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农业1(3)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92127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农业1(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整理农业1(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整理农业1(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整理农业1(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整理农业1(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农业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农业1(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农业区位(一)农业的区位分析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包括降水量的多与少、季节分配的均匀与否,热量的多少、光照的强弱以及热量和水分的配合程度等。例如,华北平原地处暖温带,盛产苹果等温带水果;江汉平原地处亚热带,降水和热量充沛,水热配合好,成为我国粮食、棉花、油菜基地;江南丘陵地处亚热带,水热条件好,盛产柑橘等,以上这些主要是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形成的。(2)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其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农业生产。(1)地形的高度。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会使得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产类

2、型。例如,山地中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等立体农业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地形高度的缘故。(2)地表的坡度。坡度大于25的陡坡地,不适于发展耕作业,而应该植树种草发展林业等。(3)山脉的坡向。迎风坡和背风坡,向阳坡和背阴坡的不同,水热条件也不同,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不同。例如,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向阳坡和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较好,从而能够发展粮食作物等种植业。(3)土壤(肥力、盐碱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成分、土壤质地、土壤层的深度以及土壤肥力的差异,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种类。例如,我国东北的黑土、华北的黄土、南方的红壤等的不同,

3、也是影响农作物种类的因素之一。(4)水源(灌溉条件)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例如:沙漠中的绿洲主要是由于有水源而形成的。我国天山山麓的绿洲,也是由于有冰雪融水而形成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发展变化自然因素气候光照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决定性的,可通过农业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利的自然因素,使之的利于农业生产,但要考虑投入与产出之比。如:我国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22N;温室大棚生产改造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热量积温的多少直接限制农作物的生长期和耕作制度降水过干和过湿都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和机械化作业山区缓坡(小

4、于25)适宜发展梯田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农作物分布的垂直变化土壤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农作物。如我国江南丘陵的酸性土壤红壤,适宜种植茶树水源一般地区,水源是稳定高产的必要条件;在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如“订单农业”,城郊乳、畜、肉、蛋、菜、花农业生产基地。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郊型农业交通运输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如:荷兰成为世界花卉生产基地;珠三角

5、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等国家政策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对农业生产起着鼓励或限制的作用,如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建设等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加大科技投入是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例1:分析西藏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自然因素:有利条件是地势高造成的光照充足,日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不利自然条件是气温低,热量不足,加上地势不平坦,降水少。例2:我国南方亚热带山地丘陵茶叶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气候湿润多雨;排水良好的坡地;红壤。例3: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例4: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自然原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

6、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2.社会经济因素:因素影响实例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订单农业”的发展;城郊乳、肉、禽、蛋、菜、花农业生产基地的发展交通运输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农业的发展,扩大了生产地和消费地的距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粮食输出国;阿根廷、丹麦、新西兰等国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政策通过政府对农业补贴或给出收购指导价格等手段,影响作物种类、播种面积、产量收购指导价高,单产低的地方也可种植;收购指导价低,单产高的地方才可种植(

7、是供农业补贴、免征农业税、提高产品价格)或限制性措施等都会对农业产生很大的影响。科技通过机械化、良种化、化肥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手段影响农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农业区位分布。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高度;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 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如北美单产高,非洲单产低 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可使农作物全年播种、全年收获;智能机器人从事农业生产4如,宁夏平原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件,发展种植业;针对三江平原沼泽地过湿,通过排水改造水分条件,发展种植业;东南丘陵通过修筑梯

8、田改造地形条件,发展种植业,针对沿海滩涂土壤含盐度高,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排盐改造土壤条件,发展种植业等。5通过科技改变社会经济因素。如:科技的进步改善了运输条件(空运、大型船舶等),加上保鲜技术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分离,从而促进跨地区以至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发展。3、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考虑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农业类型的单位产值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城镇周围只能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交通运输鲜花需

9、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布局在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方环境因素奶牛场和禽蛋场地应远离飞机场等噪音大的地区。4、常见农业类型或农作物农业类型或农作物自然条件或生长习性世界主要分布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地区种植业水稻种植业湿润平原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小麦种植业半湿润平原地区美国中部、欧洲、澳大利亚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种植园农业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区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我国雷州半岛、海南岛、西双版纳地区林业山地或丘陵我国东北、西南及东南丘陵地区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高寒地区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等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渔业湖

10、泊或水库粮食作物水稻性喜温湿,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同水稻种植业小麦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同小麦种植业。暖温带是冬小麦,中温带是春小麦玉米性喜暖湿拉丁美洲、美国玉米带我国松嫩平原棉花光照充足、灌溉水源、土壤肥沃,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埃及、中亚、美国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地区、南疆糖料作物甘蔗喜高温,需水肥量大,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古巴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海南)甜菜喜温凉,耐盐碱、干旱,温凉的中温带我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油料作物油菜喜凉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长江流域花生对热量要求较高,热带、亚热带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大豆适宜于夏季高温的温带地区东北地区水

11、果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地区地中海气候地区我国亚热带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葡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区,暖温带地区地中海气候地区华北地区、新疆龙眼、荔枝、香蕉、菠萝气候温暖湿润的热带地区热带地区我国南岭以南地区茶叶喜温好湿,喜酸好阴南亚江南丘陵地区经济林木毛竹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江南丘陵地区马尾松酸性土壤秦岭淮河以南地区5、我国的农业区和商品农业基地:(1)我国的农业区农业区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东北商品农业基地夏季日照长,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均耕地多;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华北旱作农业区夏季雨热同期,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多地少旱涝、盐碱

12、、风沙;缺水南方水田农业光热水丰富,配合好;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春季低温阴雨,夏季伏旱、洪涝西北灌溉农业区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高产,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水分不足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区河谷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热量不足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夏季高温,降水充沛,雨热同期热量充足:盆地地形多云雾,保温作用强土地平坦水源充足:有河湖土壤肥沃:紫色土光照不足:盆地多云雾,削弱作用强云贵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夏季高温,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海拔高,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势相对平坦水源较充足:有河湖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多旱涝

13、灾害(昆明)春旱(春季升温快,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表水不足(喀斯特地貌,易下渗)红壤贫瘠(2)我国的商品农业基地基地类型分布地区商品粮基地九大基地: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商品棉基地五大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南疆6、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农业地域类型分类: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将农业地域类型分为三类:原始农业,包括:游牧业、迁移农业、初步定居农业。传统农业,包括: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谷物、果品园

14、艺业)。现代农业,包括:种植园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大牧场畜牧业。(2)三种地域类型区分:原始农业不使用畜力,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极其简单落后,不定居,没有村落。传统农业属于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使用畜力和生产工具,定居形成村落。现代农业属于商品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3)农业地域类型举例: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如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等地区。农业生产为“刀耕火种”。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温带季风区、亚热带干旱山地,亚洲南部干旱山区等地。农业生产为“精耕细作”。传统稻作农业: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和沿海地区。这里的主要区位因素为、高温多雨的气候,地势比较平坦的地形,劳动力密集,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农业生产为“精耕细作”。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现代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经营方式为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该种农业的优点是,两种生产方式混合不仅对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