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专长综述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132772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术专长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医术专长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医术专长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医术专长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术专长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术专长综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术专长综述尊敬的各位中医专家,您好本人XXX,男,19XX年出生,于1985年一一1988年 在许昌卫校专修学习西医。同时在长葛县人民医院实习八 个月。因有在学校学习医学的经历,毕业后一直在家乡开 诊所。又于1994年考取了乡村医生行医资格证书。因时常 有患者上门来诊,深感自己的经验不足,为此与 2000 年一 一2003 年在许昌市魏都区公疗医院中医科进修中医专业。医术渊源、专长及安全性。进修期间能够运用中医的 整体思路和辩证论治的方法独立处理病人,受到了老师的 好评和患者的认可。我个人喜欢伤寒论、金匮要 略中的淋证的观点,淋证是指小便频急短涩,滴沥刺 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

2、病症。淋证之名 称始见于内径。金匮要略论其症状:“淋之为 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北周集验 方论及:“五淋”,即石淋、气淋、膏淋、热淋、劳 淋。后世沿五淋之名,内容稍异,如宋代济生方即将 前五淋中的热淋易为血淋。诸病源候论指出其病机为 “肾虚而膀胱热故也。”淋证的病因以湿热为主,病位主 要在肾与膀胱,初起湿热蕴结下焦,或肝郁气滞导致膀胱 气化不利,病久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辨证论治,辩证首先应据膀胱气化失司所引起的诸淋 共证,确立淋病的诊断,即小便频急短涩,滴沥刺痛,欲 出未尽,小腹拘急,痛引腰腹。同时,根据特有的证候区 分淋证的种类,如气淋:少腹胀满,尿有余沥;血淋:尿 血而痛

3、;膏淋:尿如脂膏或米泔水样;劳淋:遇劳即发; 热淋:小便灼热刺痛;石淋:尿出砂石。其次,辨明证之 虚实。一般新病或急性发作多实;久病多虚,以肾虚、脾 虚、气阴两虚为主。热淋、石淋多实;劳淋属虚,血淋、 气淋、膏淋有实有虚。再次,应注意病情的转化。各种淋 证可以互相转化,同一淋病和不同的淋冰之间的虚实也可 以互相转化,也可两种淋病或虚实同时并见,均须辨清, 以指导论治。论治以实者清利,虚者补益为基本原则。实证:膀胱 湿热者,清热利湿;血热妄行者,凉血止血;气滞血瘀 者,理气化淤;砂石结聚者,涤除砂石。虚证:肾虚者, 补肾;脾虚者,健脾;气阴两虚者,益气养阴。虚实夹杂 者,补虚泻实兼顾,或攻补相间

4、而施。热淋证候:小便频数,灼热刺痛,急迫不爽,尿色黄 赤,小腹拘急胀痛,或腰痛拒按;或见寒热口,恶心呕 吐;或兼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利湿 通淋。血淋证候:实证尿色深红,或夹紫暗血块。尿频短 急,热涩刺痛,或尿路满急剧痛,牵引脐腹,或心烦,舌 尖红,苔黄,脉滑数。虚证:尿色淡红,尿痛滞涩不著, 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实证宜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虚证,宜滋养肾阴,清热止血。膏淋证候:实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置之沉淀如絮 状,上有浮油如脂,或夹凝块,或混血液,尿时热涩疼 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虚证:病久不已,或反复 发作,尿出如脂,涩痛不著,形体消瘦,头昏

5、乏力,腰膝 酸软,舌质淡,苔腻,脉细数无力。治法:实证宜清热利 湿,分清泄浊;虚证宜补肾固涩。劳淋证候:小便淋沥不已,时作时止,缠绵不愈,遇 劳加重或诱发,尿赤涩不著,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质 淡,脉虚弱。治法:健脾益肾。气淋则应分虚实而论,如小便涩滞,淋漓不宜、少腹 满痛,舌白苔薄,脉沉而弦,宜以利气疏导。而虚证表现 为少腹坠胀,尿有余沥,面色晃白,舌质淡,脉虚细无 力,宜以益气养血,脾肾双补。石淋证候:尿中时夹砂石,小便涩滞不畅;或尿不能 卒出,窘迫难忍,痛引小腹;或尿路中断,腰痛如绞,牵 引小腹,连及外阴;或尿中带血。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或数。病久砂石不去,可见面色少华,精神萎顿,少气

6、乏 力,舌质淡,边有齿印,脉细弱;或腰腹隐痛,手足心 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故石淋即现代医学的泌尿系结石 之类,治则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笔者用金钱草、海金 沙、茵陈、泽泻、车前子、鸡内金、川山甲等,煮服治疗 石淋证,均每获良效。然而历代医学有“淋证忌补”之 说。经云:“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 盛。”淋证大忌发汗,恐动其血,由是汗血同源,汗出血 散,实为危候。故对淋证辨明虚实寒热,切莫妄补,否则 适得其反。惟有的放矢,舌脉合参,方能奏效。用药方面,说到用药安全,由于伤寒论是先圣的 组方,极其严谨,每一首经方其实已经考虑到了相关症状 的安全问题,只要辩证没有出错,就不会有什么安全问 题,至于效果,笔者在多年中医实践中,治愈了不少病 例,为一方患者提供了一些便利。确实体会到有药到病除 之感。望专家们考核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