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97654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的认 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例如: 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句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句中红领巾”和它所 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只是“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 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词就可以构成明喻, 而借代却不能。如句可以变为“地主的家像个阎王

2、殿”,句变为“少先队员像红领巾”则不能成立。2. 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见汉语修辞美学447页)例如: 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句中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句中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而喻体没有出现,所以句是比喻,句是比拟。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义是一个词的固定义项。这是区别比喻和比 喻义的关键。例如: 党是太阳,我是花。 我们要放下思想包袱。句中,“党”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没有“太阳”的意思,而且“太 阳”也没有“党”的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临时产生的,换一下环境,

3、党还可以是灯塔”和“舵手”, 所以是比喻。同理,“我”和“花”之间也是这种临时的联系。而句中“包袱”一词在使用的过程中, 表示“思想负担”的意义已固定下来而成为“包袱”一词的一个义项,它不是临时产生的,所以属于词 的比喻义,而不属于比喻修辞格。4不同类的事物才可以相互比喻。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例如: 她长得像一束百合花。 她长得像她姐姐。句中“人”与“百合花”不是同类事物,所以构成比喻。句中“她”和“她姐姐”是同类事物,都 是人类,所以是比较。掌握了以上四种方法,我们在判断一个句子是否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时候,就容易多 To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

4、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 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女廿: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说明文知识点:一、说明的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 引资料等等。1. 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 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2. 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

5、,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3. 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4. 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 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5. 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 形象性和生动性。6. 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精 确、更具体。7. 画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或事理解说得更 直接、更具体。8. 引资料,资料的

6、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引资料说 明,会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二、说明的顺序在确定了说明的内容之后,就要进一步考虑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说明,才能说得条分缕析,中心 突出。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错综复杂的,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一定的条理性的。写说明文的时 候,要认真研究所写事物的特点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事物的条理性,在这个基础上找出一 个合理的顺序,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顺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比如介绍一个事件、 一项运动、一种制作过程,往往都按这种顺序来说明

7、。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里对十块浮雕的说明, 显然是首先考虑到了它所反映的历史过程,按时间先后一一说明的。2. 按照空间物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如雄伟的人民大 会堂,就是根据人民大会堂的特点和一般人参观它的规律,按照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主到次 的顺序来说明的。3. 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顷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如食物从何处来, 先从“粒种子能长成参天的大树,一颗鱼卵能变成千斤的大鱼”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出“一 切生物都需要食物”的理论,再由这个理论引出“如何获得食物”的问题,自然过渡到对获得食物的 “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的说明;在说明“两种不同的

8、途径和方法”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A、题目B、首段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2、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分类和作用:一、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二、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三、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xx特点。五、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XX特点(地位、影响等)。六、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七、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八、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3、这些说明方法有

9、何标记?下定义:是,这就是,叫。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女廿,举例只举一部分。作比较:而、比 和 两种东西比。4、说明顺序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 西南北中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A、先总说后分说:总一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B、先主要后次要。C、先原因后结果。D、由现象到本质。E、由性能到功用。F、由一般到特殊。G、由整体到局部。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6、说明文分类按说明对象分:实物

10、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 明文,多用描写)说明文常识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 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二、说明文的常识:1、说明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2、说明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 表、摹状貌等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5、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科学小品文:生动、形象)、周密三、说

11、明文的分类: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四、常见9种说明方法:1、举例子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只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 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作用:把比较复杂的事物说得具体明白。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为了说明“纬度位置对物候的 影响”,作者便例举了南京和北京的桃花、刺槐花开花的时间加以说明。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 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作用:有条理地说清楚事物或事理。3、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

12、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作用:把事物说得精确直观。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中介绍太和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 就是典型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 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作用:把抽象或陌生的事物或事理变得具体易理解。如苏州园林一文中作者就将苏州园林的 特点和北京的园林作比较,说明了它极少使用彩绘的特征。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 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作用:

13、准确简练概括地说明事物。如奇妙的克隆一文中对克隆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即下定义 为“不仅仅指无性繁殖,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个群体,都叫克隆”。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 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作用: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中“石 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7、1SI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 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

14、也可制定统计 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作用:把事物说得精确直观。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 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 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个定 义,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作诠 释,不能颠倒,说成“银白色的金属是铀”。大自然的语言中的“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 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15、这叫逆温层”一句,就是作诠释。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作用: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写道:“这些石刻的狮 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显得十分生动、 活泼。五、说明的顺序: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 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 关系、递进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 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