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因果关系和可逆推理的发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981018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因果关系和可逆推理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因果关系和可逆推理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因果关系和可逆推理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因果关系和可逆推理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因果关系和可逆推理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因果关系和可逆推理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因果关系和可逆推理的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实验实验名称:幼儿对因果关系和可逆关系推理的发展姓 名 张信仪、郑佳欣 学 号 2 2 班 级15应用心理(1)班指导教师 刘少英 1. 摘要 本实验关键词:观察法 操作性定义 同伴交往2. 前言 皮亚杰3. 方法3。1 研究对象大中小班幼儿各一名。2实验材料水一桶;木棒*1;铁钉*1;硬币*1;橡皮泥3;等大水杯2;细高水杯*1;长棍2。3.变量自变量:幼儿年级(大、中、小班)因变量:幼儿的反应34实验流程让幼儿坐在椅子上,主试指导幼儿进行一系列的实验,主试进行物料准备及数据记录。 浮沉实验主试1向幼儿出示物品(木棒、铁钉、橡皮泥、空盒、盛土盒、硬币),问其该物品掉入水中后是浮是沉

2、并询问理由,主试2记录幼儿回答。随后主试1将该物品掷入水中,再次询问幼儿该物品是浮是沉及原因,主试2记录。附表1 长度守恒实验主试1向幼儿出示两根长度相同的长棒,问其是否是一样长,随后,主试1将两根长棒进行处理(左错开、右错开、弯曲其中一根),再询问幼儿两根棒是否一样长及原因。主试2记录。附表2 液体守恒实验主试1出示两个装有等量水的完全相同的杯子,询问幼儿两个杯中的水量是否相同,如不同,则主试1稍事调整。待幼儿说两个杯中水量相同后,将其中一个杯子中的水倒入细高杯中,询问幼儿细高杯中的水量与原来的杯中的水量是否相同及为什么,主试2记录;主试1将细高杯中的水倒回到原来的杯中,再次询问幼儿水量是否

3、相同及原因.附表3 物质守恒实验主试1向幼儿出示两个橡皮泥球,向其确认大小相同。随后,主试1将其中一个橡皮泥球进行处理(拍扁、搓成长条形),再询问幼儿两块橡皮泥是否一样大及原因,主试2记录。附表3。5分析方法描述性分析4. 结果皮亚杰的观点: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定义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岁, 具体运算阶段(6/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2-15)岁。在前两个阶段,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他的心理世界时唯一存在的心理世界,他们将思维集中在事物表面,对事物内在原因无法理解。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孩童还不能解决守恒问题,他们还未获得可逆性和去中心两种操作能力,这两种认知操

4、作能力能够帮他们发现质量、体积、容积、长度等这些特质的恒常性。4.1 浮沉实验从记录来看,中班、小班幼儿对浮沉的因果关系推理的理解都不明确,体现在,入水后结果与入水前判断有差异时,幼儿对结果的解释仍然与入水前判断的理由解释一样;大班幼儿在因果关系思辨时,出现了明显的逻辑,但逻辑不清晰,体现在他无法对浮沉原因作出更进一步的解释.小班幼儿对物体浮沉的判断准确性稍差,其判断时依据的是物体的形状。沉是因为该物体“尖尖的”,浮是因为该物体“圆圆的”,同时还出现了个别含有“扁的”、“大小”概念的推理。总体而言,小班幼儿并没有固定的因果推理模式。同时,小班幼儿想象力丰富,橡皮泥被掷入水中,一半在水下一半在水

5、面,该名幼儿将其描述为“它在游泳。中班幼儿对物体浮沉的判断准确性稍差,其判断依据也是物体的外观,同时辅以物体的重量.该年级的幼儿已具有“重量”的概念。尽管所猜测的结果与实际结果不同,幼儿仍是没有改变对其解释,这说明其因果思维不完整。大班幼儿对物体浮沉的判断完全正确,判断依据是物体内部是否有空气。浮是因为物体内部有空气,沉是因为没有空气。该名幼儿已有较好的因果关系思维,但知识不足,尚不能作出更精确的解释。42 长度守恒实验三个班的幼儿都没有形成长度守恒的概念,棒子的移动、弯曲使他们对棒子的长度产生误解,对长短的判断受到棒子前后移动的影响。.3 液体守恒实验三个班的幼儿都没有形成液体守恒的概念,水

6、从矮杯倒入高杯,幼儿没有意识到水量是不变的,他们关注的是两个杯子中水的高度,而没有关注到宽度。4 物质守恒实验三个班的幼儿都没有形成物质守恒的概念。其中中班和小班的幼儿都认为橡皮泥被拍扁后变大了,被搓成条形之后也变大了。而大班幼儿在两次比较中都认为是原来的球形比较大,理由是在与扁形橡皮泥比较时,他觉得球形橡皮泥较重,在与条形橡皮泥比较时,他认为条形橡皮泥的能量被分散了,所以变轻了.这个实验中对“大”的定义不明确,从实验内容上看,这里的“大”指的应是橡皮泥的物质的量。而中班小班幼儿概念中的“大”指的是物体的表面积,大班幼儿概念中的“大”指的是重量。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幼儿,均没有表现出可逆思维,对物

7、质守恒没有概念.5. 讨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分为四个阶段,在具体运算阶段获得守恒性,包括:数目守恒(-),物质守恒(78岁),长度守恒(7岁),面积守恒(89岁),重量守恒(910岁),体积守恒(121岁)。本次实验的对象均为46的幼儿,按照皮亚杰的理论,这个年龄段处于前运算阶段,因此没有守恒的概念。本次实验中,用年级对幼儿分类不严谨,有些高年级的幼儿实际年龄要比低年级的幼儿要小。6. 参考文献1. 发展心理学罗伯特费尔德曼附表表 1浮沉实验记录表入水前入水后年龄项目浮沉原因浮沉原因备注小班木棒它尖、小是横着的铁钉它是尖的是尖的橡皮泥它又大又圆它圆圆的它在“游泳”硬币它是扁的它扁扁的空盒它是

8、圆的它是圆的很大盛土盒橡皮泥是圆的进入杯子的水少中班木棒家里的会浮起来/铁钉细小小橡皮泥粗/硬币看见过下沉扁、轻空盒重它会转圈盛土盒橡皮泥会把杯子带下去橡皮泥重大班木棒尝试过有空气铁钉太重因为是钢铁,空气无法进入橡皮泥空气可以进入空气从缝中渗透硬币铁做的,没有空气没有空气空盒空气可以进入盒子里边儿有空气盛土盒空气可以进入空气可以进入表 2长度守恒实验记录表注:以下定义均为幼儿视角,左错开:上棍左移;右错开:上棍右移;弯曲:上棍弯曲。年龄项目一样长不一样长哪个长?原因备注小班左错开下这个(上棍)往后移了右错开上这个(上棍)往前移了弯曲直因为它变尖了像个房子中班左错开下这个(上棍)往后移了右错开上这个(上棍)往前移了弯曲直这个(弯曲棍)两个点的位置不一样大班左错开下这个(上棍)往后移了右错开下这个(上棍)往前移了弯曲直/表 3液体守恒实验结果记录表年龄项目一样多不一样多哪个多?原因备注小班细高细高这个(细高)比较高倒回后中班细高细高这个(细高)杯子上没有线(刻度线)倒回后两个都有线大班细高这个(细高)比较高倒回后/表 4 物质守恒实验结果记录表年龄项目一样大不一样大哪个大?原因备注小班圆-扁扁扁的比较大圆长长又细又长中班圆扁扁扁的变大了圆长长长的变大了大班圆扁圆圆的比较重“大”指的是重量圆-长圆长的能量分散了就变小了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