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器的基本介绍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94561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瓷器的基本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明代瓷器的基本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明代瓷器的基本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代瓷器的基本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瓷器的基本介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代瓷器的基本介绍中国瓷器的发展,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窑口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度之后,到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 局面。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明代瓷器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明代瓷器的瓷器历史明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我国陶瓷史上占 有显著的地位。明代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烧造技术,在宋,元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 提高,制瓷工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当时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业的 中心,除开设了官窑“御窑厂”烧制御用器外,民窑也有很大发 展,出现了“官民竟市”的欣欣向荣局面。宋,元时期,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到了明代,五彩,斗彩以及各 色彩釉逐渐发展和流行起来。青花瓷在元代

2、已趋成熟,但存世量极少 经过明代的改进和创新,青花瓷才被推广开来并成为中国明代,清代 及现代瓷业发展的主流。整个明代 13681644 年,先后有十七个皇帝在位执政,共经 历 276 年南明除外。其瓷器的制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 ;其中洪武,永乐和宣德为 最高峰。中期: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其中成化最著名。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其中嘉靖,万历 量最大。明代瓷器的瓷器品种 明代景德镇瓷器品种按其制作工艺可分为:釉下彩,釉上彩,斗 彩,五彩及单色釉,杂色釉。一,釉下彩,主要指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蓝地白花等。 明代景德镇青花瓷是

3、釉下彩发展到最高阶段。青花瓷在永乐和宣德时 期达到了顶峰,被称为青花时期的黄金时代。自此,青花瓷成为中国瓷业发展的主流,形成了青花瓷器异彩纷呈的局面,一直到今天。釉 里红创烧于元代,在洪武时期有了很大发展,一度发展到极盛阶段。二,釉上彩,可分为1,釉上单彩:有白地红彩,白地绿彩,白地 黄彩,金彩,黄地红彩,黄地青花,青花红彩等。2,釉上多彩:主要 是指斗彩和五彩。斗彩,又称逗彩,其意是指釉下彩和釉上彩拼逗而 成的彩色画面。斗彩工艺发明于宣德时期,成化时的斗彩极富盛名。 五彩,俗称“古彩”,也称“硬彩”,五彩从宋,元的基础上发展而 来,宣德时成就突出。至嘉靖,万历时五彩瓷器享誉中外。三,单色釉和

4、杂色釉,品种繁多,绚丽灿烂,在中国陶瓷史上大 放异彩,与青花彩瓷并重。单色釉主要有:铜红釉,以铜为着色剂的 一种高温油。永乐,宣德时烧制的极为成功,故被世人称为“宝石 红”,“霁红”等。之后极为少见,且质量大不如前。蓝釉,以钴料 为着色剂,入窑一次高温烧成。永乐蓝釉,蓝色纯正,釉面滋润。宣 德蓝釉,犹如蓝宝石,故有“宝石蓝”,“霁蓝”等之称。之后,各 朝代虽有烧制,但质量明显下降。甜白釉,是永乐时景德镇御窑厂烧 制的一种半脱胎的白釉瓷,因其具有甜润的白糖色泽,故而得名。永 乐,宣德时达到高潮。以上红,蓝,白单色釉为明代单色釉最名贵的 品种。此外,还有仿哥釉,仿龙泉釉,铁红釉,也称“矾红釉”,黄

5、釉, 洒蓝釉,也称“雪花蓝釉”等。杂色釉,是指以多种色釉施于一器的 瓷器。兴盛于明嘉靖时期,传世品极少。明代瓷器的主要特征明代瓷器的主要特征:造型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 朴,庄重之感。胎体一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 显;正德以后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 尤甚。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瓷器中,大多皆为青 白色,俗称“亮青釉”,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纹饰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画 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器足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刀痕。器足形 状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众多形状。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 窑器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等。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 刻,凸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