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说明(富业路)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09526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图说明(富业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施工图说明(富业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施工图说明(富业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施工图说明(富业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施工图说明(富业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图说明(富业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图说明(富业路)(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F202015);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治理验收规范(CJJ1-2008);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12国家现行颁布的其他有关设计规范、标准:13、其他相关资料及工作会议纪要。三、技术指标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2、交通等级:中等交通3、计算行车速度:40km/h4、最大纵坡:1.5%5、最小纵坡:0.3%6、道路红

2、线宽度:28m7、标准轴载:BZZ-IOO8、地震荷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1Og9、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10、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11、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位于龙头工业园区,东邻廉坡公路,西临龙塘路。项目名称:坡头区科技产业园龙头园区富业路一期建设工程。本道路呈东西走向,西起变电站南侧,东至S286,道路施工全长450m。道路红线宽28m,双向四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计算行车速度为40kh0道路现状为杂草丛生的土路,本次设计平整路床,碾压土基后在土路上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及铺设人行道。本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包含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

3、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施工图分五册: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交通工程第三册排水工程第四册照明工程第五册绿化工程本册图纸为第一册道路工程,其他专业设计详见其他图纸。二、设计依据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较好,不会对本项目的实施造成太大影响。4、基础设施条件本项目所在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水、电等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5、场地地震效应雷州半岛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区的雷琼地震带上,低震级地震活动较频繁。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4、2001)2008年版,本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按0.1Og采用。五、平面线形设计5.1线形控制本道路平面线位按本片区市政项规划定位,起点于变电站,终点接S286(廉坡公路),主要呈东西走向。道路施工全长450m,道路施工桩号起点K0+193.002(X=2359636.056,Y=450292.31b标高:16.943m)终点K0+649.508(X=2359524.724,Y=450733.265,规划标高:19.2m)。道路红线宽度为28米,本次设计范围红线宽为28m。详见图纸部分的道路平面图。本项目性质为新建道路工程,因此路线设计主要按本片区相关市政专项规划及现

5、状建筑、项目用地红线等综合考虑,线位布设与平交口、现有道路相协调,根据不同地形限制条件,尽量减少工程量和投资为设计原则。5.2纵断面设计本工程纵断面设计综合考虑规划标高、现状道路标高及两侧地坪标高。本道路拉坡时,主要接合现状道路标高、规划交叉口标高及现状道路两侧场地标高,道路最小纵坡为0.896%,最大纵坡为0.896%。全线纵坡坡度及坡长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12、高程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系统13、材料运距:3Km四、工程建设条件1、气象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夏长、春秋冬季短,日光充足,太阳辐射能丰富:高温多雨,雨热同季,分布不均,干湿季明显;夏秋季雨多,雷多,台风多,给土壤带

6、来严重冲蚀,有机质分解快。常年气温23.2,1月最冷,7月最热,冬季鲜少出现低于0的寒冷和霜冻天”。一年中降雨量主要集中在59月份,其中8月份达到最高值。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81.6%,属于湿润地区,雾日多出现在12月至翌日5月。常年风向冬季为北风,夏季为东南风。2、地形地貌雷州青年运河纵穿遂溪县,两岸一抹平原,沃土千里。遂溪县海岸线长,港湾多。遂溪县的海岸线东面从黄略至建新海岸,南面从江洪至北潭港、界炮,合计全长145.7千米,有潮间带的浅海滩涂面积共有103.64平方千米。地形属第四纪浅海沉积的地台地,中部较高,东北部有低丘陵,其余大部分为湛江组和北海组阶地,海拔2040米,地形变化不大,阶

7、地面广阔而平坦,略有起伏,坡度一般在5以下。3、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本项目的主要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砂石料、五金等均需要外购或从厂家运转工地,也可在当地厂家购买。砂石料均可通过本区域发达的公路运输。建筑材料单价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从目前调查到的材料供应情况看,货源及运输条件粘结层:PC-3乳化沥青粘层油(用量0.30.6Lm2)中面层:5cm中粒式改性沥青碎ACT6C(添加0.4%抗车辙剂)粘结层:PC-3乳化沥青粘层油(用量0.30.6Lm2)下面层:7cm中粒式改性沥青性AC-20C(添加0.4%抗车辙剂)联结层:1CIn厚自粘结波纤格栅+TP双重反应型防水粘层、液体石油沥青AL

8、(M)-2透层上基层:20cm6%水泥稳定碎石(3.5MPa)下基层:20cm5%水泥稳定碎石(2.OMPa)垫层:15Cm级配碎石总厚度:72m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面层:4Cm改性彩色沥青碎ACToC粘结层:乳化沥青粘层PC-3+液体沥青AL(M)-2透层上基层:20cm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15Cm5%水泥稳定碎石总厚度:39m8.2路面结构层材料技术要求8.2.1沥青(1)道路石油沥青上面层、下面层推荐采用A级70号进口石油沥青,应符合下表中的要求。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8.1主要控制因素:桩号K0+146.618处规划标高16.5m,终点接S286规划标高19.2k详见相关图纸。5.

9、4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应复测各导线点的坐标及水准点的高程,满足规范相应等级的要求后方可使用。(2)施工时,须按坐标放样,确保路线平面线形准确。六、横断面布置本项目规划道路用地红线宽度为28米,双向4车道,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如下:2.5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2.Om(绿化带)+7.Om(车行道)+7.Om(车行道)+2.Om(绿化带)+2.5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28.0m。行车道横坡为15%,人行道横坡为2.0%(坡向行车道)。七、交叉口设计本工程道路交叉均采用平面交叉的方式,共设置2处平交口(桩号K0+146.618、终点),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均采

10、用平Bl(支路只准右转通行)交叉口形式。由于S286现状为机动车道宽10米的双向两车道,车流量低,而本次设计的范围不包括与S286相交的交叉口,所以暂用平BI(S286只准右转通行)交叉口形式。八、路面结构设计8.1行车道路面结构设计车行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为:上面层: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碎ACT3C(添加0.4%抗车辙剂)弹性恢熨25C(%)最小75质量损失%)最大1.0针入度比25*C(%)最小65延度5*C(cm)最小15改性沥青宜在固定式工厂或在现场设厂集中制作,也可在拌和场现场边制造边使用,现场制造的改性沥青宜随配随用,需做短时间保存或运送到附近的工地时,使用前必须

11、搅拌均匀,在不发生离析的状态下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检验产品质量,发生离析等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3)粘层沥青IR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旧的沥青混凝土与新铺沥青混凝土之间,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均应喷洒粘层油。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与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的接触面必须喷洒粘层油。粘层油采用乳化沥青,具体要求同上。8.3.2集料(1)粗集料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需采用轧制碎石,必须由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厂生产,不得使用筛选砾石和矿渣。沥青面层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力好的优质石料,不得使用筛选砾石、矿渣及

12、软质集料,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不宜采用反击式破碎机加工。使用花岗岩等酸性石料时,为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填料中需加入水泥或消石灰,需在沥青中掺加热稳定性及耐久性优良的抗剥落剂。其质量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要求: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要求表表8.3实验项目指标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试验项目70号沥青针入度(25匕1005s)(0.Iran)60-80针入指数PI-1.51.0延度(10,C)不小于(cm)15延度(15C)不小于(cm)100软化点(R&B)不小于CC)46闪点(1C)260含蜡量(蒸储法)不大于(%)2.2密度(151g/cm3)实测记录溶解度)不小于(%)99.5动力

13、粘度(60C)(Pa.S)2180质量变化不大于(%)0.8ru后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残留延度(15Ce,5cmnin)(cm)15(2)改性沥青本项目面层及粘层均采用SBS改性沥青。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要求,其各项指标试验应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o52-2000)规定的方法执行。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见表8.2o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表8.2技术指标技术指标针入度25CIOOr5s(0.01mm)最小40-60针入度指数PI最小0延度5C,5cmmin(cm)最小20软化点TR&B(X?)果小60运动粘度135C(

14、Pa.s)最大3闪点(C)最小230溶解度(%)最小99离析,软软化点差(r)最大2.506nn(%)100颗粒范国0.15un(%)901000.075mm(%)75-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8.3.3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改性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量见表8.6。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表表8.6类型通过下列筛选(方孔InnO的质量百分率()26.519.0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090-10068-8538-6824-4015-3810-287-205-154-8中粒式浙青混凝土AC-Ifir10090-10076-9260-8034-6220-3813-369-267-185M4-8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r10090-10078-9262-8052-7226-4516-4412-338-245174-133-78.3.4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8.3.4.1马歇尔击实试验指标沥青混合料主要技术指标表(马歇尔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