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一次月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06382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第一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上第一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上第一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上第一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第一次月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1. 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陕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2.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主要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石器和木棒 D.石器和骨器3.右图是骨针和装饰品,反映了山顶洞人( )A.懂得爱美 B.知道定居生活C.注意防寒 D.开始种植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北京人特征的是( )A.使用打制石器 B.过着群居生 C.人工取火 D.保留了猿的特点5.右图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它说明河姆渡居民已经过着( )A.游牧生活 B.定居生活 C.生活不稳定 D.

2、与外地交换食品6.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血缘关系的结合 工具简陋粗糙 人们头脑简单 生活环境险恶A. B. C. D.7.下列远古居民最早吃到小米饭的是( )A.河姆渡居民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元谋人8.炎帝和黄帝部落主要活动于(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淮平原 D.黄土高原 9.出现原始社会“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 B.没有战争,和睦相处C.人们有觉悟,互相谦让 D.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10.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事件( )来源:学科网ZXXK生产发展 阶级产生 贫富分化 私有财产出现A. B. C. D.11、下列哪一位部落联

3、盟首领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A、炎帝 B、黄帝 C、蚩尤D、大禹12 .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13、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逐鹿之战 B、夏朝的建立 C、禅让制的实施 D、华夏族的形成1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 A、汤 B 、黄帝 C 、禹 D、舜15、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

4、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16、下列不属于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的是( )A、四羊方尊 B、青铜面具 C、大型青铜立人像 D、青铜神树17、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后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其中等级最高的是( )A、士 B、诸侯 C、天子 D、卿大夫18、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 A B C D19、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自比为太阳的暴君-桀B、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C、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镐,史称东周D、西周时期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20、关于夏、商、

5、西周农业、畜牧业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农牧业已经相当发达B、农业上已经知道选种、施肥、治虫害C、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D、西周农业已经大量使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二、材料题(共20分)1、材料一:他在都城北边的沙丘,养育着各地进贡的珍禽异兽,还造了“洒池”“肉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还有巨大的粮仓,装满了从全国掠夺来的粮食。在都城南边,建造了高大的鹿台,堆积无数珍宝。材料二:他还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1)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哪位君主的情况?该朝代的第一个君主又是谁?(3分)(2) 这个朝代是哪一年被谁灭亡的?它被灭亡时涉及战争的名称叫什么?此战争有何特点?(6分)2、材料一:“兼制天下,六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材料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这滨,莫非王臣。”诗经(1) 上述两段材料均涉及西周一项重要的制度,这项制度的名称和实施的目的分别是什么?(2分)(2) 这项制度实施的对象是哪些人?(2分)(3) 实施这项制度后,诸侯要对天子尽什么义务?(4分)(4) 这项制度的实施有什么作用?(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