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精神的渊源和由来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109609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阴精神的渊源和由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阴精神的渊源和由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阴精神的渊源和由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阴精神的渊源和由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阴精神的渊源和由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阴精神的渊源和由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阴精神的渊源和由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阴精神的渊源和由来 江阴好,山水气势雄,三十三山罗四境,长江滚滚隐蛟龙,四季景无穷。江阴好,人物冠古今,佛子神仙随代有,畸人侠客不须寻,行事足讴吟。江阴好,风俗最淳良,富贵缙绅崇礼让,贩夫走卒重纲常,气节更辉煌。江阴好,雨露四时匀,只有嫩凉添秋艳,时逢春暖弄春晴,冬夏亦良辰。江阴好,物产羡丰饶,江里河豚荐紫笋,机头棉布胜鲛绡,衣食两逍遥。江阴好,古迹任遨游,楚国春申雄一世,延陵季子义千秋,一例美名留。江阴好,最好是吾乡,山似连环江似带,桑麻遍野米成仓,四处可倘佯。江阴好,最好是吾家,竹外桃花依屋角,篱边杨柳拂檐牙,慈母乐无涯。江阴,简称澄,古称暨阳,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500多年,有着得天

2、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早在宋时就被称为“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经济文化素称发达,历史上重文重教,孕灵育秀,被誉为衣冠文物之邦,东南人文之薮。改革开放以后,江阴人民勇立潮头,在“江阴精神”的鼓舞下,更是以占全国万分之一的面积,千分之一的人口,发明出占全国三百分之一我国生产总值的骄人经济实力,成为我国外瞩目标一方热土。有关“江阴精神”,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把“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总结为“江阴精神”。这四句十二个字充足勾勒出了江阴人民的个性、作风、气概和秉性。江阴人的这些性格特点,在历史上和今天全部表现得很充足。中国明代杰出的旅行探险家、地理学家江阴人徐霞客,从二十二岁开始

3、,历时三十多年,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旅行探险和地理考察,跋涉今十九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半个中国。她不为名利、不避艰险,穿越野兽出没的荒山密林,攀登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钻探神秘莫测的洞穴,把沿途的山脉走向、河流分合、气候气温、风土人情等所见所闻一一统计下来。在徐霞客逝世后,后人把她的日志诗文整理xx成徐霞客游记,成为地理学发展史的珍贵文件和研究中国三、四百年前自然山河及人文历史的宝贵资料,在熔岩地貌、水文地理、植物地理研究等很多方面达成了当初地理学发展的世界最高峰,赢得了“千古奇人”和“千古奇书”的美誉。明末清初,清军入山海关。长驱南下,攻占南京、扬州。所到之处,强制推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4、”的剃发令,江阴民性刚强,断然反对清军的民族歧视和高压政策。县学生员许用等人疾呼“头可断,发决不可剃”,民众响应者达数十万人。众人推举县典史陈明遇为首领,组织义军,据城抗清,江阴县前任典史阎应元,应陈明遇邀请,被推为城主和义军首领。阎应元为人严正,富有军事才能,曾抗海盗立功,深得众望。阎、陈通力合作,整饬队伍,发放武器,筹措粮饷,誓死守城。 依靠坚固的城垣,屡挫攻城清军。 清将博洛对江阴久攻不破大为恼怒,增调军队和大炮,总兵力号称24万。八月二十日起,用200多门红夷大炮猛轰,清军在狼烟和炮火掩护,渡过护城河,蜂拥入城。阎应元、陈明遇等率领义军奋勇巷战,斩杀清兵数千,最终全部壮烈牺牲。博洛下令

5、屠城,城内、外死难者约万人,幸存者仅有老小53口。 江阴军民同仇敌忾,宁死不屈,力拒24万清军于城下,孤城血战81天,连折清军3王18将,毙敌75000余人,重挫其锐气,钳制了清军主力南下,推进了各地的抗清斗争,由此江阴被后人称为忠义之邦。历史的车轮转瞬到了当代,经过数千年文明史的厚重积淀,代表江阴人民的聪慧和智慧和勤劳和拼搏的“江阴精神”更是充足的得以表现。新时期的“江阴精神”代表的是一个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加紧发展的精神,是一个知难而进、奋力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是一个勇于争先、勇于胜利、勇于发明的精神,是江阴的发展之本、力量之源。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阴华西村,是全国著名的优秀经典,也

6、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40多年来,华西村一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直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友好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当代化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华西村前后取得“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全国乡镇企业优秀企业”、“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视察华西村,并给了高度评价,我国外数百家媒体对华西村的优秀事迹进行了报道。40多年来,华西村迈出了含有历史意义的四大步:“七十年代造田”,成为农

7、业样板村;“八十年代造厂”,实现农村工业化;“九十年代造城”,实现农村城镇化;“二十一世纪腾飞”,实现农村当代化。早在70年代,华西人就发明性地提出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思绪。将全村500多亩粮田交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绝大多数劳动力被转移到工业上去,为华西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第二天凌晨2点,时任华西村党委书记的吴仁宝召集村党委委员、正副村长和各厂厂长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快速做出了动员一切资金加紧经济发展的决定。20世纪90年代,华西村实施“一村两制”,使华西村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多个经济成份并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发展新路子。

8、90年代末期,华西村又紧紧抓住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机遇,着力缩小和一流企业距离,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进入新世纪初,华西人又提出了“新投项目急刹车、技改延伸项目开快车、现有企业开稳车”的“三车标准”,使华西的发展在宏观调控形势下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20212021年间,前后投资8亿元,做强华西的纺织、冶金和三产,2021年,总投资12亿元的化纤、炼钢项目同时开启。现在的华西村,已形成钢铁、纺织、旅游三大产业,华西集团拥有固定资产多亿元,成为拥有1000多个产品的国家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在全国1000家大型企业中名列第100位。2021年,全村共实现国税开票销售260亿元,202

9、1年达成了307亿元。华西村之因此能长盛不衰,究其关键在于一直坚持发展不动摇,珍爱各个时期的发展机遇,并一直坚持凝心聚力,团结各方力量寻求发展。华西经验能够说是江阴精神的集中表现和本质内涵,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进江阴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弘扬江阴精神,就是要像华西那样一直坚持“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以民为本,富民优先,一直把老百姓的事装在心里,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建设友好创新的新江阴,让每个在江阴工作生活的人全部感受到江阴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弘扬江阴精神,就是要像华西那样一直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最没道理、科学发展是真道理,不怕公有私有、就怕什么全部没有,抢抓机遇,克难求胜,勇于发展,善于发展。就是要秉承民性刚的性格,不畏艰苦,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动真做实,用大的视野、大的气魄、大的手笔,成就大的事业、实现大的发展。弘扬江阴精神,就是要像华西那样一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时俱进,勇于创新,就是要在各项工作中表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发明性,不停确立新定位,寻求新突破,实现新目标,增强发展动力,增创发展优势,巩固发展地位。江阴精神是江阴城市的宝贵财富,是江阴长久处于全国县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巅的主要法宝。为此,我们要深入弘扬江阴精神,使江阴精神成为江阴发展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