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娄成武-魏淑艳)(一)-绪论-超详细背诵版整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92231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娄成武-魏淑艳)(一)-绪论-超详细背诵版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管理学原理》(娄成武-魏淑艳)(一)-绪论-超详细背诵版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管理学原理》(娄成武-魏淑艳)(一)-绪论-超详细背诵版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管理学原理》(娄成武-魏淑艳)(一)-绪论-超详细背诵版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管理学原理》(娄成武-魏淑艳)(一)-绪论-超详细背诵版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娄成武-魏淑艳)(一)-绪论-超详细背诵版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娄成武-魏淑艳)(一)-绪论-超详细背诵版整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管理学原理本节复习思考题第一节 关键术语管理 管理职能 物本管理 人本管理 公共管理 工商管理 第2节 管理者一、德鲁克关于管理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管理者的角色”一词是由美国管理学者德鲁克(Peter FDrucker)在1955年提出的概念。德鲁克认为,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大体上分为三类: 1.管理一个组织,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为此,管理者首先需要确定组织存在的目的、组织要达到的目标并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其次需要使组织通过各种管理活动获取资源或最大利润;2.管理管理者,上层管理者要监督和管理下层管理者。上层管理者都负有下面的职责:主导和影响下层管理者,使之为了

2、组织目标的实现积极工作和努力奋斗;构建适合的组织结构;培养管理者的团队合作精神;培训下层管理者,使其管理工作的技能得到提高。再次,管理者要保证组织“为社会服务”和为自身发展“创造顾客”。 3.管理员工和工作。管理者需要认识两个趋势,一是管理的环境条件不断变化,管理的工作性质也是不断变化的,工作的承担者既有体力劳动者,也有脑力劳动者,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后者的数量大大增加,因而管理的方式需要探索;二是处理好与各级各类人员之间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要求管理者要正确认识人的特性,人是复杂的,人具有个体差异,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对人性有正确的认识,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二、明茨伯格关于管理

3、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继德鲁克之后,20世纪60年代末期,加拿大学者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通过对五位总经理工作进行的深入观察,提出了管理者角色的新理论。这种理论对当时流行的对管理者角色的看法提出了挑战。明茨伯格提出了管理者究竟在干什么的新观点。他把管理者的特定的管理行为定义为管理者的角色,提出了管理者扮演的三大类型、十种角色的理论。1.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要履行组织与外界交往如主持签约、接待来访等许多法律性或社会性的例行义务。领导者角色是与下属沟通和建立关系,激励和培训员工,具体从事所有的有下级参与的活动。联络者的角色是保持同外界的接触和联系网络,从事发感谢信、外部委员

4、会工作和有外部人员参加的活动。2.信息传递角色。属于接收和传递信息,以便管理者充当所在组织的神经中枢的角色。监察者角色是寻求和收集影响组织发展的内外信息的角色。传播者角色是要把组织的内外信息传达给组织有关成员的角色。发言人角色是把组织的某些信息向外界宣布的角色。 3.决策制定角色。发起者角色是充当改革和创新的发起者和设计者、鼓动者的角色。麻烦处理者是当组织遇到重大的难以预料的困难时采取纠正行动的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是充当分配组织各种资源的角色。谈判者角色是作为组织的代表负责对外谈判事宜。三、管理者的基本技能有哪些? 法约尔认为,在企业组织中工作的人员的能力可以区分为技术、商业、财务和管理四项能

5、力。 法约尔比较了大型工业企业技术人员和领导人能力的相对重要性,他得出结论:“在各类型企业里,下层人员的主要能力是具有该类企业特点的职业能力,而较高层的领导人的主要能力则是管理能力。” 法约尔还指出了不同规模企业领导者的职能的重要性。小型工业企业领导人主要能力是技术能力。随着企业等级的上升,管理能力的相对重要性必然增加,同时技术能力重要性相对减少。在中等企业里这两种能力相等。大型企业领导人最重要的能力是管理能力。企业越大,管理能力越起主导作用。 商业和财务能力对于中小型企业领导人比对于技术职能的中下层工作人员起着重要得多的作用。随着企业等级上升,管理比率增大了。 相比法约尔的企业人员能力观点而

6、言,美国学者罗伯特L卡茨提出的观点更具有通则性,他认为管理者要具备三种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对于管理者来说,虽然不一定要成为精通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专家,但却不能做所从事工作的门外汉,否则不能胜任管理工作。在组织管理者工作安排中,常常因管理者的岗位轮换等因素使一些管理者由一个熟悉的岗位转入一个陌生的岗位,有些人因缺乏新管理岗位的专业知识,不能适应新岗位,从而出现外行领导现象,这对专业性较强的组织工作开展来说是十分有害的。 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对一般管理者来说,

7、不可避免地要与上级、同级和下级打交道。管理者不仅要具有说服上级、团结同级、带动下级工作的能力,还要具有协调组织与外界的关系,形成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关系的能力。在现实中,人际技能是一个管理者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一个影响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所以,选拔管理人员应该考虑其是否拥有人际技能这个因素,单纯的技术骨干未必适合做管理工作。3.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指管理者能够洞察组织及组织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并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对某种客观事物发展状况的抽象概括和判断能力。现实中,管理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如何处置时有发生的突发事件,保证组织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是

8、对管理者概念技能的严峻考验。面对复杂的环境变化时,只有拥有较高的决断能力,才能认清组织的优势和劣势,把握机会,迅速做出有利于组织发展的决策,从而保证组织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管理者拥有较高的概念技能尤为必要。(对高层管理者的技能要求是:概念技能最重要,人际技能次之,技术技能再次之;对中层管理者的技能要求是:人际技能最重要,概念技能次之,技术技能再次之;对基层管理者的技能要求是:技术技能最重要,人际技能次之,概念技能再次之。这其中人际技能对任何层次的管理者都至关重要。)第3节 管理思想与方法一、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规律、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以指导人们

9、千差万别的管理活动。具体说来,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三个方面。1.从管理的实践出发研究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史。研究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起源,追溯其发展进程,透视不同时期的管理环境,全面而深刻地理解管理发展的历史进程。2.从管理者出发研究管理过程。管理活动是由一系列活动组成的动态的过程,要研究管理活动涉及哪些职能,不仅如此,还需要对执行这些职能涉及的组织要素进行研究;对执行各项职能中应遵循的原理、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研究;同时要对执行职能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以及如何克服阻力进行深入的研究。3.从生产关系,生产力,上层建筑三个方面来研究管理学在生产力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生产力诸要素相互间的

10、关系,即合理组织生产力的问题。研究如何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合理地获取、配置和使用人、物、财、机会和信息等资源,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生产关系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以及管理体制等问题;研究如何激励组织成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问题。在上层建筑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政治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从而维护现行社会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4节 现代管理理论一、

11、 现代管理理论有哪些理论?二、 请陈述各种理论的基本观点与代表人物?1管理过程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哈罗德孔茨(Hard Koontz,19081984)。(他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芬特利,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管理学家之一,是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管理过程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是美国和国际管理学会会员,1963年曾任美国管理学会主席。自1941年以来,撰写了大量的有关管理理论的专著和论文,许多重要著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对世界很多地区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以孔茨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可以被看作是人们有组织地集合起来以实现目标的过程。这个学派将其管理理论建立在以下几个信条基础之上: 1

12、)管理是一个过程,在对管理人员功能进行分析后,可将这个过程进行最优化分解。2)众多企业长期形成的管理经验可以被作为一些基本概念和普遍原则一般被称为原理的基础。在对管理加以认识和改进时,这些原理具有帮助澄清认识和增强预见性的价值。3)基本概念可以成为研究的焦点,以确定它们的正确性,并提高它们在实践中的意义和可行性。4)基本概念在被证明是正确的并经过了完善以后,可以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管理理论的组成部分。5)管理是一种技能,像医学和建筑学一样,通过掌握其基本规律可以得到提高。6)管理的原理就像生物和物理原理一样,即使在某些情况下,实践者想在提出的方案中回避原理以节约必要的费用,但原理仍然存在。7)同其

13、他科学和艺术领域一样,文化、物理和生物等因素对管理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管理理论没有必要涵盖知识的各个领域,把它们作为自己学科的基础。2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19092004),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接受教育,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他于1937年移民美国,1943年加入美国籍。1946年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首次提出“管理学”概念,从而奠定其管理管理大师的地位。2003年7月接受美国总统布什颁赠美国最高荣誉勋章“总统自由奖章”。 德鲁克最重要的贡献:一是

14、很早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二是指出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官,尽管管理一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企业。三是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四是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德鲁克的管理学成就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媒体也对其给予极高评价:经济学人说,“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必定是彼得德鲁克”;哈佛商业评论说,“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倾听! 3社会合作系统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高级经理人员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Z. Barnard,18861961)。是美

15、国高级经理人员和管理学家,长期从事组织管理工作,将组织看成一个相互协作的系统。 他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组织,指出了组织的本质,组织是“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的系统。”他关于组织的主要观点是:1)组织就是一个社会合作系统。2)系统的存在取决于三个要素:统一的目标;协作的意愿;信息的联系。系统合作成效的高低取决于组织中个人的成效及人们之间合作的成效。3)组织的管理者是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管理者要承担三项职能,即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和沟通系统;确定组织的目标,并运用各部门的具体目标予以阐明;使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努力工作。从组织是人和人之间协作关系的角度,巴纳德提出了 “组

16、织平衡论”, 巴纳德认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除了取决于组织成员自觉自愿接受权威外,还取决于组织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即参加和不愿意离开组织,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做出贡献。这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二是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贡献。这一解释组织生存和发展原因的理论,也称为“组织存续的理论”。巴纳德还探求了非正式组织情况。在正式组织系统中还存在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起着三种作用:信息交流;通过对协作意愿的调节,维持正式组织内部的团结;维护个人品德和自尊心的感觉。这些作用使非正式组织成为正式组织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但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也有不良影响和作用。4人际关系学派罗特利斯伯格(18981974,美国)和乔治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