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935009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教学要点教学要点:一、本单元是一个说明文单元,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其余则有一定的说明文性的小品。二、本单元教学,要学生了解什么是说明文。三、学习本单元,要理清说明文的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四、学习本单元后,要学生学习写作说明文。教学时间:23课时 11 中国石拱桥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列出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容。 3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 2难点:课后思考练习题三,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 学法指导: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3课时 教

2、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二简介作者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有。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本文最早以表于是1962年3月4 日人民日报,文笔通俗易懂,为读者介

3、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检查预习 1 查字典,给加点的字注音。 弧形 拱桥 陡坡 匀称 惟妙惟肖 2 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 四 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1 提示: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段落是写赵州桥的,哪些段落是写卢光沟桥的?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一,填空。 2 学生读,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3 总结: 名称 位置 修建年月 结构特征 赵州桥 横跨在河上 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面三刀个小拱

4、。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4全桥结构均匀。 卢沟桥 位于永定河上 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第 二 课 时 一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 听写 2 说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二 细读全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石拱桥的特点的。 1 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赵州桥,一个卢沟桥,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 在写赵州桥和卢沟桥时,作者列举了许多精确的数字

5、,这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 3 为了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的语言很具有逻辑性,例如课文第五自然段,在写赵州桥时,先介绍了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再分四点用数字分别说明。层次性很强。 4 作者在介绍两座桥时,既抓住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又注意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请同学们找出来。(共同点是都介绍了地点,修建年代 ,及它们的结构特点。不同点是在介绍赵州桥时顺便说明了桥的设计者,介绍卢沟桥时作马可波罗的话来赞扬其高度的技术成就和艺术价值,还介绍了卢沟桥的的特殊历史价值。这不但使行文有所变化,而且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最后两段。 1 第九段

6、写什么,怎样写?(文章又分三点解释了到得如此辉煌的建筑成就的原因。先写再写最后写) 2 最后一段写什么,怎样写?(介绍了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修建情况,列举了我国修建的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虹大桥”、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双曲拱桥等,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取得的巨大成绩。 四 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行文简洁、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二) 五 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三,引导学生用打比方的方法,把要说明的事理解释清楚。(我们常说用白纸写黑字,黑板其实就是一张黑色的纸,用白色的笔来写。我们把一张黑色的纸放大,再挂起来,就是一张黑板。)第 三 课 时一、完成课后习题。二、拓展延伸:形象的语

7、言介绍一种事物板书设计:中国石拱桥概括说明一般: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中国: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具体说明(举例)赵州桥:现存最古老 独拱-37.4米(当时最长)设计科学,施工巧妙卢沟桥:联拱-265米石狮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具有纪念意义教学后记:学生对中国石拱桥的构造等的认识把握得较好,对文中的说明方法也掌握得不错; 但对说明文的多种顺序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的形式认识有难度。12 桥 之 美教学目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

8、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或依据课文内容绘制几幅 图画。(体现桥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导人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 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 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9、 问题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 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三.研读与赏析 (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 重点研

10、读第小节。 (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 四人小组讨论: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明确: a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

11、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b点评语言、欣赏的角度。 c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美句赏析。 (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茅盾故乡乌镇的

12、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

13、、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第 二 课 时一、完成课后习题。二、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板书设计: 芦苇石桥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令人销魂 桥在不同的环境中桥之美 长桥卧龙宛如史诗 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风雨廊桥形式独特教学后记:学生对桥与具体环境和谐一致才产生美术美这一不同的审美方法及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美这一审美观点有较好的理解,但对具体的意境的想象有些欠缺。13 苏州园林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 认知目标: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教学设想: 1、 学习重点: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2、 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 于学生理解课文。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 3、 预习要求: (1) 粗读课文,给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注音,标注小节。 (2) 思考问题: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