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笔记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9186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体》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体》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体》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体》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体》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体》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体》读书笔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体的读书笔记场关于想象力的盛宴前段时间,领导推荐了三体这部小说。读后感觉意犹未尽,又查看了很多关于 三体的报道和评论,算是做些考证,这些延伸阅读使我对小说有了更深的了解,也 找到了一些共鸣,感觉应该写篇读书笔记,把这些感想记录下来。与很多深入细节的技 术性书评相比,这篇更像是轮廓的素描,重点讨论这本书引发关于战略的思考。1. 从这本书的名称说起三体是一部三部曲小说集,分别是三体I:地球往事,三体II:黑暗森 林和三体III:死神永生,由于三体I:地球往事最早以“地球往事”为名在 科幻世界上连载,因此三体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图表1三体三部曲“三体”源于“三体问题”,是天体力学中的术语,指的

2、是“三个质量、初始位置 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视为质点的天体,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 题。现在已知,三体问题不能精确求解,即无法预测所有三体问题的数学情景,只有几 种特殊情况已研究。” 1。该书中的主要情节都与一个受三体问题困扰的外星文明有关, 即“三体”世界,这也是这部书名的来历。为了便于理解,首先对这三本书的故事主线进行简要概括。有趣的是,三体这 三本书都没标明字数,见下图。根据南方周末对刘慈欣的采访,三本书字数一共80 万左右,我没有详细考证。但是我想说的是将这三本大部头的故事情节浓缩为不到1000 字的三段话,水平再高的文字高手也难免会有信息的疏漏。这三段话只是简化的再

3、也不 能简化的故事主线,只供没看过这三本书的读者大概了解故事的内容,已经看过的读者 和不愿被剧透的读者请绕行。图表2三体书籍信息页2三体I:地球往事:文革期间,我国军方实施了探寻外星文明的“红岸工程”, 通过大功率天线向宇宙发射信号,同时监听可能的反馈。一个女科学家意外的与其他行 星的智能生命建立了联系,这个行星有三个恒星,即所谓的三体世界。三体世界的三颗 恒星不会像我们的太阳那样规律的运行,导致他们经常处于极热或极寒的恶劣生存环境 中。三体世界拥有比地球更为发达的文明,在得知地球文明的消息后,三体世界制定了 侵略地球的计划,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派向地球派遣舰队,大概400年后到地球;二 是研

4、究出了先进工具一一智子并派到了地球,简单来讲就是一个智能的微观粒子,设定 是可以对人类的活动进行无所不在的监视,并可以通过干扰物理粒子对撞机实验压制人 类科学的发展。三体II:黑暗森林:人类了解了三体世界的入侵计划,积极制定的各种应对策 略。由于智子无所不在,所以人类进行“面壁人计划”,“面壁者”被赋予调动各种资 源的权力,要在心中制定出应对策略,而不能暴露真实的战略意图。有一位面壁者发现 了所谓的“宇宙社会学”和其推论“黑暗森林”法则,前者认为“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 要。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后者认为宇宙如同一片黑 暗的森林,每一个宇宙文明都是带枪的猎手,他们出于生

5、存需要,发现一个文明就要消 灭一个文明(乍一看挺奇怪,但想到被欧洲人大量屠杀甚至灭族的北美印第安人和澳大 利亚土着,这样的设定又显得合情合理)。面壁人发现根据这一规则,只要向宇宙发射 地球和三体世界的坐标,这两个文明就都会被摧毁,以此威胁三体世界撤回舰队。三体III:死神永生:三体世界破坏了人类从地球向宇宙发展信号的能力。但信 号意外的由人类的太空船发出,三体世界被更高级的文明毁灭。人类发出了三体世界的 坐标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太阳系也随时面临被毁灭的威胁。由于了解了三体世界和其 他世界是因恒星被撞击而毁灭,人类制定了“掩体计划”,即希望以太阳系内巨大的木 星为掩体,躲过太阳被撞击的灾难。但高

6、级文明发现太阳系和其他星系的星系结构不同, 没有使用直接撞击恒星的方式,而是采用了“降维攻击”即使三维空间及其中的所 有物质跌落到二维的方式毁灭太阳系,只有飞行速度达到光速的物体才能躲过这次攻击。 两个地球人乘坐唯一的一架光速飞船逃离了太阳系,遇到了在三体威胁时就逃离到太空 的地球人。他们建立了一个封闭的小宇宙,在里面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乘坐飞船向宇宙 的深处驶去。读到第三本的后半段,感觉与之前的故事线脱节了,后来看到这样一段访谈材料, 才明白了作者为何这么处理:“网上评价都认为是烂尾,认为结尾很仓促,其实它不是 仓促,它是最后那个时空尺度一下子变大了,所以人物的故事节奏什么变得就很粗线条 了。

7、我的原意是想造出很有诗意的结尾,当然是没有做到了。”32. 三体中的科学和想象三体被定为一本“硬科幻小说(Hard science fiction)。所谓“硬科幻, 指的是以强调科技细节或科学准确性为特征的科幻小说类别4。“硬科幻”小说的核心 是科学内容和叙事的关系5。说白了,就是以科学严密性为前提,凭借想象力和逻辑来 讲故事。失去了科学严密性的小说其实是玄幻小说,比如西游记。孙悟空可以一个筋斗 云十万八千里的飞,人们看过小说之后只会感叹吴承恩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而不会产 生跟现实联系起来太多,至少在接受科学洗礼的社会中不会。然而在看到更为夸张的比 孙悟空飞的更快,甚至可以飞到宇宙中的钢铁侠的

8、时候,人们反而感觉离我们的生活并 不遥远。这是因为西游记中将孙悟空的飞行本领神秘化了,没有交待一只猴子是如何摆 脱地球引力进行远距离飞行作业的;而钢铁侠的故事中则讲的是一个麻省理工的天才高 富帅,研究出了一套由微型核聚变装置、高强度合金和智能控制系统组成的盔甲,在炫 酷的同时也顺便保卫地球的故事,故事中的“麻省理工”,“核聚变装置”,“合金材 料”和“智能控制系统”对于科幻迷来讲是经常接触的字眼,是熟悉的概念,可以做出 由此及彼的关联和推断,也可以隐约看到以现在为起点,通向未来科技的那条发展路径, 我们心中好像在说是:“这个东西太酷了,也许现在人类的技术做不到,但是未来三五 十年一定能做出来”

9、。玄幻和科幻是不分优劣的,就像包子和米线满足不同的口味一样, 他们只是目标读者不一样而已。从玄幻中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生动的故事和饱满的人物, 而在科幻中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未来科技的愿景,也有学习科学知识的小奢望。在分析完科幻和玄幻的关系后,我们自然会对三体中各种与科幻概念产生兴趣: 具有信号放大器功能的太阳,无坚不摧的水滴,神奇的太空电梯,被降低的光速。我们 不禁要问这样一个问题,这部书中的所谓科学概念是严密的吗?有意思的是在三体 出版后,一个叫做李淼的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写了12万字的三体中的物理学, 专门讨论三体中的物理学设定。尽管他对三体是满口赞誉:“在12万字的三体 中的物理中,我还讨论

10、了更多的有趣的物理学设定,有的可能,有的不可能。无论是 可能还是不可能,都无损三体这部科幻巨着的魅力。“6,但是还是挑出了很多物 理学上的”硬伤”。例如对故事情节产生重大影响的“水滴”的设定,李淼就给出了专 业的否定:“刘慈欣假设这种物质结构是由强相互作用力控制的,这个假设不可能正确。 很简单,如果物质的基本组成还是分子和原子,那么强相互作用力是核子(即质子和中 子)之间的力,这种力的力程由介子的质量决定,也就是大约厘米,这个距离比氢原子 的大小还要小四个量级,所以,强相互作用力在原子构成的材料中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这样的否定委婉的道出了作者在细节处理上的疏忽,考虑到作者并非一个专业的物理学

11、 家,难以准确掌握大量的理论细节,这样的疏忽是可理解和可预测的。科幻小说的创作对作者专业性的要求很高,要避免各种常识性错误,创造一个严谨 的科幻作品,或者要求作者本身就是一个专业的科学家,可以从容含玩各种概念;或者 要求作者通过与科学家合作进行创作,考虑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沟通成本的下降, 后一种方式可能会成为主流,这一点我们从阿凡达的创作过程就可见一斑:“卡梅 隆在2005年请来南加州大学的语言学家保罗弗洛莫(Paul Frommer)为Navi族人开 发一种特有的语言包括全新的发音和语法。13个月以后,弗洛莫完成了一本纳维语 的小册子,开始教演员学说纳维语。在创造新语言的同时,卡梅隆还请

12、加州大学河 滨分校的植物学家朱迪霍尔特(Jodie Holt)搭建纳维世界的植物系统。最终,在天 体物理学家、古生物学家等诸多专家的帮助下,卡梅隆的团队完成了一部350页的“潘 多拉星球百科全书”,潘多拉星球就建立在这个系统之上”7。然而国内的科幻创造貌 似还停留在非专业的单打独头阶段,科幻作者和科学家的交流和合作还不多见,国内科 幻作品的魅力更多的源于故事的玄妙,而非科学的见地。有人赞誉三体将中国的科幻小说提升到了世界水平,而我认为三体从很多 世界级的科幻作品中借鉴了想象力,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三体中有太多的科幻情节让 人感到“似成相识”。三体中关于球形结构太空船的描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电影“星

13、际迷航”中的宇宙飞船。特别是飞船达到光速的设定也容易让人联想到星际迷航11 中使用曲速引擎的飞船,人类掌握了黑洞和时空隧道的原理,可自由进出不同的空间, 不仅能进行超时空的飞行,也能进行时间旅行,可通过黑洞事件视界进行作战,将敌方 的飞船困住,并将其送回过去。图表 3 星际迷航中的太空船太空电梯则直接借鉴了阿瑟C 克拉克1979年的小说天堂的喷泉,这本小说 描写了人类从位于1万公里高的地球轨道上,将一条缆索放到地面上形成“太空升降机” 通过这条缆索,人们乘坐特殊的缆车或升降机进入宇宙空间。克拉克没有发明出太 空升降机的实物,不过他进行了严谨的演算,证明太空升降机是可行的。他甚至预测出 碳纤维将

14、是制造升降机缆索的理想材料8。图表 4太空电梯甚至在西方科幻小说中都可以找到与三体相似的故事。以下是卡尔萨根1985 年小说接触的简介:“研究外太空生命和地外文明的女科学家发现了一组从宇宙中 心织女星发来的神秘信号源,破解信号后发现,这是一个能够达到外星球的飞行器设计 图。小说真实地描写了这次接收大消息、制作大机器、穿梭黑洞飞抵大星系的冒险探访 的全部过程。“这部小说在1997年被改编为电影,名为超时空接触,剧情为主人公 通过射电望远镜接收到来自26光年之外织女星的文明信号,其中包含了时间机器的设计 图纸,人类根据图纸制造出了时间机器,并通过虫洞把主人公送往织女星系统中,这趟 旅程最大的收获是

15、宇宙中存在无数个文明,时间机器甚至不是织女星文明建造的,在它 们之前已经有更加高级的文明建造了时间机器。相信看过电影的读者会对三体与这 部电影的相似性有更深的体会。此外,三体描写了发现外星文明后社会思潮的变化, 也可以在这部电影中找到很多相似的细节。图表 5超时空接触的主要背景阿雷西博天文台,感觉像是“红岸”基地的 原型三体中这种拾人牙慧的描写还有很多。例如牛顿和莱布尼茨的恩怨,冯诺依曼计算 机,宇宙中的熵,这些老掉牙的故事和概念在书中占据了大量篇幅,但对剧情的推动作 用都不大,反而有些索然无味。其实科学史本身就是跌宕起伏的好故事,在情节上一点 也不亚于小说,相信每一位读过量子物理史话等科普读

16、物的读者都会认同这个观点9。因此三体中的“想象”并没有给人以新鲜感,反而有玩弄概念的“嫌疑”。究 其原因,就好像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关系一样,如果不站在科学的前沿,则很难有开 创性的想象。要将科学概念玩的酷,国内的科幻作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 三体中的战略问题然而褪去这些神秘的和“二手”的科学外衣,从情节上来看,三体又不失为一 个好故事,特别是其中的博弈堪称精彩。在互联网行业,雷军的评论比较有代表性:三 体不仅仅是本科幻小说,本质上是本哲学书,主要讲宇宙社会学,其中提到的黑暗森 林、降维攻击尤其深刻。在金山集团战略会上,花了很多时间分享读三体的体会, 其中的哲学道理对制定公司三到五年的战略非常有帮助。图表 6 雷军关于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