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人口身心健康状况探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015918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贫困人口身心健康状况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贫困人口身心健康状况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贫困人口身心健康状况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贫困人口身心健康状况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贫困人口身心健康状况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贫困人口身心健康状况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人口身心健康状况探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贫困人口身心健康状况探析 以陕西省扶风县东坡村为例 贫困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罹患的一种疾病。贫困人口是一类特殊的群体,由于疾病、残疾、上学、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因灾等原因造成家庭困难。今年以来,全省上下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探究贫困原因对制定精准扶贫措施具有治病治根的根本意义,本文以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杏林镇东坡村为例,试图用解剖麻雀的手法,以点及面,由小见大,从研究贫困户身心健康角度出发,分析贫困现状,探析深层次致贫原因,以期提出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有借鉴价值的对策建议。 一、东坡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及致贫原因、劳动力状况分析 扶风县杏林镇东坡村,位于关中地区

2、,全村共6户25人,土壤水利条件较好,分析东坡村的贫困状况对反映关中地区乃至全省范围内贫困村有其代表意义。全文使用数据为贫困户建档立卡数据库,入户访问资料以及乡邻了解情况。0X年全村核实认定户贫困户,共计28人,贫困发生率为8%。致贫原因主要是缺技术致贫24户8人,因残致贫21户5人,因病致贫9户44人,缺劳力致贫9户4人,因学致贫户7人,因灾致贫1户4人。因残、因病、和缺劳力可归结为因身心健康问题,三者致贫户数合计达到39户,占贫困总户数的5.%,身心健康问题已成为东坡村致贫的主要原因。 图1:东坡村致贫原因分析图 分析东坡村贫困户的劳动力状况,6户贫困户20人,其中有66人无劳动力占比3.

3、7%,22人丧失劳动力占比106%,二者合计为423%,四成以上人群无劳动能力。村贫困户中有无劳动力或丧失劳动力的户数为户,占比77.3%,缺乏劳动力的背后原因是健康状况或有劳动年龄外人口的问题。如扣除37名未成年无劳动力人数,仍有51人无劳动力或丧失劳动力。 图:东坡村贫困人口劳动能力情况 二、贫困人口健康问题突出 1、健康状况总体分析 总体来看,东坡村贫困户中身体健康的人数为13人,占比62.%,残疾人数为42人,占比20.2,长期慢性病人数为3人,占比4.%,患有大病人数为人,占比.。将残疾、患有长期慢性病和患有大病三类统称为身体不健康人群,人数达8人,占比375%。村贫困家庭中有病残人

4、口的户数为37户,比例占到56.1%,超过一半。贫困户家庭人口身体不健康、身体无劳动能力是典型特征,反映该群体的特殊性。 图3:东坡村贫困人口健康状况 2、贫困人口残疾情况分析 分析东坡村贫困人口残疾情况,2名残疾人群中有38名身体残疾者,4名精神残疾者。分析残疾原因,其中3人为老年疾病造成身体残疾,占残疾人群比重达4.%,主要表现为年龄较长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瘫痪、半身不遂等身体残疾。9人为先天身体残疾,占残疾人群比重为21.4%,主要是耳聋、视力残疾、身体不平衡、罗锅等,有3人因未防疫造成腿部残疾,有2人因意外造成肢体残疾,有1人因严重类风湿造成身体残疾。4名精神残疾者均为先天原因所致

5、。 图4:东坡村贫困残疾人口致残原因分析 、贫困人口身体疾病情况 分析东坡村贫困人口的身体疾病情况,36名患有长期慢性病和大病的人群中,老年疾病患者有9人,占比52.%,多体现为心脑血管疾病,身体疾病患者有13人,占比.1%,主要有癌症、抑郁症、糖尿病、风湿病、肺结核、颈椎病等,因意外致病患者有2人,占比5.6%,先天脑瘫儿2人。 图5:东坡村贫困人口中身体疾病分类图 三、健康问题的根源在哪 贫困是一种现象,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个体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贫困人口中发生劳动能力欠缺,健康状况不佳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本文尝试梳理如下: 1、心脑血管等老年疾病困扰农村家庭 随

6、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城市一样,农村地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严重困扰农村居民,从东坡村贫困人口中因老年病导致病残人数达42人,占身体不健康人数的57.5,农村老人罹患此类病情的比例较高。身体患病,甚至瘫痪,影响个人劳动能力,子女为照顾老人不能外出打工,带来家庭负担。年老多病虽是亘古以来的规律,但近年来体现出的患病比例高、患者年轻化、患病程度深的特征不容忽视。 2、历史原因造成的医疗卫生条件落后 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农村地区受医疗卫生条件限制,孕期产检、幼儿疾病预防和诊疗、医疗保障等存在欠账,是贫困发生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孕期检查意识上薄弱,受经济状况影响,实际执行率较低。再

7、者过去幼儿时期未进行必要的疫病防疫,导致身体残疾。从东坡村贫困人口数据反映,由于先天导致病残贫困人数15人,未进行疫病防疫导致残疾人数3人,合计1人,占贫困不健康人口比例2.1%,育龄妇女在孕期未进行必要的检查,造成婴儿先天脑瘫、肢体残疾等,有些家庭为治疗先天脑瘫儿花费数十万元,造成严重经济困难。进而幼儿未进行必要的卫生防疫,造成肢体残疾,成为人一生的困扰,为未来家庭贫困埋下了祸根。此外,过去农村合作医疗在覆盖面上和报销范围两方面存在不足,个别家庭遗漏,报销范围受限,也引发了贫困现象。 3、农村居民精神健康问题突出 农村地区,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精神问题较为突出,东坡村贫困人口中有4人患有先天精

8、神残疾,有人有患有抑郁症,后天发病主要是婚姻不幸、学习压力、家庭问题等。家中有一名精神残疾或精神疾病患者,都严重影响家庭正常生活,造成家庭贫困。部分精神残疾者,具有威胁性,对社会存在一定危害。后天精神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承受压力大、缺乏关爱,典型现象如留守农村妇女,未随丈夫外出打工,在家照顾老人孩子,也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生活艰辛、婆媳矛盾、家庭暴力等压力令农村妇女不堪重负。再比如农村男子婚姻失利后,女方离家,留下子女抚养,再婚面临巨额的彩礼、盖体面房子的费用等都造成家庭困难。还有因考学失利、学习压力大造成的精神问题,种种外在因素,心里想不开,容易导致精神疾病,家庭生活难以健康运行。

9、 4、意外安全事故造成病残 东坡村贫困人口中还有因意外造成的身体不健康情况,共有4人,意外多在交通事故和生产活动中发生,东坡村的现象实际是农村地区的典型问题,一是交通意识淡薄和必要的交通设施不完善,如今乡村公路通到农户房前,方便出行的同时,农民的交通意识却急需跟进,农村街道入口处还没有必要的减速装置,儿童在门前玩耍时和行车距离很近,行驶在农村道路上的车辆,看似车少人稀,往往车速较快,但发生危险的可能随时发生;二是生产条件存在潜在安全隐患,农民打工从事的职业受学历技能限制,多进入门槛较低的行业,如建筑施工行业,很多建筑工地特别是乡村建筑施工,存在条件简易,安全防护不健全的问题,而且农民工多与用工

10、单位未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更无工伤保险,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极易造成身体伤亡,且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 四、健康扶贫任重道远 梳理贫困问题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的关爱帮助贫困户脱贫,也是为了切除贫困病根,为了防止其他非贫困户进入贫困户群体,防止已脱贫户回退。总结历史原因,如过去医疗条件的欠缺,如今医疗水平的大大提高、卫生和防疫体系的完善,几乎全面杜绝了未防疫造成的身体残疾,孕期检查的日渐普及将多数先天残疾幼儿筛查出来,避免了出生后家庭和人生的悲剧,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对农村人口的覆盖程度和报销范围比例提高,对保障患病人群看得起病发挥关键作用。但现实值得我们做的,我们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 1、大力倡导健康生

11、活方式 农村地区老人罹患心脑血管疾病,与城镇老人患病类型基本相同,反映了农村居民不用发愁吃饭问题,城乡饮食方式的接近,但共同的特点对于城乡老人和家庭来说,然而产生的影响却差距甚远,城市老人多有文化,经常进行身体检查,优质医疗条件比较便捷,对于如何控制病情,如何健康生活,相对农村地区老人文化基础差、认知能力有限,定期体检很少进行,小病基本靠扛,到大病时医治为时已晚的情况,还有明显不同,因此在农村地区宣传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很有必要,定期体检了解身体健康情况,病程初期开始控制,少油少盐改善重口味,膳食合理搭配,多运动、规律作息、健康生活。 2、关爱特殊人群心理健康 近年来贫困人口精神疾病高发,留守妇女

12、、留守儿童隔辈教育的心理断裂等等农村居民心理问题非常突出,关心关爱特殊人群已是当今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留守儿童问题,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应该思考,如何让农民工进城务工,能带上家眷,保证孩子在打工地入学,接受和城里孩子平等的教育。目前仍与祖辈生活的留守儿童,就读的乡村学校应努力弥补隔辈教育的欠缺,给孩子多一些关爱,给老人多一些指导。还要对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予以特殊关注,妇女嫁到婆家无亲无靠,丈夫又不在身边,肩上的担子重生活压力大,有关部门要下大功夫,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了解她们的所急所需,把关爱温暖送到他们心中。对于因学失利的问题,当前学校分层严重,学生的学习压力没有减轻,学校把升学率当做

13、唯一目标显然荒谬至极,回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追求。 3、健全安全保护设施,捍卫安全底线 意外对于社会而言是个比例问题,对于单个家庭却是百分之百的伤害。农村居民交通意识淡薄属于历史问题,随着社会发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普及应会慢慢改善,农村道路基本交通设施仍需完善,添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如进村减速带,转弯镜,农舍与道路间设置护栏等等。安全生产无小事,需要各级有关部门把工作做到乡间,从小处着手防微杜渐,努力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扶风县为贫困人口购买的民生意外伤害保险的做法,增强了贫困户抗风险能力,是一项得力的保障措施,此类的社会保障工作值得进一步推广,捍卫群众安全底线,义不容辞

14、。202X2129:52:00陕西统计局 第二篇:身心健康状况证明样本.xxxxxxx单位 关于xxx同志身心健康状况的证明 xxxxx单位xxx同志,性别,身份证号码为xxxxxxxxxxxxxxx。该同志自xx年x月到我单位工作,xxx年x月x日,其在医院体检结论为合格。经x单位综合考察,xx同志身心健康,能胜任工作。 附:xxx同志健康体检报告结论页复印件 单位负责人(签名): 证明出具人(签名): xxxxx单位(公章) xxxx年月xx日 第三篇: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帮扶对策探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隐忧及帮扶对策探析 王莲花 (人文学院0级思想政治教育202X0801) 摘要。贫困

15、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高校政治思想工作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就如何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其现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希望能为贫困大学生尽快摆脱心理障碍提供一份帮助。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健康、帮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制度变革也随之不断深化,尤其近年来高校迅速扩大招生规模,贫困大学生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贫困生所占在校生比例进一步扩大。高校贫困生问题己成为高校各级领导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关爱贫困生,分析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尤其是心理问题,帮助贫困生摆脱生活困难,走出心里阴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顺利完成学业,步入社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旋律,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和不断扩招,中国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数量也在扩大,资料显示,目前在校生中贫困学生比例为20%,特困生比例为8%。在西部一些高校以及农林院校,这个比例更为惊人。在众多贫困生中大多数学生的心态是积极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