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94712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生物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生物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生物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生物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古生物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生物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生物学教学大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生命起源与动物体基本结构 本章重点 :掌握生命起源的过程及生命发展史的主要阶段,了解生命史研究中的新进展及存在问题 第 1 节 生命的起源与有机体的演化 1 生命起源及其相关讨论(掌握生命起源的过程、前生物演化阶段的特征,了解生命起源各学说 - 神创论、宇宙论、自然起源论的主要论点) 2 古老的原始生命(掌握古老生命的古生物学证据及其生存年代,了解古老生命的生存环境) 3 细胞的起源及多级生态体系的出现(掌握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分解者、合成者、消费者等概念的含义,掌握最早真核生物的化石证据) 第 2 节 动物机体的发展 1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熟记概念,了解现生动物的细

2、胞、组织、器官、系统等) 2 生物机体的发展(熟记胚胎的发育过程、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侧生动物、原口动物、 后口动物等概念,并了解各类动物的的代表) 3 后生动物的早期演化(掌握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分布与性质,了解后生动物的早期演化及其证据) 第 3 节 生命起源研究新进展 1 生命发展史的主要阶段 2 生命史研究中的新进展及存在问题 第二章 生物的系统与分类 本章重点 :掌握物种的概念、生物学的命名法则,了解物种的形成方式 第 1 节 生物分类原则及阶元 1 生物分类的原则(了解) 2 生物分类的阶元(掌握分类主要阶元含义,了解辅助分类阶元的使用) 第 2 节 物种的概念及其形成方式 1 现代生

3、物学中物种的概念(熟记概念,了解居群,隔离等在现代物种定义中的意义) 2 古生物学中物种的概念(熟记概念,掌握形态种的特性) 3 判断物种的几点标志(了解形态,起源,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居群在判断物种中的意义) 4 物种的形成方式(掌握物种形成的模式 渐变与突变,了解有关物种形成的学说) 5 隔离产生的原因(地理隔离、生态隔离) 第 3 节 生物学的命名法则 1 各阶元的名称组成(界、门、纲、目、科、属、种) 2 基本规定(熟记二名法,优先律,有效学名,可用名的概念及其使用,了解生物命名的基本法则) 3 模式与居群(了解模式与居群的概念及其和生物命名中的作用) 第 4 节 系统与分类 1. 系

4、统学及其主要分类学派简介(了解各主要分类学派的内涵) ( 1 )传统分类学派(综合分类) ( 2 )分支系统学派(近祖特征,近裔特征,姊妹群) ( 3 )数值分类学派(性状分异度) 2. 分类的方法与程序 (标本的收集、鉴定、鉴定依据的特征) 第三章 生物进化与进化规律 本章重点 :掌握生物进化的主要学说及生物进化的规律,了解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 第 1 节 生物进化 1生物进化的概念与证据(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及其进化的古生物学的例证,比较解剖学的例证,胚胎学的例证,生理生化的例证) 2 生物演化的学说(掌握达尔文学说的实质,了解其他生物进化的发展及主要学说的内涵) ( 1 )生物演化的早期学

5、说(布丰、拉马克、居维叶) ( 2 )达尔文学说(遗传 变异 自然选择) ( 3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第 2 节 生物演化的规律 1 演化方式( 熟记 线系渐变与间断平衡、进化、分化、特化、退化、趋异、趋同、绝灭等概念, 并能够举例说明 ) 2 演化规律(熟记不可逆性、相关律、重演律等概念,并能够使用概念解释生物演化史中的一些现象) 3 进化总貌(掌握生物进化总貌 - 进步性,分枝性,阶段性,并能够了解其在地质学的应用) 4 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了解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 十大事件) 第四章 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地质学中的作用 本章重点 :掌握古生物学及化石的定义,化石的形成条件。掌握

6、古生物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了解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 1 节 古生物学及其内容 1. 古生物学内涵与外延(熟记古生物学的概念,了解其外延) 2. 生物学与古生物学关系(了解) 第 2 节 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1. 化石的定义及其真假化石的区别(熟记化石定义并能够应用其鉴别真假化石) 2. 化石的形成条件(掌握生物自身条件、埋葬条件、时间条件、成岩条件等对化石形成的影响,掌握化石的不完整性及其古生物学意义) 3. 化石的保存类型 (了解化石的类型 - 实体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遗迹化石) 第 3 节 环境对化石形成的影响 1 化石的形成过程(掌握从生物群、经过死亡群、埋藏群,到化石群的化石

7、形成过程及其每一阶段的主要特征) 2 生物层积中遗体变化的原因与特征(掌握化石形成过程中,风化、搬运、其他动物的再作用、成岩作用等因素作用下,化石数量与形态的变化特征) 3 化石埋葬类型的划分及其判断标志(了解原域埋藏,异域埋藏,原地埋藏,搬运埋藏,混合埋藏等类型的含义及其各类埋藏类型的鉴别标志) 4 从化石群恢复生物群的分析方法(了解通过生物年龄结构判断生物死亡的方式,进而判断化石群与生物群间的关系) 第 4 节 人类对化石的认识过程 (通过人类对化石认识经历,从中了解人类认识自然过程) 1. 16 世纪“自然哲学”时期对化石的理解 2. 17 世纪“宇宙起源学说”时期对化石的理解 3. 1

8、8 世纪自然史时期对化石的理解 4. 19 世纪地质学早期对化石的理解 5. 达尔文时期对化石的理解 第 5 节 古生物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1 地层系统和地层年代表的建立(了解地层系统和地层年代表建立的理论基础,掌握各生物演化阶段的主要特征) 2 生物地层学(掌握生物地层的划分方法 - 标准化石法,组合法,系谱演化法) 3 古地理、古生态研究中的作用(掌握古生态学、指相化石的含义,了解古生物学在古地理、古生态研究中的作用) 4 地球物理研究中的作用(了解) 5 与地球化学及矿产的关系(了解) 第 6 节 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古生物标本采集、研究的过程,初步了解性状分析的方法及其分类学意义

9、) 1 野外采集(发掘、包装、编号、登记) 2 化石的修理 3 室内研究中的性状分析 ( 1 )共性与特性 ( 2 )祖先特征与新生特征 ( 3 )亲缘标志与生活标志 ( 4 )个体变异与群体变异 第五章 生物与环境 本章重点 :掌握环境因素对生物生活方式、形态及类型的控制作用及环境对化石形成过程的影响。了解生物生态和生物地理划分。 第 1 节 自然地理分区与对应生物组合 (掌握不同环境下、环境因子的作用、生物组合的分类、形态、生活方式等) 1 滨海、浅海、深海及各种环境下的生物组合 2 陆地,河流、湖泊及各种环境下的生物组合 第 2 节 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了解各类环境因素的) (了解环境因

10、子 - 温度,压力,盐度,基底性质,透光性、地貌、植被、降雨量等的特性及其对生物分布的工控制用) 第 3 节 生物的生活方式 1 生物的形态与生活方式的关系(重点掌握生物形态对环境适应性的表现) 2 生物的觅食类型(了解生物自养,异养食腐,食泥,食草,食肉,杂食,寄生等觅食类型的特性) 3 生物的运动类型(了解生物漂浮,游泳,假浮游,爬行等运动类型的形态特征) 4 生物的居住类型(潜居,钻孔,洞穴,树栖等) 5 生物的繁殖(了解生物有性,无性,单性,营养体繁殖的概念) 第六章 无脊椎动物学 本章重点 :掌握无脊椎动物各门类基本特征及主要门类的构造模式,了解各门类的生态类型及相标志、进化趋势及主

11、要时代分布。 第 1 节 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系统 1 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系统(了解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系统) 1 各分类单元主要特征(了解无脊椎动物各门类基本特征,掌握纺锤虫、四射珊瑚、腕足、头足、三叶虫等主要类别的构造模式) 第 2 节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1 化石证据(掌握小壳动物、布尔吉斯软躯生物群、澄江生物群的主要特征) 2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原因(了解有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成因的各种假说) 第 3 节 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 1 主要类别的生活环境(了解纺锤虫、四射珊瑚、腕足、双壳、头足、三叶虫等主要类别的生活环境,遗迹化石的地质意义) 2 沉积环境的相标志(了解划分沉积环境的生物标志,如遗迹、生物

12、类型) 3 地质历史时期的主要生物组合(以纪为单位,初步了解不同地质时代不同门类间组合及生物相互关系) 第 4 节 无脊椎动物主要分类单元的进化趋势及阶段 1 进化趋势(了解纺锤虫、四射珊瑚、腕足、头足、三叶虫等类别的进化趋势) 2 具有地层学意义的进化阶段性(了解纺锤虫、四射珊瑚、腕足、头足、三叶虫等类别的进化的阶段性) 第七章 脊索动物 本章重点 :掌握脊索动物的鉴别特征及基本构造模式,了解各门类的生态类型、进化趋势及主要时代分布。理解环境演变与脊椎动物重大进化事件的联系 第 1 节 脊索动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1 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及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掌握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脊索、神经管

13、及鳃裂的位置与特点) 2 脊索动物的分类(了解脊索动物在亚门级别上的分类系统及脊椎动物亚门在纲一级别上的分类,了解) 第 2 节 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 1 头骨的演化(了解脊椎动物头骨主要骨片的演化及鱼形类、两栖类、爬行类及哺乳类头骨特征) 2 脊椎的类型(了解双凹形、前凹形、后凹形、双平形及马鞍形脊椎的特征,了解鱼形类、两栖类、爬行类及哺乳类脊椎特征) 3 不同运动类型四肢骨的变化(主要了解肢骨形态变化) 第 3 节 脊椎动物分类单元及其特征 (初步掌握鱼形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的特征) 第 4 节 脊椎动物演化的重大事件及其原因 1 脊椎动物演化重大事件(了解脊椎动物起源、羊膜卵的

14、出现 由水生到陆生、爬行动物的辐射发展、飞翔起源与鸟类的分异、哺乳与胎生等脊椎动物演化史重大事件的内涵,相关学说的的主要论点) 2 脊椎动物演化事件的环境背景(了解脊椎动物演化事件的时代、与地质构造事件的关系等) 第八章 植 物 本章重点 :掌握主要分类单位的基本特征及构造模式,了解生态类型、进化趋势及演化阶段。 第 1 节 植物形态与分类系统 1 高等植物的形态与结构(根茎叶的分化及其功能、茎的结构,叶片组成、形态、叶脉、叶的结构等) 2 系统分类与主要单元特征 ( 了解低等植物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及其地层学意义;掌握各高等植物门的形态特征,了解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本质区别 ) 第 2 节 进化演化阶段与环境 1 自然条件及其分带性(了解控制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现代植被的水平和垂直分带) 1 2 进化趋势(以植物演化的阶段为基础,从形态、组织等角度分析植物的进化趋势及其与环境演变的关系) 3 进化阶段性及其地质意义(掌握植物演化 5 个阶段的特征、各阶段的时代,我国古植物的特殊性) 第 3 节 我国古植物研究新进展 第九章 课程总结 - 古生物学研究进展与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