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战略性调整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96258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战略性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战略性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战略性调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战略性调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战略性调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战略性调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战略性调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战略性调整国际贸易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紧紧抓住了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 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政策,采取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在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 格局下,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大循环,通过实施各种优惠政策和鼓 励措施,将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同外国的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有机地进行配 置,不但充分发挥了各种要素的比较优势和组合优势,还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和 国际竞争优势,使我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大 大地推动了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升了我国的国 际地位和影响力,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但是,随着国际

2、经济环境和国 内宏观经济的变化,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消极影响日益凸现,对我国经济持续 增长产生了制约作用与负面影响。一、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效应分析1. 积极影响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1)扩大资源利用。对外贸易 一方面可以促进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不受国内产品市场的限制,通过市场价 格机制,促使本国资源更有效地配置,使资源流向效率最高的生产领域,以提高 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通过对外贸易,我国可以利用外国的 资源如原材料、中间产品以及机器设备,以补充本国生产资源的不足。目前,我 国原油、铁矿砂、氧化铝、铜矿砂的 40%-90%从国外进口。(2)促进产业调整结

3、 构。对外贸易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外贸易的发展促使国内生产要素的流 向发生变化,生产要素越来越多地流向优势产业,使优势产业的生产规模相应扩 大。此外,市场需求的转移促使一些传统或劣势产业淘汰出局,一些新兴或朝阳 行业不断涌现,从而有助于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家电、手机、电脑等产业原来是 我国的弱势产业,主要依赖进口,现已发展成为我国的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上 占有很大的份额。(3)实现规模经济。对外贸易扩大了市场范围,生产企业不仅 可以摆脱国内市场的局限,而且可以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的状况,安排生产规模, 配置生产要素,以获得规模经济利益。目前,我国有 172 种商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包括农产品、

4、工业制成品、电子产品和一般消费品。其中,激光视盘机、拖拉机 和集装箱占世界总产量的 80%以上;钟表(主要是电子表)和收录机占 60%以上; 显示器、照相机和日用陶瓷占 50%以上;彩电、笔记本电脑占 40%以上;手机占 30%以上。(4)增加就业。对外贸易会影响国内的就业量和就业结构。一国进口的 大量增加,给国内与进口相关的企业造成较大的冲击,可能导致有关企业失业人 数的增加。相反,出口的大量增加引起出口企业就业人数的增加,从而扩大国内 就业量。因此,进出口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就业量和就业结构。我国出 口贸易大幅度增长直接吸纳了就业人员大约 1 亿(占总就业的 17)。其中,纺 织品贸

5、易直接吸纳就业人员大约2000万,间接就业人员大约l亿,其中绝大多 数为农村劳动力,为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5)促进经济增长。出 口增长带动了生产和就业的增加,这不仅提高了出口部门的收入水平,还扩大了 出口部门的投资规模,带动了其他相关部门的发展。这双重作用将导致总需求增 加,进而促进了经济增长。2. 消极影响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1)粗放型出口增长方式。从 微观上看,出口企业为了短期经济利益或完成出口指标,重出口规模、轻经济效 益,采取以量取胜和低价竞争的策略来扩大出口规模,其结果造成竞争无序,数 量猛增,肥水外流,贸易条件恶化。从宏观上看,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

6、出口增长 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试图通过保持出口的高速增长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 长,因而忽视了粗放型出口增长方式对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2) 出口结构不合理。从出口贸易方式看,出口产品是以加工产品和“贴牌生产”为 主,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加工贸易约占出口总额的60%,已超过一般贸 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从出口产品结构看,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主导地位, 而高新技术产品仅占 30%。而且三资企业已成为主要的出口主体。 (3)出口依赖 于政策刺激。为了扩大出口,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比如 贴息贷款和出口退税等。这些措施虽然在较大程度上刺激了出口增长,但扭曲了 要素

7、和资源市场的配置机制,加重了国内财政负担。(4)加剧国际贸易摩擦。出 口尤其是贸易顺差的迅速增长造成了中国与欧美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因此, 欧美国家以此为借口,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通过迫使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征 收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等手段,以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 的2005年上半年反倾销报告,2005年上半年,在96 起反倾销立案中,涉及 中国产品的案件数为 22 起,约占总数的 14;在 53 起最终实施反倾销措施的 案件中,涉及中国产品的案件数为18起,占总数的13之多。仅 2005年,美 国和欧盟就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了 10多起特别保障调查和措施。(5)造成资源

8、浪费与紧缺。在出口至上的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一些企业不惜代价扩大资源 产品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资源紧缺状况。扩大出口势必造成大量资 源流向出口部门,而出口部门的低效率生产必然造成资源紧张与浪费,资源使用 效率下降。粗放型出口增长方式增强了对国际资源产品的依赖。目前,我国原油、 铁矿砂、氧化铝、铜矿石等进口依存度高达 40%到 90%,进而制约了我国的议价 能力,并引起国际上的高度关注和防范。(6)加大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的压 力。近年来,贸易顺差持续攀升,2004 年为 589 亿美元,2005 年为 1342 亿美元, 2006年为2089亿美元。仅2007年1-6月份贸易顺差

9、就高达 1120亿美元。贸易 收支顺差的持续大幅度增加不仅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促使人民币升值,而 且进一步助长了流动性过剩,推动通货膨胀上升,进而弱化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主动性和有效性。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调整的思路 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宏观经济的变化,鉴于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消极 影响,调整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当前调整出口 导向型发展模式的重点是,加快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着手调整经济增长结构。1.加快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 粗放型出口增长方式决定了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要使我国成为贸易强国就 必须实现出口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也就构成了出

10、口 导向型发展模式调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就是将静态比较优 势转化为动态比较优势。如何将静态比较优势转化为动态比较优势,许多专家学 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2001)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赶超战略的反思,从比较 优势战略可以提升要素禀赋结构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解释了比较优势的 动态变化。林毅夫认为,实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提升要素禀赋结构的最佳途 径。区域产业结构内生于区域要素禀赋结构,随着资源禀赋结构提升所引起的资 本密集型产品产出的增加,区域产业结构将最终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一般 来说,由于区域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是,最初资本通常是最为稀缺的要

11、 素,土地和劳动相对丰裕,随着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的提高,劳动变得相对稀缺, 资本成为相对丰裕的要素,与资源禀赋结构的变化相对应,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 结构演进一般也要经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乃至技术密集型产 业转变的过程,同时,工业结构的演进也将呈现出重工业化和高度加工化等特征。其他一些专家学者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挑战。洪银兴(1997)认为,如 果一国完全以静态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即完全接受由边际生产成本状况确定 的国际分工角色,运用本国自然资源优势和廉价劳动力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从而 获得较低的附加值,而忽视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最终将陷入低附加值 循环,与先进国家的

12、差距不断扩大的陷阱。因此,他认为,我国应当将比较优势 转化为竞争优势。转换的关键是将高新技术,包括从国外引进的高技术与丰裕的 劳动力资源结合。张小蒂和李风华(2001)指出,如果一国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不 当,即过度地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完全地发挥 后发优势,则只能跟在先进国家之后,从而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左大培 (2000) 则从技术进步的另一角度表述了对中国遵循外生比较优势理论的怀疑和否定。他 提出应当把产业技术密集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为此应当制订促进技术进步的 贸易政策。他强调通过扶植处于幼稚期的高技术产业来获取内生比较优势。笔者认为,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理论基

13、础是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利用劳动 力要素禀赋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获得了重大成果,而且预期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还 会继续实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但是,利用劳动力的数量优势决定了我国粗放 型的出口增长方式。因此,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必须将静态比较优势转化为动态优 势,即要素的数量优势转化为要素的质量优势。要素的质量优势取决于两个主要 因素。一是人力资源,包括知识、劳动力的技能和创新能力。在知识社会中,人 力资源是最有价值的资产。因此,提升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劳动生产 率,是当前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的最重要,而且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二是科学技 术。如果说对外贸易是 20 世纪各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那么科学技

14、术则成为当 今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综观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国家和地区,它们 正是依赖科学技术进步,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成功地 实现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因此,通过外国高科技 的引进、消化与改良和自主发明与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新工艺和 新产品,创造核心竞争力,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的关键因素。2.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在现代宏观经济中,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构成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实 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实际上就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拉动 经济增长。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往往要受制于国际经济环境变

15、化的影响,容易造 成经济的短期波动,也是造成外部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自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政 策以来,我国 GDP 保持着接近两位数的年均增长率,实属来之不易,受世人瞩目。 但从经济结构看,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固定资产 投资占 GDP 的比重从 2000 年的 36.5%上升至 2006 年的 52.5%。进出口总额(按汇 率 l :7.7 折算)占 GDP 的比重从 2000 年的约 42.4%提高到 2006 年的约 64.7% , 其中出口所占比重从 2000年的22.3%提高到 2006年的35.6%。而消费需求占 GDP 的比重则从2000年的38.2%下降至2

16、006 年的36.5%左右。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大 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而消费需求所占比重下降将不利于经济长期持续稳定 增长。造成消费需求低水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收入分配因素,表现在东西部地区、 城乡居民、不同行业等方面的收入差距扩大,造成大多数低收入者的收入以及消 费的缓慢增长;传统的消费支出因素,表现在轻消费、重储蓄,以致造成家庭消 费和储蓄比例严重失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居高不下,甚至在存款利率水平很低 或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节节攀升,2006 年达 16.7 万 亿人民币;体制改革因素,表现在教育、社会保障以及住房等方面体制改革的不 完善,加大了广大城乡居民的家庭开支,挤占了家庭一般消费需求,也是造成城 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节节攀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消费需求低下不仅造成了消费品 的产能过剩,制约了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还严重依赖出口以摆脱国内产能过剩, 从而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因此,从长期来看,扩大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 率,逐步摆脱经济增长对出口增长的过度依赖,这有助于实现出口导向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