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文风格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92033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志摩诗文风格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徐志摩诗文风格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徐志摩诗文风格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徐志摩诗文风格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徐志摩诗文风格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志摩诗文风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志摩诗文风格(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志摩诗文风格徐志摩诗文风格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徐志摩是现代人的佼佼 者。徐志摩是个复杂的诗人,其驳杂的思想感情在他的诗中都有所表 现,我们一起探究徐志摩诗文风格吧!徐志摩诗文风格一、抒写性灵是徐诗最大的特色徐志摩是个主张以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这些诗作真实 地袒露着作者的内心世界,表现诗人那种一刻不安静的追求的个性, 从而形成其诗歌中独特的浪漫主义世界。他浪漫气质的核心是一种理 想的美、自由和爱。而他对此热情、勇敢、执著的追求,正构成了其 性灵中最突出的一点。比如其山中一诗:“庭院是一片静,听市谣围抱;织成一地松影看当头月好!不知今夜山中是何等光景;想也月,有松,有更深

2、的静。我想攀附月色,化一阵清风,吹醒群松春醉,去山中浮动;吹下一针新碧,掉在你窗前;轻柔如同叹息,不惊你安眠!”融美妙的景色、美妙的想象与美妙的情思于一体,表现出相思之 浓烈,而又是那样的温柔和体贴,感情真挚,表现细腻,风格明丽委 婉,充分地体现了徐的艺术个性,而最能表现其性灵的诗应是再别 康桥,诗人将对母校多年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里,溶化到一 些富有个性特点的形象和想象之中,全诗把诗人浓烈、真挚、轻柔、 细腻而略带飘逸的浪漫主义个性充分地显示出来,形成了物、我、情 交互融合,创造出一幅柔美而极富魅力的意境。二、对诗歌意象的苦心经营和刻意追求这是其性灵在诗歌中能够鲜明地表现的基础,徐不但善

3、于在生活 中捕捉形象,而且善于在生活中发掘诗趣,使形象与意趣相融合,从 而构成较高的美学境界,形成意象的新颖与美妙。比如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选自志摩的诗之沙扬娜拉第18首)就是抓住特定情景中刹那间闪现的意趣,借助于比喻和想象,传 神地写出一位日本姑娘与朋友道别时的特有神态,以水莲花的姿态这 一意象来喻日本姑娘的深情、温柔和娇羞,人似花,花似人,人花浑 然一体,恰如苏轼水龙吟中“似花还似非花”的描写,境界迷离 恍惚,“不即不离”,诗中又用“甜蜜”来表现“忧愁”,突出了一 种复杂

4、的情绪,显得细腻而又微妙!三、徐诗的音乐性强,讲究音乐美徐诗大部分具有和谐的音节和韵律,诗字句清新,溶中西文化于 一炉,并吸取民歌的精华,形成一种新抒情诗体,淋漓尽致地体现了 闻一多诗歌理论上“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理论。徐诗多 用脚韵,甚至行行押韵,从而使诗歌既有节奏感,又有旋律感。比如 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卞之琳认为:“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一 二、五行为三顿(三个音尺),三、四行为二顿,只有第二

5、节第二行 出格,多了一顿,但一、二、五押韵,从而使全诗表现出一种轻快、 活泼的基调,将人生相遇比作海上的“交会”,抒发出一种略带伤感 而又不教人沉重压抑的人生哲理。同时,徐诗音律不拘一格,丰富多变,显得流畅而不单调,和谐 复又自然,特别是善于运用回环复沓的诗节以及同一节内的重复,构 成一种意境或加强某种气氛,这在再别康桥中表现十分明显。此 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为六 七字(间夹 8 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 追求音乐的波动和旋律感,“轻轻”、“悄悄”等迭字的反复运用, 不仅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而且故意将那些热烈的情绪压在诗的内 层,让

6、人在一种行云流水中感受到作者“肝肠私火,貌美如花”的深 刻感情。首节和尾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胡适在追忆志摩一文中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 仰。这里面只要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正是徐的这种“单纯信仰”构建了他诗歌中的“唯美主义”倾向,而 “唯美主义”倾向也正是徐志摩性灵抒写在诗中的真实反映。用徐志 摩猛虎集中的话说:“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 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的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 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浑成的 一片。”徐志摩简介徐志摩(1897 年 1 月 15 日-1931

7、 年 11 月 19 日),原名章垿,字 槱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 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 学英国。一生追求真、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 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的贡献。1918 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 年入英国留学剑桥大 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26 年任中央大学(49 年更名南京大 学)教授,1931年 11月 19 日因飞机失事罹难。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徐申如拥有一座发电 厂、一个梅酱厂、一间丝绸庄,在上海还有一家小钱

8、庄,又是硖石商 会会长,人称硖石巨子。徐志摩 18 岁时由父母安排,与 15 岁的张幼 仪结婚,随后远赴西方求学。对徐志摩来说,这段婚姻并不美满。张 幼仪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林长民的 女儿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后来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最后,林徽因却 选择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1923 年梁启超(号任公)写了长信很恳切地劝他:万不可以他人之 痛苦,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始茫如 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 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鹘突,而得满足 得宁帖也极难。所梦想之神圣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烦

9、恼终其身已耳。 任公又说: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 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的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 数次,生气尽矣。郁邑佗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 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志摩答复任公的信,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苦痛来换自己的快乐。 他回信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 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人谁不求庸德?人 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我将 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如此 而已。嗟夫吾师!

10、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 热满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 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 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平,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 对徐志摩影响甚大。陆小曼聪慧活泼,是独生女,父亲陆宝曾是日本 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平 交际场相识相爱,并谈及婚嫁。徐父执意请梁启超证婚,徐志摩求助 于胡适,胡适果然把梁任公请了出来,梁任公在大庭广众之下骂徐志 摩: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 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

11、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举罢, 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由于徐志摩离婚再娶,触怒了父亲,中断了对他的经济援助,而 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住的是3 层楼的豪华住所,每月100 银洋的租 金,家里佣人众多,有司机、厨师、男仆,还有贴身丫鬟,这些巨额 花费使徐志摩入不敷支。应胡适的邀请,徐志摩兼教于北京大学,。 沉溺于跳舞、打牌、票戏等夜生活的陆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 午两点才起身。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因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 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于早上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 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然而,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 徐志摩罹难,死时34 岁。

12、诗词鉴赏徐志摩是我国现代的一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他的作品对 当代很多诗人和文学工作者都是很大的影响。而徐志摩的诗歌里面最 为著名的一首诗,恐怕就是下面这一首偶然了,下面我们先一起 来学习一下这篇文章,然后再品鉴一下它的独到之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映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徐志摩这首偶然,很可能仅仅是一首情诗,是写给一位偶然 相爱一场而后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不过,这首诗的意象已超越了它 自身。我们完全可以把此诗看作是人生的感叹曲。人生的路途上,有 着多少偶然

13、的交会,又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仅仅是偶然的交会,永不 重复。无论是缠绵的亲情,还是动人的友谊,无论是伟大的母爱,还 是纯真的童心,无论是大街上会心的一笑,还是旅途中倾心的三言两 语,都往往是昙花一现,了无踪影。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的爱, 又有多少能够重新降临。时间的魔鬼带走了一切。对于天空中的云影 偶尔闪现在波心,实在是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更何况在人生茫茫 无边的大海上,心与心之间有时即使跋涉无穷的时日,也无法到达彼 岸。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方向,我们偶然地相遇,又将匆匆地分 别,永无再见的希望。那些相遇时互放的光亮,那些相遇时互相倾注 的情意,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诗人领悟到了人生中许

14、多美与爱的消逝,书写了一种人生的失落 感。这就是这首诗深含的人生奥秘与意蕴。诗人的感情是节制的,情态是潇洒的。把最难以割舍、最可珍贵 的东西消逝后,而发生的失落感,用了貌似不经意的语调予以表现, 使这首诗不仅在外观上,达到了和谐的美,更在内在的 诗情上,特别 地具有一种典雅的美。诗的上下两段中的中间两句,你不必讶异,更 无须欢喜与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蕴涵了非常曲折的心态,非常 细腻入微的情意。一方面,有克里丝荻娜罗塞提(18301894年,英国 维多利亚时代的女诗人)在记住我中所写的我情愿你忘记而面带笑 容,也不愿你记住而愁容戚戚之韵味 ;另一方面,也可体会到一种在命 运面前无可奈何的、故

15、作达观的苦涩情调。这两方面,构成了一个立 体的、模糊的审美体,不断的思索、体会,不同侧面的观赏、玩味, 都会有新鲜的感悟。显示了相当典雅的情趣。徐志摩在这样短短的小诗中,用了那么单纯的意境,那么谨严的 格式,那么简明的旋律,点化出一个朦胧而晶莹,小巧而无垠的世界。 我们漫步在这个世界之中,生发出多少人生的慨叹,多少往事的追怀, 多少往事的回味,但,并不如泣如诉,更不呼天抢地。我们只是缓缓 而有点沉重地漫步,偶尔抬头仰望,透过葡萄架或深蓝的云彩,恰有 一朵流星飞逝而过,我们心中,升起了缕缕淡淡的哀伤。但仍然漫步, 那缓缓而又有点沉重的足音,如一个永恒,驻留在夜的天空。不失轻盈,不失飘逸,却总是掩

16、饰不住现实的悲伤,情感深处隐 伏着一丝淡淡的失落。诗人对于美,对于人生,并不是看得可有可无 的,而是怀着深深的眷恋,执着的追求,只是美抑或人生的其他,都 像天空中的云影,黑夜海上的光亮,在瞬间都无影无踪。他有憧憬, 同时又无法摆脱一丝淡淡的哀伤。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似乎达观, 超脱。但在审美心理上,却并非如此,最好你忘掉,其实是最不能忘 掉。没有一点超脱,没有一点可有可无。有的是现实的哀伤,是一个 真实的人,执着于生活的人,执着于理想的人,在屡遭失意中唱出的 歌。憧憬与绝望,悲哀与潇洒,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是一个纯诗人的 哀感。他的潇洒与飘逸,也多半是他为了追求典雅的美,节制自己的 感情而来的。徐志摩处在一个贫困的国度最黑暗的年代,他满怀着美的希望, 在时代的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