奇怪的是30-40摄氏度时幅度反而比20-30摄氏度时的幅度小6MM,是不是我们的实验过程有问题呢?我们决定做第二实验。附:第一次实验图片实验装置图第一次实验数据第二次实验:我们分析,可能是第一次实验时,我们太焦急了,加热和冷却速度太快,而烧瓶中水的

5、对流比较慢,所以瓶中各处的水温不同,而温度计只是测量了瓶中一个位置的温度,所以当温度计显示30度时,可能其他位置的水温是28度或32度,所以做成实验结果不准确。于是我们先把装置放在冰箱中,让它先降到10摄氏度,然后取出来先记录下10摄氏度时的水位高度;然后让它自然升温,再记录下20摄氏度时的水位高度;再等自然升温到28摄氏度时,把装置泡在35摄氏度的温水中,让它慢慢升温到30摄氏度,然后慢慢地把泡浸的水温升高,使烧瓶内的水温缓慢地分别上长至40、50、60摄氏度,分别在玻璃管上记录下水位高度。(缓慢升温的目的是让瓶中各处水温相同)第二次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温度变化范围(摄氏度)10-2020-3

6、030-4040-5050-60第二次实验液柱上升距离(MM)2334424864这次实验的结果显示:温度越高水热胀冷缩的幅度越大。但对比第一次实验的结果,两次数据出入比较大,如30-40摄氏度时,第一次31MM,第二次是42MM,相差了11MM,又如50-60摄氏度时,第一次是38MM,第二次是48MM,差了10MM。哪个数据更可信呢?我们决定再做一次实验。附第二次实验图片10摄氏度时的液柱高度20摄氏度时的液柱高度30摄氏度时的液柱高度40摄氏度时的液柱高度50摄氏度时的液柱高度60摄氏度时的液柱高度温度从10度上升到20度时,液柱上升了23MM温度从20度上升到30度时,液柱上升了34M

7、M温度从30度上升到40度时,液柱上升了42MM温度从40度上升到50度时,液柱上升了48MM温度从50度上升到60度时,液柱上升了64MM温度变化与液柱上升高度对照全图第三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是先升温测量30、40、50摄氏度的数据,然后降温测量20、10摄氏度的数据。第二次实验是先把温度降至10摄氏度后,再让它缓慢升温,依次测量20、30、40、50、60度的数据。第三次调过来,先用热水泡烧瓶,使瓶中的水温升到65摄氏度,然后让装置就泡在热水里自然降温(这样使瓶中的水温更均匀),到常温后再放入冰箱中降温,分别记录下60、50、40、30、20、10摄氏度时的水位高度。为了便于观察,本次实验前

8、,我们先在水里加了点红墨水。这一次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温度变化范围(摄氏度)10-2020-3030-4040-5050-60第三次实验液柱上升距离(MM)2343394465第三次实验的结果与第二次实验的结果比较接近,结果显示:大部分情况下水的温度越高热胀冷缩的幅度越大。附第三次实验图片60摄氏度时的液柱高度50摄氏度时的液柱高度40摄氏度时的液柱高度30摄氏度时的液柱高度20摄氏度时的液柱高度10摄氏度时的液柱高度温度从10度上升到20度时,液柱上升了23MM温度从20度上升到30度时,液柱上升了34MM温度从30度上升到40度时,液柱上升了42MM温度从40度上升到50度时,液柱上升了48

9、MM温度从50度上升到60度时,液柱上升了64MM温度变化与液柱上升高度对照全图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温度变化范围(摄氏度)10-2020-3030-4040-5050-60第一次实验(混合法)液柱上升距离(MM)2837313871第二次实验(升温法)液柱上升距离(MM)2334424864第三次实验(降温法)液柱上升距离(MM)2343394465根据上表的数据综合分析,水在10-60摄氏度的范围内,在大部分情况下,水的温度越高热胀冷缩的幅度越大,温度越低热胀冷缩的幅度越小。但有例外,就是20-30摄氏度这个范围内,如果从20度上升到30度,热胀的幅度较小,而30度降到20度时冷缩的幅度较大

10、。实验二:观察水在0-4摄氏度的体积变化情况因做这个实验需要空间足够大,而且温度最好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的冰箱中才能进行,而家里的冰箱不能满足这些要求,怎么办呢?后来我们得到食堂叔叔阿姨的支持,借用他们的冰箱才完成了这个实验。第一次实验:我们把上一个实验的装置放入冰箱中,等了三个多小时,很不容易才等到温度降到0摄氏度。当我们把装置拿出来观察时,见到在0-4摄氏度时,玻璃管里的水柱虽然有变动,但变动的范围很小,只有一毫米左右,实验结果很不明显。黎老师说,由于在0-4摄氏度的变化过程中,水的体积变化微小,这次实验用的玻璃管太粗了,所以水柱的高度变化不明显。于是,我们在实验室中找来最细的玻璃管,重制

11、作了一个装置。重新做这个实验时,又遇到了另一个新问题。本来在正常情况下,水的温度不可能低于0摄氏度,低于0摄氏度时就结冰了,而我们把装置冷却四小时后观察,发现瓶中的水未结冰,而温度计却显示-2摄氏度。这就说明了温度计不准确。我们跑到实验室,把全部温度计取出来,一对比,各支温度计读数都不同,最高与最低的竟相差4、5摄氏度。怎么办?黎老师建设我们取10支温度计放在水杯中,加水后放在冰箱中降温到冰水混合状态,看哪一支温度计是刚好0摄氏度的,就选用这一支。我们把装置冷却到0摄氏度时,把装置从冰箱中取出,温度每上升1摄氏度,就在玻璃管上记录下液柱的面的位置。第一次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从0上升到1摄氏度时

12、,液柱向下降,到1摄氏度时降到最低,然后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到5摄氏度时,液柱高度回复到0摄氏度时的高度,之后继续随温度上升而上升。也就是说,1-4摄氏度比0摄氏度高,但体积却比0摄氏度时小,所以说水在0-4摄氏度时“热缩冷胀”。从严格上来说,水在0-1摄氏度时才是真正的“热缩冷胀”。而超过1摄氏度到4摄氏度这个温度范围,水还是会“热胀冷缩”的,只不过是从整体上来看,这个温度范围的体积比0摄氏度时小。附第一次实验图片:0摄氏度时液柱高度0.1摄氏度时液柱高度1摄氏度时液柱高度3摄氏度时液柱高度4摄氏度时液柱高度5摄氏度时液柱高度8摄氏度时液柱高度实验装置第二次实验:因做这个实验要把装置放在冰箱中

13、冷却到0摄氏度,而常温是30摄氏度,因温差大,把装置取出后,温度会很快升高,动作稍慢便来不及记录、拍摄。而且吸取之前研究过程中温度快速变化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教训,这一次实验,我们在卧式冰箱中放张小凳,把装置放在凳面上,这时整个烧瓶都在冰箱中,而温度计和玻璃管露在上面,刚好可以观察和拍摄。0摄氏度时液柱高度1摄氏度时液柱高度(1)1摄氏度时液柱高度(2)2摄氏度时液柱高度3.5摄氏度时液柱高度4摄氏度时液柱高度5摄氏度时液柱高度6摄氏度时液柱高度实验二:观察水在0-4摄氏度的体积变化情况因做这个实验需要空间足够大,而且温度最好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的冰箱中才能进行,而家里的冰箱不能满足这些要求,怎么

14、办呢?后来我们得到食堂叔叔阿姨的支持,借用他们的冰箱才完成了这个实验。第一次实验:我们把上一个实验的装置放入冰箱中,等了三个多小时,很不容易才等到温度降到0摄氏度。当我们把装置拿出来观察时,见到在0-4摄氏度时,玻璃管里的水柱虽然有变动,但变动的范围很小,只有一毫米左右,实验结果很不明显。黎老师说,由于在0-4摄氏度的变化过程中,水的体积变化微小,这次实验用的玻璃管太粗了,所以水柱的高度变化不明显。于是,我们在实验室中找来最细的玻璃管,重制作了一个装置。重新做这个实验时,又遇到了另一个新问题。本来在正常情况下,水的温度不可能低于0摄氏度,低于0摄氏度时就结冰了,而我们把装置冷却四小时后观察,发

15、现瓶中的水未结冰,而温度计却显示-2摄氏度。这就说明了温度计不准确。我们跑到实验室,把全部温度计取出来,一对比,各支温度计读数都不同,最高与最低的竟相差4、5摄氏度。怎么办?黎老师建设我们取10支温度计放在水杯中,加水后放在冰箱中降温到冰水混合状态,看哪一支温度计是刚好0摄氏度的,就选用这一支。我们把装置冷却到0摄氏度时,把装置从冰箱中取出,温度每上升1摄氏度,就在玻璃管上记录下液柱面的位置。第一次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从0上升到1摄氏度时,液柱向下降,到1摄氏度时降到最低,然后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到5摄氏度时,液柱高度回复到0摄氏度时的高度,之后继续随温度上升而上升。也就是说,1-4摄氏度比0摄氏度的温度高,但体积却比0摄氏度时小,所以说水在0-4摄氏度时“热缩冷胀”。从严格上来说,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