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47(附答案详解)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92789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1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47(附答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47(附答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47(附答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47(附答案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47(附答案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47(附答案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47(附答案详解)(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附答案详解)1. 单选题下列与“军人医生”的逻辑关系不同的是( )。问题1选项A.学生一团员B.导演一演员C.校长一家长D.丈夫妻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类比推理。题干中“军人一医生”,为交叉关系,有的军人是医生,有的医生是军人。A、B、C项为交叉关系。D项为并列关系。故本题选D。2. 单选题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静的学生也往往会参与其中。这种行为是( )。问题1选项A.服从B.模仿C.从众D.顺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它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过程。这种过程

2、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内化。其中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从众是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例如,生活中的随大流。服从是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本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时,由于某种权威的命令或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要求的现象。题干中,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静的学生也会参与其中,属于从众的表现。因此,题干选C。3. 单选题皮亚杰认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问题1选项A.自我中心性B.可逆性C.客体永久性D.可验证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A项,自我中心性属于前运算阶段的特征。儿童的

3、思维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世界一样。B项,思维的可逆性,即思维可以进行逆向思考,属于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这是守恒概念出现的关键。C项,客体永恒性属于感知运动阶段的特征。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逐渐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D项,可验证性不属于任何阶段的思维特征,故排除。题干问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典型特征,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出现了显著的认知发展。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

4、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随着分类和排序的获得,儿童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可逆性是具体运算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故本题选B。4. 问答题简述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步骤。【答案】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其步骤包括: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场;进行观察访谈;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5. 案例题刘老师讲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时,一个学生突然大声说

5、:“那么远?怎么来?是坐飞机,还是坐轮船?”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刘老师也笑了,想了想,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白求恩来中国的方式可能有哪几种?“不远万里”又该怎样解释?这体现了白求恩的什么精神?经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明白了:无论是坐飞机、轮船,还是坐汽车、马车,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体现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问题:(1)对刘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析。(10分)(2)结合材料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10分)【答案】(1)材料中刘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合理的,促进了学生且全面的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刘老师做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材料中,刘老师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鼓励学

6、生激烈讨论,既发挥了自身的引导作用,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学的双边性规律。刘老师在教学中贯彻了启发性原则。材料中,刘老师面对学生的提问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因势利导,抛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与讨论,体现了启发性原则。刘老师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材料中,刘老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思考和参与课堂的热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刘老师贯彻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材料中,刘老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能够注意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背后的意义,感受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体现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材料中刘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7、、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传道者以及授业解惑者。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材料中,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能够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懂得道理,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面对学生的提问,刘老师因势利导,促进学生思考,体现了促进者的角色。教师承担着传道者的角色。材料中,刘老师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鼓励学生激烈讨论,体现了传道者的角色。教师承担着授业解惑者的角色。材料中,刘老师面对学生的提问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因势利导,抛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并引导得到答案,体现的是授业解惑者的角色。6. 单选题“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能够阻断代际传递,这是因为教育具

8、有( )。问题1选项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生态功能D.人口功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包括:(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第二,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第三,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的劳动力训练成为一个复杂的劳动力;第四,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劳动转换能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可以高效扩大教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被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

9、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题干中,教育扶贫能够阻断代际传递,说明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体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因此,题干选B。7. 单选题为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某县教育行政部门为所有在岗教师提供了每年不低于72学时培训机会,该县的做法( )。问题1选项A.正确,保障了教师参加进修培训的权利B.正确,促进了义务教育经费的均衡分配C.错误,侵犯了学校自主管理的权利D.错误,侵犯了教师带薪休假的权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

10、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某县教育行政部门为所有在岗教师提供定时长的培训机会保障了教师的进修培训权。故选A。BCD说法均不符合法律规定,故不选。8. 设计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我们以前学过对称图形和对称轴,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

11、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呢? 1.想想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哪些不止一条?2.根据对称轴画出给定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概述小学数学中“圆”的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8分)(2)如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材料中的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2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答案】(1)小学数学中“圆”的基础知识包括圆的初步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2)1.知识与技能。了解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掌握画对称轴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过程

12、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教学重点:判断对称图形。教学难点:找出并画出图形的对称轴。教学过程:1.导入。图片导入,教师展示长方形等几组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特点。2.新课讲授。(1)初步感知,学会分辨对称图形教师活动:第一步:观察两个圆,教师提问学生发现了什么。第二步:教师提问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哪些不止一条?引导全班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找小组代表来回答讨论结果,教师点评。(2)深入探究,学会画对称轴教师提问如何画对称轴,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13、再回答,做出评价。学生总结结论3.巩固练习学生练习如何画对称轴,动手画一画。教师点评。4.小结作业(1)教师展示课件: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2)请学生完成书后练习题,将今天所学内容回去讲给父母听。9. 单选题小明学习习惯不好汪老师安排小明独自坐到教室最后面,还不让其他同学跟小明做朋友。老师的做法有违( )。问题1选项A.教育公正的可互换性B.教师关怀的连续性C.教师关怀的传递性D.教育公正的对等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汪老师的做法有悖教育公正。“不让其他同学跟小明做朋友”这忽视了教育公正的对等性,故D项正确。A选项,教育公正的可互换性是对等性的要求和保

14、证。要真正做到对人对己一个标准,就必须能够让自己处在对方的位置时,仍然接受自己原先承认的法则。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A选项不选。题干中老师的做法与“关怀”无关,BC两项排除。10. 单选题识字教学中,教师将“辩”“辨”“辫”“瓣”的不同部件标成红色,以帮助学生更好区别。这一做法符合( )。问题1选项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整体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基本特性包含四个内容: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A项,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B项,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C项,恒常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D项,整体性指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均不符合题意。题干中老师将不同部件标成红色,以帮助学生更好区别,属于对象;而其他则属于背景。故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故本题选A。11. 单选题特级教师李老师经常去听年轻老师的课并给予指导。一次听孙老师上课时,李老师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