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防雷设计方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947702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类防雷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类防雷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类防雷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类防雷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类防雷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类防雷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类防雷设计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雷工程设计单位:设计资质:施工资质:联系电话:二零一四年柒月目录1、施工方案21.1 工程概况21.2 编制依据21.3 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22、施工进度计划62.1 进度计划控制73、施工临时布置73.1 临时用水布置73.2 临时用电布置73.3 施工临时设施布置74、工程质量目标及保障措施74.1 基本原则74.2 质量目标74.3 质量责任人职责84.4 工程质量保障措施85、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95.1 总则95.2 服从监理公司安全管理95.3 安全管理措施95.4 文明施工管理目标和原则 105.5 文明施工管理办法106、施工机械及主要材料进场计划116.1 工、机具准备 11

2、6.2 设备、材料准备 111、施工方案1.1 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本工程属新建项目,建筑层数六层,建筑高度23.250 米,建筑面积2407.84 平方米,工程防雷等级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1.2 编制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D50114 2003年合订本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1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11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QXT 106-2009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IEC61312建筑物防雷 IEC610241.3 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1.3.1 准备阶段看图f图

3、纸会审f编制施工技术方案f提出材料/辅助加工计划f验收入库 和保管f施工机具的准备。1.3.2 实施阶段基础接地体施工f接地端子施工f接地电阻测试端子施工f接地电阻测量 f引下线施工f天面接闪带、接闪杆施工f施工检查f接地电阻测量f避雷器安 装f资料整理归类。1.3.3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接闪器根据建筑安装物防雷设计规范GBGB500572010 4.4.1条规定,第三类 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 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接闪网、接闪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 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X20m或24mX 16m的网格;

4、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 60m 时,应沿屋顶周边敷设接闪带,接闪带应设在外墙外表 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或其外。接闪器之间应互相连接。依规范指示,本工程釆用012热镀锌圆钢作为接闪带沿屋脊、屋檐和檐角等 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支架高度0.15m,间距1m,接闪带在建筑物拐角处做成 圆弧状;并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 20mx20m 或 24mx16m 的网格(具体详见屋 面防雷平面图)。釆用012热镀锌圆钢作为接闪杆,杆长0.5m1m。天面所有接 闪器均应作可靠连接形成电气通路,所有的连接方式均采用焊接,屋面上的所有 凸起金属物或管道 均须与附 近的接闪 带焊接连通 。其安 装参见 国标图集 99D501-

5、1 相关页次。引下线根据建筑安装物防雷设计规范 GBGB500572010 4.3.5条第1款 建筑 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梁、柱、基础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和接地装置。4.3.5 条第 3 款 敷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圆钢,当仅一根时,其直径不 应小于10mm。被利用作为防雷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其截面 积总和不应小于一根直径10mm钢筋的截面积。4.3.5条第6款 构件内有箍筋连 接的钢筋或成网状的钢筋,其箍筋与钢筋的连接,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 建施工的绑扎法或螺丝扣连接,或对焊或搭焊连接。单根钢筋或圆钢或外引预埋 连接板、线与上述钢筋的连接应焊接或采用螺栓紧固

6、的卡夹器连接。构件之间必 须连接成电气通路。4.4.3条 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 庭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宜大于25m。当建筑物的跨度较大, 无法在跨距中间设引下线,应在跨距两端设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的间距,宜 使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大于 25m。依据规范指示,本工程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内两根016以上主钢筋 通长焊接作防雷引下线,且其下端与接地体焊接,上端伸出天面与天面接闪带焊 接。另各引下线在经过每层纵横梁及楼板时,与梁或板内二主筋进行焊接。无构 造柱处采用-40x4mm热镀锌扁钢沿外墙抹灰层内通长焊接作引下线,且其下端 与接地体焊接,上端伸

7、出天面与天面接闪带焊接,其间距周长计算不应大于 25m。 所有外墙引下线在室外地面下1m处引出一根012热镀锌圆钢,圆钢伸出室外, 距外墙皮的距离不小于1m,供雷电流卸流及与人工接地体连接用。以上做法参 见国标图集 99D501-1 有关页次。接地装置根据建筑安装物防雷设计规范GBGB500572010 4.4.5条建筑物宜利 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梁、柱、基础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和接地装置。4.4.5条第3 款 敷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圆钢,当仅一根时,其直径不应小于 10mm。被利用作为防雷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其截面积总和 不应小于一根直径10mm钢筋的截面积。4.3.

8、5条第6款 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 筋或成网状的钢筋,其箍筋与钢筋的连接,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 的绑扎法或螺丝扣连接,或对焊或搭焊连接。单根钢筋或圆钢或外引预埋连接板、 线与上述钢筋的连接应焊接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 电气通路。根据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QXT 106-2009 8.1 条 建筑物防 雷接地装置应采用单一的共用接地装置,当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不能满足规 范的要求时,应增设自然接地装置;当自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还达不到规范要 求时,才允许增设人工接地装置。根据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QXT 106-2009 8.7条 人工接地装置应优先采

9、用热镀锌材料,最小规格,垂直接地装置 热镀锌角钢50x50x3mm,水平接地装置热镀锌扁钢90mm2。人工垂直接地装置 长度宜为1.5m2.5m,间距为其自身长度的1.52.5倍。根据防雷装置设计技 术评价规范QXT 106-2009 8.6条,当两独立接地装置水平距离小于20m时, 应将两接地装置进行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材料应采用两条不小于016的热镀 锌圆钢或40x4mm的热镀锌扁钢,埋设深度应不小于0.6m,在出入口或者人行道的埋设深度应不小于 0.8m。根据规范指示,利用建筑物钢筋混泥土基础梁内的2根010以上钢筋通长焊 接作为水平接地体,承台及桩体010以上钢筋作为垂直接地极。柱内

10、引下线钢 筋应与地梁内用做水平接地极的主筋,该柱承台底板钢筋及其桩体主筋焊接相 连。从而使整个建筑从上到下敷设为形成立体网格、环形均压电气闭合的防雷装 置。本工程电气接地、防雷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要求 R4 欧,如实 测电阻达不到要求,须增设人工接地装置,垂直接地装置采用长 1.8m 的 50x50x3mm热镀锌角钢,间距为2.7m4.5m,水平接地装置采用40x4mm热镀 锌扁钢焊接连通。当两独立接地装置距离小于 20m 时,应两接地装置采用两条 -40x4热镀锌扁钢做等电位连接,埋设深度应不小于0.8m。以上做法参见国标图 集 99D501-1 有关页次。 等电位连接根据防雷装置设

11、计技术评价规范QXT 106-2009 13.2条,建筑物总等电 位连接端子应在如下位置进行设计:a)变压器室,高、低配电间和发电机房的PE (PEN)母线排处;b)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就近处;c)建筑物内大型金属构 架处;d)人工接地装置处及引出线处。建筑物总等电位端子应采用不小于012的 热镀锌圆钢或40x4mm的热镀锌扁钢从建筑物基础防雷网格或引下线柱子钢筋作 建筑物的总等电位电气预留端子,该电气预留应该离楼层地坪0.3m处设计多处 的总等电位预留端子,端子应与总等电位接地箱连接,并暗敷或明敷在离地坪 0.3m处的墙或柱子上。建筑物辅助等电位接地端子应设计在如下位置:a)各层 的强、弱

12、电井;b)电子系统机房;c)建筑物屋面、室内大型设备安装位置或金属 管道的就近处;d)浴室、游泳池、医院手术室等场所对防电击有特殊要求的位置。 采用不小于012 的热镀锌圆钢或 40x4mm 的热镀锌扁钢从建筑物的均压环、引下 线柱子或防雷网格处预留辅助等电位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应在离楼层地坪 0.3m 处敷设辅助等电位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应与总等电位接地端子电气连接。根据规范指示,MEB总等电位连接,设于端子箱内,距地0.3m暗装。并在 变压器室,高、低配电间和发电机房的PE(PEN)母线排处;进、出建筑物的 金属管道就近处;建筑物内大型金属构架处设计等电位连接端子。 LEB 局部等 电位连接

13、,设于端子箱内,在各浴室等对防电击有特殊要求的位置距地0.3m暗装。以上做法参见国标图集 02D501-2 有关页次。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与防闪电感应措施根据建筑安装物防雷设计规范GBGB500572010 4.3.7条防雷电感应 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应就 近接到防雷装置或共用接地装置上。2、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 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 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 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也应跨接。3建筑物内防雷电感应的接 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 4.3.8 条 防止雷电流流经引下

14、线和接 地装置时产生的高电位对附近金属物或电气和电子系统线路的反击,应符合下列 要求:1、在电气接地装置与防雷接地装置共用或相连的情况下,应在低压电源 线路引入的总配电箱、配电柜处装设I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2、当Yyn0型或 Dyn11型接线的配电变压器设在本建筑物内或附设于外墙处时,应在变压器高压 侧装设避雷器;在低压侧的配电屏上,当有线路引出本建筑物至其他有独自敷设 接地装置的配电装置时应在母线上装设I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当无线路引出本 建筑物时可在母线上装设II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每台II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的 标称放电电流值应等于或大于5kA,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2.5kV。根据规

15、范指示,本工程在变电房低压母线上装一级电涌防护器(SPD),在 二级配电箱处安装二级SPD。并在有线电视系统引入端、电信及网络引入端、计 算机电源系统等处设过电压保护装置(SPD)。其安装参见国标图集99(01D501-1) 相关页次。防雷、接地、等电位联结均应采用热镀锌钢件,所有连接均采用焊接,圆 钢两边对焊26D,扁钢22B,并不少于三边。焊接处须补涂防锈漆、银粉漆各 一道。2、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目标及个工序目标与土建单位一致,配合土建工程的进度。2.1 进度计划控制通过对计划工期内进度完成情况的分析找出进度的差距,制定相应对策与 补救措施,合理调整资源分配,合理进行作业交叉与局部调整。进度管理人员对各项作业施工情况要深入现场,认真检查、了解存在的问 题,对照进度检测报告,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对计划进一步的优化并提出修订意 见。3、施工临时布置3.1 临时用水布置施工临时水源驳接自来水管网,并布置阀门和消防栓,满足生产和生活需 要及临时现场的防火需要。3.2 临时用电布置施工临时用电从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