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疫情时期银行内控合规风险分析与警示_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合规风险警示课题组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011593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疫情时期银行内控合规风险分析与警示_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合规风险警示课题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疫情时期银行内控合规风险分析与警示_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合规风险警示课题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疫情时期银行内控合规风险分析与警示_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合规风险警示课题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疫情时期银行内控合规风险分析与警示_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合规风险警示课题组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疫情时期银行内控合规风险分析与警示_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合规风险警示课题组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疫情时期银行内控合规风险分析与警示_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合规风险警示课题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疫情时期银行内控合规风险分析与警示_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合规风险警示课题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疫情时期银行内控合规风险分析与警示_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合规风险警示课题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疫情时期银行内控合规风险分析与警示_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合规风险警示课题组,供大家参考。特定时期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风险关注点和警示要求银行各级管理层都要提升对业务连续性的重视。银行以往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方案和演练,多涉及水灾、地震等,很少考虑过疫情的场景。银行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多样的场景设计、更具有操作性的演练安排。作为大型城市的银行机构,各种不确定事件影响蔓延的速度和广度可能会非常剧烈,敏捷反应的要求尤其要具体体现在业务连续性管理之中。业务连续性管理重在务实,重在切实关注重要业务发生

2、中断且时效性强的业务场景。比如,金融市场、同业业务、国际结算等领域业务和产品,一旦中断可能引起资金风险和声誉风险。各类重要业务需进行影响分析和评估,明确应急处理的优先等级和处理顺序,保障相应的人员配置和配套办公条件,以便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立即进行处理。同时及时梳理即将到期的资产负债业务和各类特殊业务,提前做好履约准备,并与客户做好沟通解释,避免出现声誉风险。疫情可能导致办公场所、营业场所被封闭,银行机构不但要落实极端情况下的异地办公方案,还要考虑更极端情况下的第二异地办公方案。要对异地办公预案进行持续的更新,根据业务范围、所需系统、办公人数、电脑设备等作出具体安排,并与提供异地办公方进行有效的

3、对接和沟通,确保方案切实可行。要将异地办公、异地备份机制作为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的日常常设机制,持续更新完善。对于因员工被隔离,导致一些重要业务无法办理或业务审批无法完成,以及网点服务出现中断的场景,也要有充分的预案。针对此类情况,要充分运用轮流值班、设置隔离办公点、居家隔离、远程办公等多种方式分散人员集中风险。以轮流值班方式安排员工上岗时,要注意各批次轮班人员保持相对固定,注意班次间的相互隔离。对于关键岗位员工遇到隔离的极端情况,要做好用户权限和系统柜员的提前准备和设置,做好重要业务顶岗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通过线上服务、柜台线下业务客户预约等方式,降低客户集中现场办理业务的频率。防止发生第

4、三方服务中断。比如,外包服务商或服务人员因疫情无法提供服务,办公物资保障和支持出现断档等情况。要与第三方公司明确具体外包服务时间、服务标准、工作要求及工作流程等,确保服务质效。要密切关注第三方公司运营情况,要求其制定防疫管理措施并做好服务人员健康管理。要主动加强第三方公司驻场人员的管理,防止因可能出现的第三方服务中断导致银行业务中断的风险。防范IT系统出现中断或异常等情况。要做好机房、网络和设备的巡检和监控工作,配置充足的值班人员,确保出现重大系统问题时能够及时应对。对生产系统、灾备系统、银行数据库等重要数据做好异地备份和应急恢复预案。提前做好IT终端设备的准备工作,根据异地办公方案配置好必要

5、的设备资源。做好病毒防治和网络攻击的防范工作,及时进行系统更新和网络控制。持续优化业务应急疫情时期银行内控合规风险的分析与警示文 / 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合规风险警示课题组银行的风险管理,就是对不确定性的响应。新冠疫情加大了银行营运和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银行的操作风险、内控风险、案防风险、合规风险、法律风险、反洗钱风险等,都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银行实务操作中应强化内控与合规管理,提升相关预见性、敏感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风控论说 银行管理中国银行业2023 年第 5 期53预案,考虑在系统中断情况下手工替代、渠道替代、业务替代的各种方式,确保业务持续运行。特定时期员工行为管理的风险关注点和警示要求

6、要关注业务营销人员在线办公飞单的风险。疫情期间,营销人员线上办公情况增加,给营销管理带来新的风险防范要求。建议通过加大对客户的微信、电话回访力度,密切关注大额重点客户的资金变动,对客户经理非正常业务营销活动引起重视,以防营销人员借机钻空子,利用无人监督的场景飞单或协同其他第三方机构损害银行利益。要关注员工互联网行为,严防网络赌博等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疫情时期员工在家自我掌控时间增加,上网娱乐成为消磨时间的主要方式。个别员工如果热衷手游、网络竞彩、沉迷社交直播平台等,容易导致由网络渠道引发的涉黄、赌、毒行为。近年来,利用手机游戏线上打牌,线下用微信转账发红包支付结算赌资的赌博形式迅速蔓延。根据公

7、安局对部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实施处罚的裁量基准,个人赌资在200元以上的,即属于赌资较大,已系违法行为,将受到治安处罚。有的员工并未认识到此种风险,银行需及时发出风险提示,提醒员工对网络赌博要有正确认知。疫情期间网络信息影响力提升,需谨防网络谣言的盛行。有关疫情处置与疾病治疗信息,以及银行业的决策与规范等信息,均应以权威信息渠道为准,应提示员工冷静理性应对各类不确定的传言。适当调整特定时期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和排查方式。虽然处于特定时期,但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工作仍应遵循双线管理、双重责任的要求。受疫情影响,各级机构和管理人员与员工见面场景相对减少、家庭走访受限等实际困难不容回避,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

8、展开工作时更应侧重排查工作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实效性,从源头上把控员工异常行为风险。一是家庭走访方面,建议可以借助电话、微信、信函等方式临时及灵活地替代现场家庭走访,了解掌握员工及家庭的近况和需求。对于重点岗位员工及关注对象,应首先安排落实。二是排漏查疑方面,建议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方式,结合内控案防会议与办公例会等进行,综合汇总和梳理分析员工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利用外部资源了解员工近况,对有条件的机构,可通过联系公检法机关了解员工是否存在涉嫌违法行为,登录裁判文书网、企查查等多样化的渠道,了解员工涉诉、兼职等信息。在疫情期间,银行基层机构负责人要继续根据监管要求,落实基层内控

9、与案防工作。一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完成规定动作。比如,由于弹性营业等原因落实有困难,应对原有规定动作进行区分,确保按质按效地完成有条件落实的规定,如案防分析会、案件风险排查、案防教育、查库等;对存在困难的事项,积极采取替代措施,比如,网点负责人若由于隔离时间不在岗,无法在当月完成相应工作,应做好授权工作,达到实际的风险管控,并留有相关的授权及落实记录。二是合理利用在线资源,案防教育不能停,采取线上学习及会议的形式,确保制度传导的连续不间断。各项案防要全员覆盖,落实记录。三是对于因疫情期间产生的各项特殊情况及具体落实措施,应在十必做台账中特别注明,同时留有相应的佐证及记录材料,确保材料清晰,可查

10、询、可追溯。轮岗和强制休假的落实。此项执行情况一直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各银行可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弹性工作时期落实对部分中高层人员的强制休假。岗位职责有效分离的落实。特定情况下,在岗人员会存在超过正常情况的压缩,需重点关注不相容业务岗位分离的要求是否落实到位。一是基层机构需要相分离的业务岗位,必须严格遵循业务条线制度和管理要求执行,要做好对有关流程的指导,对不兼容岗位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在弹性办公期间,要合理安排每日经营管理所必要的到岗人员,在特定时期加强岗位职责的管控,防止灯下黑,严格禁止越权处理业务,严禁发生不合理的违规兼岗一人多岗。三是基层网点办理的日常业务中,要有效落实重点岗位

11、不相容职责的分离控制,严格落实各项授权复核制度,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避免发生结算账户业务一手清现象。54 中国银行业2023 年第 5 期远程办公的安全性要引起关注。远程办公意味着大量企业内部人员需要从企业安全边界外部(包括家中或者不安全的WiFi热点)访问任何能够维持正常工作的账户文档或数据,若处理不妥可能产生安全隐患,包括企业数据的泄露或网络诈骗的发生。各银行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恰当使用第三方平台和工具,加强各类数据存储与备份。同时除关注自身远程办公的风险外,还要主动提示企业客户,谨防特定期间远程办公导致的各类欺诈。特定时期法务的风险关注点和警示要求审慎把握疫情导致合同

12、不能按约履行的不可抗力抗辩。疫情可能影响各类商事交易活动,要明确相关影响是否属于不可抗力,即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这是合同是否按约履行的重要前提。若构成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在实践中需针对不同具体情况予以区分,关注最高院和当地法院具体的司法态度。银保监会已下发多个文件,对受疫情影响的特定群体申请贷款展期、延期、续贷等相关政策进行了相应的指示。但同时法院也指出: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合同可以履行的,鼓励合同按照原有约定继续履行;对于一方可以履行而拒绝履行,另一方要求其承担相应违约责任的,一般予以支持。高院强调对于构成不可抗力情形的非

13、金钱债务,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当事人可以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程度,主张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而贷款的偿还属于纯金钱给付,在金钱债务给付的履行上能否主张通过不可抗力进行抗辩,还需要结合具体个案进行分析和确定。因此,银行应及时把握和理解相关法律和监管政策,审慎对待特定期间相关客户的合理诉求。重视各类法律时效管理,及时采取后续措施。当事人因受疫情影响,不能正常参加相关诉讼活动的,可以适用有关时效中止和诉讼中止的规定。法院对疫情期间的延期开庭、上诉期、证据递交、举证期限、执行和解协议履行期限等方面,对受影响的当事人都作出了一系列灵活安排。若银行参与的民事诉讼程序中有当事人涉及到上述情况的,应注意及时根据法

14、院的相关政策以及当事人在司法程序中可能提出的相关抗辩做好相应对策,防范诉讼风险。建议各银行机构关注银行对外主张权益相关事项或者案件的诉讼时效(如逾期贷款、信用卡或者银行拟起诉他人的案件);诉讼财产保全中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时效;申请延续保全的期限等各类法律时效等,错过时效可能会导致相关权益的丧失。需重点关注疫情过后的相关业务纠纷。疫情时期的相应措施,对各行业运转有各种影响,尤其应关注以下领域:一是保理、信用证、保函等供应链金融业务。倘若发生基于疫情防控紧急措施对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以及物流人流造成的冲击,相应的基础合同违约或者回款周期延长等都可能引起银行相关融资产品的违约或者纠纷,建

15、议密切关注相关受影响严重行业的业务,采取必要的风险缓释措施。二是个贷、信用卡逾期问题。倘若受疫情影响,部分人群暂时失去收入来源,将导致其面临个人贷款或信用卡消费无法按时还款的问题,建议在银行相关政策指导下,妥善处理此逾期问题。三是中小微企业授信违约风险问题。倘若疫情将相关客户卷入纠纷或者资金链告急的情况,建议应当关注其长期经营状况。需关注员工管理劳动法律关系问题。疫情有可能引发一些员工管理劳动法律关系问题,涉及到银行和员工的切身利益。包括:对因依法被隔离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员工,如何支付其工资报酬;银行员工工作期间感染新冠肺炎是否可以认定为工伤;员工因 封城 不能按时和回返如何处理;员工信息报送义务的边界如何;银行进行员工信息报送工作应遵守的合规要点有哪些;国家对个人有哪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等一系列具体操作性问题,均要进行明晰的法律分析和解读。(责任编辑:李琪)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合规风险警示课题组组长:叶天蔚,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合规专委会主任,中国银行上海 分行法律合规部总经理。组员:杨冬晗、孙伟、陈斌兵、郑炯,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合规专委会 副主任。风控论说 银行管理中国银行业2023 年第 5 期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