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086322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 黄立梅近几年来,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老师的教法不断创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局面。但热闹背后,语文课堂教学却失去了语文的本色,变成了教师哗众取宠的舞台。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使语文教学错位、变形、变味、变质。老师只注意课件的大量运用,没有注意它的实效性,从而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思考、探究的时间;只注意问题的结论,不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老师讲的多,学生读、悟的少。凡此种种,给人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在课改实施中,究竟该如何去教语文?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成了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

2、的困惑。本色语文就是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品味感知言语,激活学生认知体验的一种教学活动。看来语文教学应该还原本色,复归本位。何谓“本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教育要坚持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统一。小学阶段是基础中的基础,理应抓住工具性不放,通过工具性渗透人文性。我想,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色。那么,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本色呢?我觉得有位老师说得好:“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品词赏句,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起童真童趣。” 一、语文课要有琅琅的读书声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

3、默化。”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我们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熟读”才会“精思”。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最直观表现莫过于一个人的语感如何,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那么,如何读书呢? (1)读正确,读流利。读正确,读流利,这是语文课最基本的要求,其它的读都是以此读为基础。宋代教育家朱熹对于读书不仅强调读准,还强调读的遍数要多,他认为读书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多颂,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如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为了让学

4、生体会“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等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的意思,我采用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自由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然后小组检查读,接着指名比赛读,最后一起朗读。有了读的基础,再思考这句话的意思就不难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答案就不一样,个性化的独特感受得到体现。这样的读就充满语文味了。 (2)边读边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因此,读与思考要统一。让学生用心地读,认真地思考,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内部已有的经验,通过联系上下文,真正做到读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感悟,产生新的疑惑。然后通过教师、学生、教材三方面的交流,把语文学好。为了让边读边思考成为学

5、生的读书习惯,我让学生在读书时带着任务读。如在教争吵时,我让学生在读书时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不同表现。第一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第二步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这样不离文本,引导学生真真切切地边读边思考,读出语文味。 (3)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是一种美读,一种升华的读,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边读边思考,对课文产生独特感受、体验的朗读。如在教荷花时,在学生体会到荷花盛开时的美景时,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你能通过朗读展现出荷花盛开时的美丽姿态吗?”我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那么令人陶醉,让人仿佛看到一大池美丽的荷花就展现在眼前。有了这感情朗读,语文

6、味就更浓了。 二、语文课要有品词赏句 课文中的语言就像沙滩上的一颗颗贝壳,是那么丰富;又像一颗颗发光的宝石,是那么精湛,那么引人入胜;还像一杯杯清茶,耐人寻味。丰富、精湛、耐人寻味的语言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味道来,才会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1、对比品析。在比较中品词赏句是我们常做的一个方法,因为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中,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语文味才能得以体现。如在教泊船瓜洲时,学生理解诗意后,我问学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中,这个“绿”字可以换

7、成哪些字?学生纷纷回答:“可以换成到、吹、过、来、刮、入、满”那“为什么诗人不用这些字,而用绿字?”通过比较,学生很快就懂得那些字没有写出江南的生机和美。而绿字不仅写出春风的动态,还写出了颜色的变化,仿佛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画面,尽情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美景的思恋。 2、联系上下文品析。我们知道,语文中的字、词、句的情感总是统一在一起的,他们不是孤立的。就字说字,就句论句那是表面的理解,会显得很肤浅。因此,联系上下文是品词赏句的一个好方法。如“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有一句话:“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

8、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这句话既写出了母亲的爱所产生的效果,又暗含父爱的重要性,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父爱和母爱。要让学生理解好,必须联系上下文。学生通过一步一步联系上下文品词赏句,很快就体会到母亲的慈爱和父亲的严爱对于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这时,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不再是浮华、浅薄的了,这样的语文课就更显得有滋有味。3、想象中品析。孩子们想象力是非常丰富。我们的课文本身就有一个特点:意象性特强,总会留下空间给人以想象。通过想象可以使深奥难懂的内容显得通俗易懂,令人回味无穷。荷花一课有这样一句话:“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如果你也是

9、一朵荷花,你会想些什么?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这样,学生在想象中品析,从而体会到作者对荷花的深深情感。4、拓宽中品析。课本是教学资源,课外的资料也是教学资源,学生本身也是很好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在拓展中,我们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帮助学生品词赏句,给品词赏句更宽广的天空。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体会周总理生活简朴后,我补充课外阅读周总理的睡衣,让学生更深切体会到周总理的艰苦朴素的生活。学生理解完后,我补充周总理患重病后其中一天工作的安排给学生看。学生看后,更感受到周总理是多么的劳苦,他的精神多么伟大。这时周总理的形象更加高大起来。 三、语文课要有写的训练 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进

10、行写的训练,是在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是在用语言赞美美好的心灵,赞美美丽的大自然,赞美金色的童年这些像春雨一样无声无息地进入了学生的心田,轻轻震撼着他们所不知道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又一次得到完美的统一。 1、模仿写。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再说每篇文章其实都是写作的范文,作者的遣词造句,构段谋篇的方法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都是学生模仿和待以迁移的对象。例如,学生学完荷花后,我要求学生仿其写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通过仿写,学生内化了写作方法。 2、想象写。文学它有着间接性、概括性,有较多的地方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去填补它的空白处,丰富当时的情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那儿就是学生最

11、好的练笔之处在想象中写。如学完燕子专列后我设计了一个想象写话的练习:“你想对贝蒂说什么?”学生在想象中,更增强了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这样语言得以运用 ,情感得以表达,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语文味就显现出来了。 3、升华写。一篇文章学到有味儿时,文章的情感上升为自己的情感,自然会产生一种感觉不写不快。这时就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好时机。如教完只有一个地球我设计了写作训练:(1)结合课文内容和现实生活,以童话形式写一篇题为地球母亲哭了的作文。或写一篇读后感。 (2)写两条保护环境的公益宣传语。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有一天,我们能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为倡导本色语文,绝不是封闭、守旧,而是在坚守语文本色之中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追求。让我们共同努力,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本色语文,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去追求更加有效的语文本色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